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谈(621)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吗


  


  中国民间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意思是说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


  这句话的出处来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版线装双层宣纸的《绣像济公全传》。故事说的是济公戏弄了豪强,豪强们告状济公的一句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等去灵隐寺里讨一个公道!”原来这句话最早是豪强们告状济公时说的。


  其实,布衣百姓寺庙不分,常常混为一谈。是被寺、庙、道、观、庵搞糊涂了。其实去庙里,是抓不到和尚的。让我们探讨一下寺和庙的不同。


  一、起源时间不同


  寺的起源时间比庙要晚。寺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为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建造的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佛寺,也是寺的起源。之后,随着佛教的发展,寺逐渐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如少林寺、灵隐寺、径山寺、法华寺、永兴寺等。


  庙的起源时间比寺要早。庙最早是中国古代的人们用以专门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国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也称“宗庙”。居儒家经典《礼记》记载,上至天子,下至王公贵族,都普遍有权设有祭祀祖先的“宗庙”。因此,帝王的祖庙称“太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可按制建立“家庙”。之后,随着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兴起,庙逐渐演化为祭祀中国一切圣贤、神灵之处所,如夫子庙、关帝庙、妈祖庙等。


  二、供奉对象不同


  寺是佛教的活动场所,主要供奉佛菩萨,如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寺内有和尚、尼姑等出家人,以及僧伽、经堂、法堂、藏经楼等佛教设施。


  庙是道教和民间信仰的活动场所,主要供奉神灵,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关公、妈祖、土地公等。庙内有道士、巫婆等神职人员,以及神龛、香案、法器等道教设施。


  三、信仰内容不同


  寺是佛教的信仰场所,佛教的信仰内容主要是以佛法为中心,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生、六道三界、四谛八正道、五戒十善等教义,主张出离苦海、证悟涅槃、成就佛果等目标,因此寺的信仰内容往往较为深奥、玄妙、超脱、灵性,有的信仰内容甚至难以用言语表达,如禅宗、密宗、净土宗等。


  庙是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场所,道教和民间的信仰内容主要是以神灵为中心,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三才四象、八卦九宫等理论,求长生、求仙道、求神通为目标,因此庙的信仰内容往往较为实用、灵活、多样、神奇,有的信仰内容甚至难以用常理解释,如方士、巫术、风水等。


  四、建筑规模不同


  寺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庙要大。寺是佛教的重要场所,不仅是供奉佛菩萨,也是僧人修行、弘法、教育的地方,因此寺的建筑规模往往较为宏大,有的寺院甚至占地数百亩,有数十座殿堂,如北京的潭柘寺、法源寺、大觉寺等。寺的建筑布局一般是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等组成,寺内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佛塔、钟楼、鼓楼、斋堂、客堂等。


  庙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寺要小。庙是道教和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主要是供奉神灵,也是道士、巫婆等神职人员施法、占卜、祈福的地方,因此庙的建筑规模往往较为简单,有的庙院只有一座神龛或神像,供奉的神明,多为民间信仰的财神庙、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庙的建筑布局一般是由庙门、正殿、后殿等组成,庙内还有一些神像、灵牌、香炉等物品。


  还可以说出许多不同,简单说,和尚居住的地方叫寺、院、堂;道士们住的地方叫宫、观、庙;尼姑居住的地方叫庵。


  所以严格意义说,去庙里抓和尚是抓不到的。既然抓不到和尚,庙自然脱得了关系,自然跑得。


  (2024.3.18)


本文标题:跑了和尚跑不了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