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为什么打不过猫
狗为什么打不过猫推荐文章1:3000多万年的“世仇”,假如猫科与犬科发生战争,哪边会更强?
猫和狗是人类驯养历史最长、数量最多的两种宠物。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猫狗双全”的人生赢家,也有许多人分成了“猫派”和“狗派”,从外表到战斗力,各个方面都想争个高低。
都说猫狗是冤家,其实它们之间已经有一段延续三千多万年的世仇了!
三千多万年的“世仇”
在动物分类学中,哺乳动物里有一个大分类是食肉目,食肉目里分为了“猫型总科”和“犬型总科”两大类,通常意义上的猫科和犬科涵盖在其中。而猫狗之间的矛盾,就要追溯到两个总科共同的老祖宗身上。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以哺乳动物为主场的新生代时期。到了大约5000万年前的时候,现代食肉动物共同的祖先——麦芽西兽出现了。
麦芽西兽复原图
经过三百多万年,麦芽西兽逐渐分化出了猫型总科和犬型总科两大类群,现代猫狗的祖先就此开始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数千万年前大陆还没完全分离,生活范围重叠,又同样是食肉动物,进化过程差不多同步,猫狗之间的世仇就在不断争夺猎物和互相捕食中积累了下来。
三千多万年前,第一次猫狗大战在犬熊和猎猫之间拉开了帷幕。
犬熊和猎猫的复原图
相比之下,猎猫的体型更大,基本只捕猎大型动物。犬熊的体型有大有小,食性比猎猫更杂。当它们生活的渐新世末期气候变冷之后,大型动物数量骤减,导致猎猫闹了“饥荒”。第一次猫狗大战,狗狗派获得胜利。
经过大约一千万年后,第二次猫狗大战在中新世时期开始了。这期间犬熊们因为食物充足,体型逐渐高大起来。而猫型总科的成员吸取了猎猫的失败经验,整体小型化,出现了现代猫科的始祖——始猫。
距今一千七百万年左右,猫狗之间的生存竞争白热化,这时恰好遇上了中新世部分哺乳动物灭绝的变化,体型更大的犬熊就走上了猎猫的老路,不得不退出战场。
第二次猫狗大战的后期,剑齿虎作为猫猫派中的代表,成功打败了犬熊科夺得胜利。
剑齿虎想象复原图
剑齿虎称霸了一千万年,在这期间大陆气候稳定,食物充足,能和剑齿虎抗衡的古犬亚科与恐犬亚科体型都越长越大,最终都没能熬过第四季冰川期。
但真正的第三次猫狗大战在这时候才开始。经过第一次大战失败的猫猫们吸取经验教训,早早开始了全方位的进化。在剑齿虎彻底灭绝之前,以狮虎豹为代表的豹亚科,以及占据小型猎食者王位的猫亚科已经崛起。
大小体型都有的现代猫科动物
与提前布局、均衡发展的猫型总科相比,犬熊科只分了两条路,一条路为了抵抗大型猫科猎食者,就往皮糙肉厚方向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熊科。
另一条路线的狗狗本来也进化出了一些体型很大的种类,但因为没竞争过猫科,不得不转向群居性和中小体型方向去进化,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犬科动物。
于是第三次猫狗大战,就以现代猫科犬科分开了领地与生活习性为结局。
肉食动物两大家族的战力对比
应该有不少人还不知道,体长能达到六米的海象也属于犬型总科的一员,和大熊猫所属的熊科是亲戚。
北极熊和海象都属于犬型总科
猫型总科包括狮虎豹,也包括鬣狗、獴科等猫科的亲戚。犬型总科里有狼、狗、狐狸这样的犬科,也包含了熊科、鼬科、浣熊科等种类,甚至同属于一个祖先的海狮、海象等鳍足科也算是犬型总科的动物。
因此,如果是现代的猫狗要开战的话,双方可以派出的选手就很多了。
如果不算在海里生活的鳍足类,目前陆地上体型最大的食肉动物就是熊科的北极熊。成年的雄性北极熊肩高最大能到1.6米,体长2.8米,体重平均在500公斤左右。而猫形亚目里体型最大的东北虎平均体重就小了一半,在250公斤左右,不算尾巴的体长约为2.3米。
国外动物园的东北虎和人体型对比
在这样的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之间,单打独斗的话,体型和体重就是绝对的优势。北极熊比东北虎多出一倍的体重,可以代表犬型总科赢得第一场胜利。
说完体型最大的选手,可以派出双方体型最小的选手来较量一下。
犬型总科里体型最小的猎食者要属鼬科的伶鼬,这种小动物生活在亚洲北部的寒冷地带,连上尾巴的体长也只有20厘米左右,体重50-130克,却能捕食比自己还大好几倍的野兔。
猫型总科里派出的选手就是獴科的侏獴。侏獴体长为18-28厘米,体重200-350克,整体比伶鼬稍大一些。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上的侏獴继承了獴科的勇猛传统,可以独自捕食毒蛇。
这么对比的话,双方体型最小的选手似乎有些不分上下,不过因为它们生活的地方相差太远,比赛并不够直观。
在东北虎生活的西伯利亚地区同样分布着灰狼,生活区域重叠,猎物也基本相同,作为现代猫科和犬科的代表动物,它们之间有句俗话叫“好虎架不住群狼”,但真实情况却正好相反。
据动物学家长期观测,19世纪末期,东北虎数量比较多的时候,这里的灰狼种群数量就一直很低。进入20世纪后俄国开始大量捕杀东北虎,这时候的野生灰狼数量就大幅上升。
到了40年代,西伯利亚地区的灰狼数量多到可以威胁人类安全的地步,这时人们才发觉东北虎对狼群数量的抑制作用,于是开始大力保护。80年代之后,俄国境内的东北虎数量达到历史新高,这时的灰狼种群数量又变得十分稀少了。
真正的猫狗大战
豺狼虎豹,在成语中可以代指凶残的人,那真正的豺狼虎豹之间究竟谁更强呢?
