大风把柳絮刮走了
大风把柳絮刮走了推荐文章1大风把杨柳絮一次性刮跑了?专家回应
最近1小时(12日17-18时)北京市部分地区阵风9~11级,山区局地14级。全市有73个测站极大风达9级以上(占比13%),20个测站极大风达10级以上(占比4%)。10级以上的站出现在丰台、房山、门头沟、延庆。全市最大阵风风速:高山站延庆二海陀44.9米/秒(14级);平原地区门头沟站26.8米/秒(10级)。
预计傍晚平均风力5、6级,阵风9、10级,夜间平原地区风力进一步减弱至4级左右,阵风7级左右,山区局地阵风12级以上。13日白天风力再次增大至5、6级,阵风9~11级,山区局地12级以上。
大风橙色预警中,请注意防范!
记者从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了解到,截至16时,树木倒伏887棵、压车43辆、压线14处、压房9处,均已处置完毕。东城、海淀、石景山、门头沟等4区及市公园管理中心共有29株古树折枝,均已妥善处置。
大风把飞絮刮跑了?
专家:杨絮基本被吹散,柳絮量也将减少
这一次北京迎来极端大风天气,有网友称,今天似乎没有看到飞絮乱飞了,是不是被大风一次性刮跑了?对此,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车少臣作出了回答。
杨柳树属于雌雄异株,飞絮来自杨柳树的雌株。春季雌花序授粉后生成一个个小蒴果,里面包着白色絮状绒毛,绒毛中藏着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种子。发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绒毛便随风飞舞,借风力传播种子,形成“杨柳飞絮”,这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北京全市范围内,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续50天左右。在局部区域,如无明显降水、降温、大风等情况,飞絮一般影响20天左右,高发期一般在一周左右。
4月上旬,北京地区的毛白杨最先进入飞絮期,柳絮在杨絮飘飞10天左右开始启动飞舞季。在晴朗干燥的天气条件下,一天之中,10时至16时是杨柳絮飘飞的高发时段。
杨絮发生的气象条件是累计温度、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要“达标”,其中相对湿度要小于75%。“大风会加速果实的水分蒸发,且由于这次风力很大,无论是树上的,还是地面上的,绝大部分毛白杨飞絮会被吹散,去到比较远的地方。”车少臣说,这也就意味着,毛白杨飞絮期会较往年提前一周左右结束。
他介绍,往年“五一”前一周,柳树飞絮开始发力。而目前天气预显示,下周二气温或将达到30℃,所以柳絮可能会提前一周到来。不过他注意到,经过此次大风,一些柳树的树叶和尚未成熟的花序被吹掉了,所以推测整体柳树飞絮量也将减少。“虽然极端大风给园林树木造成一定损失,但从飞絮的角度来说,确实会减少。”
北京新闻广播综合本台记者黄渝婷、气象北京、新京等
推荐文章2大风把“恼人的”飞絮一次性刮跑?专家回应→4月11日以来
我国华北等地出现持续性大风天气
其中
北京门头沟局地超过14级
图片:小红书
有网友称
这次大风过后
北京似乎没有看到飞絮乱飞了
是不是被大风一次性刮跑了?
