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理如来藏


  常说如来藏,如来藏,教理上说如来藏之义,是指一种凡夫俗子摸不着,看不见,不懂不知的“真实,事实”。


  正因为如此,往往说如来藏,乃是“如来”所“藏”——它对普通人本是一种藏相,才方便说无形无相,非常所识!


  真正解这个如来藏,它是觉悟者证知的东西。


  楞严经中已经敲定了概念: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但有言说,皆无实义!


  如来藏就是妙真如性,它属于佛的境界。


  所以严格讲,不能随便说这个如来藏。不能轻易将如来藏,弄成粗糙的“一心三藏”,硬分成所谓的“空,不空,空不空藏”。


  首先什么才是空,第一义谛空,许多人根本不清楚。


  什么又是不空,许多人理解得最是荒唐。


  而空不空更玄,更不是一些人的自以为然,想当然。


  许多人以为的空,源于肉眼所限。


  开天眼者,普通人看不见的天堂地狱就在那里。


  同样,开天耳者,众生动个念头,十方神煞如雷贯耳。


  就世间法来说。科学时代的显微镜,望远镜,显微镜,X光,核磁共振,热成像仪,一个个都能证明,许多东西,本来就在哪里,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


  我们只是一时半会,一生一世都看不见鬼神的样子,听不见地狱里的哭泣;你也感觉不到微生物在你脸上爬;也不知道黑白无常可能正在跟着你,一些冤亲债主正准备对你下手呢……


  同理,阿罗汉以为的空,辟支佛以为的空,菩萨以为的空,都是相对的。


  但真正的空也不是什么虚空,顽空,断灭空。就没有一个所谓的同等妄想中的空。


  唯有证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了然如来藏不漏一人,不少一物,不卯一法;三途六道,四生九有,见与不见,都是一种清净本然。而十法界“循业发现,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依真起妄。


  这样正解“万法皆空”的义趣,有人才会明白“空非空,空有不二”之微妙真常。


  如是,佛证知这个真常,才对凡夫以为的空说不空,谓“不空如来藏”!而不是对着这红尘万丈,那些人模狗样说不空——这些都是凡夫明睁大眼都看见的,还用佛说吗?


  所以,认知能转过来了吗?


  所以所谓“如来藏”,它本觉悟者的实相。对众生来讲,是开悟的人洞悉了它的真相,勉强说的名相!


  如是进一步再细理这个如来藏的妙用,它于没觉悟的人,乃是隐藏了能“生”(现)万法的“可能”,乃是遮蔽了一切可能的“信息场”。它是以这个意义上的“不空”而现空!所有的红尘万丈,人模狗样,只能说是如来藏“现象”!


  所以,这个法义甚深微妙,似乎已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用汉字表述殊胜义谛,往往俗圣难分。


  这里要这样试着次第圆融——


  如来藏在凡夫境界,可谓“空而不空”。


  如来藏在圣人境界,谓“不空而空”!


  何以故?


  因为佛作为觉悟者,他证知,破解了如来藏。确解如来藏者,即得“如来藏智”!得如来藏智即谓“转八识为四智”,他当下就可以于烦恼中解脱,叫“当体即空”——这里的“空”实际是解脱义,就是心无挂碍。


  所以这四智中的“妙观察智”在修行界,用今天流行的话说,叫“观察者效应”——比如说,一个人离山见山,身心必在山外;同样,离水见水,身心即在水外;以这个原理反过来用在人情世故上,就很值得玩味了——


  当你知道自己生气,意识自已的失态,你可能已经站在情绪之外——就是说一个人失控发疯,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感觉到自己不对了,至少已经平静了一半了……


  如是,修行如是。证知如来藏的人亦如是。


  佛是佛法的实证者,证得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见空不空,不空即空,得当下清净。


  这个清净,本身就叫是大修行,是见得道之本能。楞严经上为强调这个本能,又勉为其难概念为“空如来藏”——也就是将它说为“菩提,自性,真如,庵摩罗识”的原因!!


  可见如来藏,就是证知万法理体,就是心安理得的真我状态,真我风采。


  解悟此理,为智;即是“如来藏空智”——这些都是佛在相关经上定义的。


  这个空智之空,与非凡夫之见空,维度大不相同。


  这个空是清净明了的觉知!


  是观自在,观世音!


  是见天地,见众生,见“真我”本体!


  此即“空如来藏”真实义!


  所以楞严经中讲到的本来面目之名字,都实在理屈词穷,七个概念其实都太折磨文字!


  由此可见佛经之翻译,确实就不容易。


  仅仅类似佛法说“无我”,又说“真我”,乃至无常真常,生死即涅槃等类这些难题,简直不胜枚举。


  为此这里要提佛在《涅槃经》中的开示:“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


  这里佛说我者,即真我。


  所以什么是真我?真我就是指证知了如来藏。不证知如来藏,都是假我罢了——这个是站在佛的角度讲。


  这个也可以对应《胜鬘经》上写的:“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


  又,在《佛说不增不减经》中云:“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看看吧,如来藏,空与不空,凡圣见见之时,所见不同。


  所以,推演开来,大千世界像《楞严经》中所描绘的:“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


  综上,所谓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妙真如性”。


  妙真如性之所以妙,在于它能离一切相,证得一个真;又假能以因缘即一切法,造化大千世界!


  那么,靠什么即一法呢?


  这个说白了,主要就涉及到八识中一个名相概念——阿赖耶识。


  那么“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又是什么关系?


  注意——阿赖耶识,既被称为“识”,而不叫“智”,这就说明这个识,就是前文所说的“真心起妄”!


  就是“无同异中,炽然成异”,乃至就是“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等诸法之所集……


  有许多人修学半生,并不真懂如来藏与阿赖识。尤其理不明白如来藏所谓空不空与阿赖耶识的关系。


  如来藏是理上本体,阿赖耶识是法界起用。


  有人错将如来藏等同阿赖耶识,或将阿赖耶识归于不空如来藏概念,这都是不准确的,甚至有点驴头不对马嘴。


  阿赖耶识是业力种子库,是熟透了的识田苗木。虽然不为凡夫所知所见,实际上已经是相,成相,业相;蠢蠢欲动,伺机而动,各各成就法界众生。


  而如来藏,个中只是一种“能”,是“能动性”!


  这属于胜义中的胜义色法,甚深秘密,不可推寻。


  唯智乃知,唯佛乃知。


  此为如来藏可藏,能藏,具藏,一昧万古清凉。


  证知者即是无上般若,确认本自清净;以性净明心,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不能证者即迷,随时起妄,幻立三界火宅,执四科七大,纠缠爱恨情仇,困顿悲欢离合。


本文标题:如来藏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