其中豺和狼是犬科动物,虎和豹是猫科的代表,它们的生活范围在亚洲和非洲地区有不少重叠,也就避免不了发生冲突。
在南亚地区,成群生活的豺是会躲避老虎的,最大的原因当然是体型。雄性孟加拉虎体重在160-270公斤,而雄性亚洲豺犬的体重只有13-20公斤,如此大的差距可以让孟加拉虎轻易咬死十几只豺犬,而豺犬轻易也不会老虎正面对峙。
孟加拉虎咬死一只亚洲豺犬
在非洲地区,被叫做三色豺的非洲野犬,和猫科的另一大代表非洲狮的生活区域是重叠的,彼此之间也常常爆发遭遇战。
根据记载,非洲部分地区,有一半的非洲野犬几乎都死在狮子嘴下,至于抢占猎物就更加寻常了。
不过豺也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它们与猫科动物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群体性活动,以及同伴之间的配合。
亚洲地区的豺犬可以把成年的雄性花豹撵到树上不敢下来,也曾经有老文献记录大群豺犬围猎老虎的事迹。在非洲地区,偶尔有狮子落单的时候,非洲野犬也敢去攻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取决于豺群的数量够不够多。
非洲野犬围堵一只雌狮
至于豺狼虎豹中的狼和豹,在不同的地区战斗力还有些不同。比如北美地区的平原荒野,狼群没有丛林阻碍,相对应的猫科动物就少了上树这条路,于是在这里不时就会发生狼群捕猎美洲狮的事情。
当然,前提是狼不能落单。
美洲狮追捕落单的狼
到了孟加拉虎生活的南亚地区,这里的印度狼就不会和老虎、豹子对上。而欧洲地区的狼看起来战斗力就更加弱了,甚至连体型只有自己一半的猞猁都打不过。这片地区就经常出现猞猁捕杀狼群幼崽的事情。
除了非洲的狮子,几乎所有猫科动物都习惯独居,而所有犬科动物都是群居性的。犬科和猫科之间还有会不会上树的区别,这直接导致它们的进攻习惯和战斗力非常受地形影响。
在山地和丛林较多的亚洲和欧洲,犬科动物没办法聚成大群的阵势,只能在丛林里分散成小群行动,战斗力被大幅削弱,也就很难战胜动作灵活的猫科动物。而在北美和非洲大片的平坦土地上,豺群和狼群就能发挥出群体合作的最大实力,自然敢和狮子、老虎叫板。
总的来说,现代的猫狗大战各有输赢,主要原因一是体型,二是地形,并不能说某种动物能完全占据巅峰位置。
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回家里的宠物身上,最常见的应该就是猫猫暴打狗狗,毕竟宠物狗普遍性格要更亲切一些。
对于狗来说,猫表示惬意的呼噜声很像挑衅的低吼,而狗表达友好的摇尾巴在猫眼里又是一种进攻的信号。
对此也只能说,猫狗不愧是数千万年的冤家对头。
狗为什么打不过猫推荐文章2:为什么说猫和狗是天敌?答案在这里
很多人家里不仅养了狗,还养了猫,本来以为能做一个猫狗双全的人生赢家,但却发现猫和狗并不能和谐相处,它们俩就像天敌一样,每天都在打架中。为什么猫和狗是天敌呢?答案在这里!
