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庙供奉的是谁
中国叫三官庙的地方很多,但这个地方更有特色。它位于山西运城新绛县韩家巷与仁义路交叉口,是供奉道教“三清大帝”的庙宇。创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距今已经680多年。明、清时期均有重修。
因庙前原有一尊大型石葫芦,俗称“葫芦庙”。据说,当年曹雪芹落魄时曾在绛州住过八年,这里的葫芦庙(三官庙)就是《红楼梦》里所写葫芦庙的原型。
三官庙坐东向西,面积不大,献殿、正殿总计只有一百多平方米。庙小精华多,遗存有元代精美彩塑11尊,清代壁画约2平方米。是研究晋南地区道教信仰文化的重要资料。
这里也是“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
1996年1月12日,三官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三官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三官大帝路经绛州,看见一飞天泉日夜喷水,殃及百姓,遂由地官大帝借来一块巨石,雕就一个大石头葫芦,压住了飞天泉,为百姓除了洪水灾害。人们为了感谢三官大帝,便在大石葫芦后面建起了一座“葫芦庙”。
可惜现在石葫芦已不知去向了。
正殿,创建于元至正元年,面宽两间,进深一间,单檐悬山顶。
殿内遗存元代“三官”及天蓬、黑煞诸将彩塑,并有仕士4尊,朝官2尊,兽面人身守护神2尊。
上元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中元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下元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天蓬元帅,北极四圣(天蓬、天猷、翊圣、真武)之首,身穿铠甲,六只手臂持不同法器怒发竖立,三只眼,褐色肌肤,怒目而视。
天猷元帅,北极四圣中排名第二位。一头四臂,黑脸怒目,怒发中有一人面,上面两手一手拿引魂铃,一手拿斩魔剑。
持书卷的朝官像
手持笏板的朝官
持印仕女像
仕女像
殿内的三清像和其它彩塑历经近七百年的岁月,色彩无明显褪色,彩塑的衣褶、衣袖,表现出较好的质感。人物眼球采用黑色琉璃珠,活灵活现,显得炯炯有神。完美的塑像作品体现了元代当地工匠的雕塑彩绘技艺。
献庭里两尊塑像虽然损坏严重,旦仍能看出其生动的姿态。
献殿,位于正殿前檐,两山墙与正殿山墙相连,是一座四柱单开间的十字歇山顶建筑,清代咸丰年间在两山角柱外围砌筑山墙,并在四角另增设撑檐柱,柱头施雕花花替,其上叠承檩子撑于檐椽下。
元代的正殿与清代的献殿结合一体,在外表看来为一个大殿。
三官殿不大,但每一个细节都设计得非常到位,工艺细腻完美,这是我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体现。
献殿屋顶的斗拱
门楹上精美的雀替、挂落、垂花木雕。
墙上精美的砖雕
现庙内存有明清碑碣八通。
《三官大帝像碑》,清咸丰九年(1859年)立。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碑。
1987年重修碑。
新绛三官庙是我国现存较早、较完整的三官塑像,彩塑在修造规制、道教人物印相、服饰等方面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是研究道教神系和古代彩塑艺术,以及地方特色,标志性代表之作,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于网络)
本文标题:三官庙供奉的是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