↓↓↓
根据气候条件,当前,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已陆续进入杨絮盛飞期、柳絮始飞期。而本轮大风对飞絮期的持续时间、飞絮量都有所影响。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怡介绍,以北京为例,该市的“杨柳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开始至5月下旬,杨柳树属于雌雄异株,飞絮来自杨柳树的雌株。4月上旬,北京地区的毛白杨最先进入飞絮期,柳絮在杨絮飘飞10天左右开始启动飞舞季。
4月11日至14日的大风天气过程,使得树上和地面上的大部分毛白杨飞絮被吹散,因此,毛白杨飞絮期较往年提前结束。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车少臣介绍,春季雌花序授粉后生成一个个小蒴果,里面包着白色絮状绒毛,绒毛中藏着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种子。发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绒毛便随风飞舞,借风力传播种子,形成“杨柳飞絮”,这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北京全市范围内,飞絮期一般持续50天左右。在局部区域,如无明显降水、降温、大风等情况,飞絮一般影响20天左右,高发期一般在一周左右。车少臣解释,杨絮发生的气象条件是累计温度、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要“达标”,其中相对湿度要小于75%。大风会加速果实的水分蒸发,且由于这次风力很大,无论是树上的,还是地面上的,绝大部分毛白杨飞絮会被吹散,吹到比较远的地方。这就意味着,毛白杨飞絮期会较往年提前一周左右结束。往年“五一”前一周,柳树飞絮开始发力。李怡表示由于北京前期气温偏高,且15日气温迅速回升,最高气温超过30℃,柳树飞絮期可能会提前到来。不过这次大风过程使得一些尚未成熟的柳树花序被吹落,预计即将到来的柳树飞絮量将减少。策划/编辑:刘佳综合参考:中国气象、新京审核:段昊书推荐文章3大风刮走柳絮是好事?别放松!这波操作可能暗藏风险最近北方多地狂风大作,不少网友拍下“大风卷飞絮”的奇观,直呼“终于不用吸毛了!”但气象专家紧急提醒:大风天柳絮飘散≠安全隐患消失,反而可能引发更隐蔽的健康危机。这场“四月飞雪”究竟暗藏哪些风险?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一、大风天柳絮的“双刃剑”效应
利:短时浓度下降,长线扩散更广大风确实能吹散局部堆积的飞絮,降低空气中瞬时浓度(如北京近期监测显示,6级风后飞絮密度下降40%。但柳絮重量仅0.1-0.5克,可被强风携带至10公里外,导致污染范围几何级扩大弊:致敏原+火险双重升级随风扩散的柳絮裹挟更多花粉、尘螨(1克飞絮可吸附2000+过敏原颗粒),易引发跨区域过敏。更危险的是,柳絮油脂含量达35%,大风天一旦接触烟头、电火花,2秒即可引燃,2024年河北就曾发生柳絮引燃绿化带事。专家支招:北京市气象局李琛提醒:“遇大风天气,建议关闭门窗并检查阳台、空调外机等角落,及时湿化堆积飞絮。”
二、非常时期的科学防护法则
户外三件套:口罩+眼镜+抗风外套普通医用口罩可过滤70%飞絮,配合防风镜能隔绝90%以上侵入(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推荐选用表面光滑的聚酯纤维衣物,减少飞絮附着。归家四步曲门外拍打衣物防带入生理盐水洗鼻(非过敏者每日1次,过敏者2-3次)湿拖把清理地板飞絮空调切换内循环模式特殊人群加强预警哮喘患者建议随身携带布地奈德吸入剂,儿童可佩戴透明防护面罩。天津某医院数据显示,大风天后儿科过敏就诊量反增15%三、未来治理趋势与公众参与
源头管控升级北京已启动“雄株替换”工程,2025年雌株比例降至30%以下。通过注射“絮抑制剂”,单株飞絮量减少80%。科技监测网络京津冀布设103个监测点,结合卫星遥感实时预警飞絮路径(如4月15日保定-雄安为高风险区)。公众可通过“杨柳絮地图”小程序查看实时浓度。社区共治新招郑州某社区试点“全民湿化行动”,发动居民用高压水枪定时喷洒树冠,使该区域火警数下降90%。大风天看似吹散了眼前的烦恼,实则将风险转嫁给更广区域。治理杨柳絮不能靠“一吹了之”,需个人防护+科技治絮+全民参与的三重防线。正如网友调侃:“柳絮和大风组CP,咱得学会‘拆CP’!”这个春天,既要享受花开,更要智慧应对每一场“飞雪”。
本文标题:大风把柳絮刮走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