它们是一种深刻、漫长的敌对状态
说到猫和狗是天敌的原因,那就要从猫和狗的祖先说起了。
猫和狗的祖先都是生活在数千万年前的早期食肉动物,它们的体型相差不大,而且都是掠食性动物,捕猎的动物都是一样的,所以为了生存,经常都要为争抢食物而进行战斗。
即便是后来慢慢分化出了猫科和犬科,还被人类驯化了,但这种敌意还是隐藏在了它们的心底,所以说猫和狗是天敌。
狗对快速移动的东西敏感度高
猫和狗是天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狗对快速移动的东西敏感度超高,见到奔跑的人或动物,它就会有一种追捕的欲望。
而猫的移动速度就是很快的,加上它害怕陌生的物种,会不自觉的作为攻击的状态,所以就很容易被狗狗盯上了。
但一旦狗狗对猫熟悉起来了,狗狗就会失去这个兴趣。
它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
猫和狗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它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这也就导致了两者不能沟通到一起。
狗狗摇尾巴是因为开心,而猫咪摇尾巴是因为它生气了,这就导致了猫咪见到狗狗摇尾巴以为是对它的挑衅,但其实狗狗是在表达自己的友好;
狗狗舔主人时,是把你当首领了,而猫舔主人时,是把你当小弟了;
当狗狗发出呼噜声时,其实是一种威胁,而猫咪发出呼噜声是在邀宠;
因此导致了猫和狗就像天敌一样,互相不融洽。
但猫咪和狗狗就一定是天敌吗?其实不一定,有些猫咪也可以和狗狗相处得很好,只要宠主把它们教育好了,就能让宠主拥有猫狗双全的生活。
结语:你家猫和狗相处得怎么样?
狗为什么打不过猫推荐文章3:猫咪的战斗力碾压狗?辟谣:狗狗看似好欺负,实则才是王者
养犬困扰多,还看磁石说~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猫和狗是水火不相容的死对头,而且在平时当我们带狗狗出门散步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自家的狗在遇到了野猫就会开始狂吠,或者去追赶猫咪。
但是往往结局都是落荒而逃,面对狗狗的进攻,猫可是毫不认怂的弓背,炸毛,甚至是出爪相挠。尤其是对于一些家里养有一猫一狗的朋友来说,这样的场景实在是太过于常见了。
就算是猫和狗能够和平的共处一室,但是在日常的相处过程中,猫咪依然是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什么时候狗都会被猫欺负得毫无招架之力。
这个时候相信很多人就会开始好奇:为什么狗的体型比猫大那么多,就算打不过猫,但也不至于被猫欺负的落荒而逃吧?其实要说狗打不过猫,那确实不是,让我们先来理性的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差距。
在上个月我们小区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一个主人在牵着自家狗狗出去散步的时候,因为没有拴牵引绳,在遇到一只野猫的时候,狗就冲上去和野猫厮杀在了一起。
结果等主人赶上去将它们分开的时候,猫已经被狗狗咬死了。所以由此可见,对于一些具备极强攻击性的狗来说,不仅不会被猫打败,反而还有可能将猫直接咬死。
对于我们大部分家里饲养的家犬来说,由于本身性格温顺,再加上和猫咪朝夕相处,所以也就不会轻易的发狠,去下死口。当然除此以外,还有这3个原因导致猫咪在和狗打架的时候总能轻易获胜。
狗狗只有心肺功能和耐力能够胜过猫咪在同等体型大小的猫狗面前,其实力量相差无几,而其它的柔韧性,爆发力,速度,还有自身的协调性,敏捷度等等都远输于猫咪。所以在猫面对狗攻击的时候,能够轻易的逃跑,还能依靠自身的敏捷性和高爆发力去击退狗狗。
狗属于一种群居动物,更擅长于合作而猫是一种独来独往的生物,更适合单独出战。对于野生的猫咪来说,因为经常独来独往能力,比普通家养的狗更强大,甚至它们可以单挑毒蛇、老虎等等,而狗最大的武器是它锋利的牙齿和咬合力。当猫和狗真正打架的时候,猫可以用爪子敏捷的攻击狗最为脆弱的鼻子和眼睛,让狗无法找准目标咬下去。所以在单挑的时候猫往往就更具备优势。
大部分狗天性温顺狗是人类驯化之后的动物,大部分的狗比较听话,而且性格较为温顺,除了一些具有野性和攻击力的狗以外,一般来说,家里同时养猫和狗的话,狗狗是不敢对猫下手的,毕竟一动手的话很有可能会被主人训斥甚至责罚,所以它宁愿被欺负或者自己躲开也不敢对猫下狠口。
那么是不是狗就一定打不过猫呢?虽然说在身体各项综合素质看来狗略输于猫,但如果光从体型和体重来分析的话,狗很明显是更加有优势的。如果狗的体型比猫大上好几倍的话,它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体型优势和体重优势进行全面的压制。即便是在面对猫咪的利爪攻击,它们只要能够顶住伤害,找准目标一口咬下去的话,强大的咬合力就能够让猫咪无法挣脱,并且可以达到致命的效果。所以说,看似好欺负的狗狗,其实真的发起狠来可是王者级别的存在,用武力碾压一只小小的猫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对于那些本身性格比较狂暴,并且具备一定攻击力的狗狗,主人在带它外出散步的时候一定要栓牵引绳,避免让狗去追赶猫咪。尤其是准备同时饲养猫和狗的人一定要多加谨慎,当猫狗之间出现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将它们分开,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虽然对于一些天性比较温顺的狗狗来说,在和猫咪发生冲突的时候,它们更愿意让步,但是这个时候主人也不能放任猫咪过分的欺负狗狗,以免把狗狗惹毛了,释放兽性做出极端的行为。
