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粑粑肉的做法
粑粑肉也叫香碗,又称杂烩、头个碗、镶碗。是四川西南地区(川南)特有的一种特色传统美食,节日食俗。在自贡泸州宜宾等地流传。
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剁成细末,在剁肉时加适量老姜、香葱头,然后加适量鸡蛋清、豆粉、盐及味精、清水,用力搅拌均匀,入笼蒸制,冷却后开条切片,配以酥肉、黄花、木耳、芋儿等装碗,蒸熟食用。
家里准备用猪脊骨炖汤,因瘦肉较多剔下一些,顺手就放入粉碎机加姜、料酒、适量的清水打成了肉泥。因为是随兴而作原本也没打算上传美篇,所以前面的过程也未拍照记录。
加盐。
加胡椒粉。
化开的红薯淀粉,葱,鸡蛋一个。
加鸡蛋清、葱、红薯淀粉。
再次搅打。
转入碗中,抹平。
事后总结:肉泥还是干了一点不易抹平,造成了后序蛋黄上色不均匀。看了其他人的做法,理想的状况是装入容器后,顿几下或晃几下甚至是等一下,肉泥就能自动摊平。
加盖,蒸半小时。
蛋黄加少量的盐。
调匀。
抹在粑粑肉上面,蒸至蛋黄凝固。
感觉上色不均匀。
这是上午十点多钟就蒸好的,到下午四点钟左右的颜色。
增加一个蛋黄,调散。
抹匀,再蒸一下。
刚蒸好时颜色要浅一些。
蒸好的粑粑肉切片。
四周那八片垫底。
中间的摆碗。
就是这样。
中间是空的,需要填满,不然翻扣后会坍塌。翻扣类菜肴同理。
可以用本料也可用其它食材(如后面的瓢儿白)填满。
与碗齐平,就用平盘进行翻扣。
瓢儿白洗净,轻拍一下,纵向一剖为二。
加盐焯水至半软。
堆在粑粑肉上面。
已高于碗面了。
就选一个凹盘。
翻扣在盘中,效果还不错。
食用前蒸热蒸透。
这样先翻扣再蒸制比先蒸后翻更方便一些。
小锅内加点姜末。
这就是炖的脊骨原汤。
取用部分,加盐熬煮一下。
在粑粑肉出锅前勾薄芡。
加葱花出色出香味。
淋在粑粑肉上面即成。
口味咸鲜,口感细腻,与午餐肉没啥区别。
这是烩的儿菜、姬松茸。
儿菜去皮,洗净,切厚片。
入微波炉。
高火两分中。
姫松茸削去根部老皮,清洗干净。
切厚片。
加盐焯水。
泡沫较多,冲洗干净。
砂锅内加姜末。
加姬松茸。
摆上儿菜。
摆上粑粑肉,加适量的盐,少量的鸡精。
加骨头汤。
烧开后煮两三分钟。
其实装碗蒸才是粑粑肉传统的常规的做法,垫底常用的配菜品种也较多,在全年有黄花,木耳,笋子,海带等干货。随季节有芋头,山药,土豆,青菜头,棒菜等块茎类蔬菜。蒸制时间也根据配菜而定。
加点葱花点缀即可关火上桌。
天冷,砂锅保温性好,既是炊具也是餐具,再加上摆盘能提高菜品的观赏性。
粑粑肉的韧性很好。
粑粑肉烧青豆。
自己现剝的新鲜碗豆,加盐焯水,过凉备用。
取用部分,粑粑肉切小丁、姜末。
入锅,加骨头汤,加盐,烧至自己喜欢的软硬度,加葱花即可出锅装盘。
本文标题:四川粑粑肉的做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