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一、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条文】
[172条]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临证参考用量】 黄芩9g 芍药6g 炙甘草6g大枣12枚 半夏9g 生姜4.5g
上6味,以水2000mL,煮取600mL,去滓,分3次温服,每次服200mL。
【方论】本方为少阳之热下迫阳明并伴有呕者之证治。
黄芩汤证,若少阳邪热逆于胃,胃气上逆并挟有痰饮而作呕者。
黄芩汤加半夏、生姜者,为小柴胡之变方,因热已不在半表而入于半里,所以去柴胡而仅用黄芩;证非胃实,然亦非胃虚,故不须人参之外,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金匮要略心典》曰:此伤寒热邪入里作利,而复上行为呕者之法。而杂病肝胃之火,上冲下注者,亦复有之。半夏、生姜散逆于上,黄芩、白芍除热于里,上下俱病,中气必困,甘草、大枣合芍药、生姜以安中而正气也。[尤在泾]
《伤寒论方》曰:方论曰,黄芩汤,既为太少合病下利不易之方也。多呕加姜半,始知小柴胡之加姜枣,益分而为用也。意在姜半以涤饮止呕,参枣以和中,芩甘以清热也,观此之呕,加生姜半夏,晓然自明,否则不呕,何独留枣而去姜耶。
《伤寒六经辨证论治》曰:此太少之邪和胃,上逆、下利也。太少合病,里证当见胸胁痛,但木盛土虚,邪逼胃中水谷,故自下利,此当舍太阳而从少阳之治,以救胃气为主,况邪机内向,故以桂枝汤,去走表之桂枝,而以甘枣,专补脾胃,黄芩能清木火之热,芍药和脾而疏土中之木,若呕者,乃风邪以挟胃中痰饮上逆,故加姜半,涤饮散邪而止呕逆。[沈明宗]
《绛雪园古方选注》曰:太少合病,独治阳明者,热邪在僭逆,当从枢转出阳明。用甘草、大枣和太阴之阳,黄芩、芍药安太阴之阴,复以半夏、生姜宣阳明之合,助太阳之开,上施破纵之法,则邪无容着,呕止利安。[王晋三]
总之,本方疏利肝胆,清热和中,又止呕止利,且可缓急止痛,对下利腹痛而呕者用之即效。
三、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功效主治
【功效】和解表里,降逆止呕。
【主治】
主症:下利腹痛,身热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沉弦。
副症:或里急后重,或口渴。
四、应用范围
1.凡下利、头痛;胁满、口干,或寒热胁痛,不时呕吐,其脉浮大而弦者,皆治之,亦治胆府发咳,呕者水如胆汁。[薛立斋]
2.治体虚伏热之霍乱。[王孟英]
3.治伏气发温,内挟痰饮,痞满咳嗽。[张氏医通]
现代临证,应用与黄芩汤相同而重呕吐者。
本文标题: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