想要实现家里同时饲养一只猫和一只狗的想法,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注意好领地的划分
猫和狗都是非常具备领地意识的,如果主人在饲养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好划分合理的领地,那么猫跟狗就很难和谐相处,再遇上具备攻击性的狗狗和生性好斗的猫咪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天天打架,最后闹得两败俱伤。
避免偏心
很多人都会认为同时饲养两个宠物的话,动物不像人一样有敏感的情绪问题,所以偏心其中任意一方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在家里同时饲养了猫咪和狗,它们就像两个小孩子一样需要主人的呵护和疼爱,主人对哪一方过分的宠爱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在它们看来这样的偏爱就是一种不公平,而且很有可能因此产生嫉妒之心,开始打击复对方,最后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分开喂食
在平时吃饭的时候,应该让狗狗和猫咪分开吃东西。不仅仅是因为猫粮和狗粮本身成分上有所不同,如果长期混吃的话,有可能对它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当它们同时在吃饭的时候,对方去抢,有可能出现护食而激发新的矛盾产生。
避免让猫跟着狗一起行动
养过一猫一狗的主人都会发现,在带狗狗外出散步的时候,猫咪也会慢悠悠的踱到门口看着。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多加关注猫咪的行为,毕竟猫是一种独来独往的生物,它不像狗一样能够一喊就喊回来,如果它跑出去的话,很有可能就难以找回。
所以说当发现猫咪有想要跑出去的倾向的时候,主人一定要加强教育工作,避免它习惯了这样的行为,甚至萌生想要往外跑的想法。
利用气味建立熟悉感
动物都是依靠气味来划分领地宣示主权的,在猫和狗如果长期打架的情况下,主人可以将它们的东西进行互换,例如说把猫咪的玩具放到狗狗的窝里,把狗狗的垫子放到猫咪的窝里,让它们熟悉对方的气味,能够见面的时候变得更加熟悉,尽量减少和避免产生矛盾。
养一猫一狗虽然看起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作为主人的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大意影响到它们俩的健康,同时也要多多关注它们和睦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家里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有的人只是因为自身的爱好才同时养一只猫和一只狗,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应该明白,虽然它们物种不同,但是只要能够给它们同样的关爱,相信它们也是能够和谐相处的,不要厚此薄彼或者是任由它们厮杀打架,这样不仅不利于饲养的顺利进行,甚至还会危害它们的健康。
狗为什么打不过猫推荐文章4:都是舔水喝,狗和猫有什么区别?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苏澄宇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眼看过去,你会觉得猫和狗喝水没什么区别,都是用舌头舔。
△图源:Antranik.org、Dogster
狗和猫之所以选择舔水,而不是吸水,是因为猫狗等食肉动物的面部肌肉和人类比,少了太多,在断奶之后不能密封口腔来产生吸力,所以必须依靠舌头将水送入口中。
△狗的面部肌肉群图源:Worldbuilding Stack Exchange
△人类的面部肌肉群 图源:Pinterest
如果光是简单观察猫和狗喝水,并没什么太大的差别,都是把舌头伸出来,然后做出舔舐的动作。
但如果引入了流体力学的研究方式,你就会发现,猫和狗喝水的方式并不一样。
猫是如何喝水的?
1940年,美国洛杉矶的大使酒店举办了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那年,大卫·O·塞尔兹尼克制作的《乱世佳人》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的13个奖项,无疑是当年的最大赢家。这和猫舔水有什么关系?我想说的并不是《乱世佳人》,而是那年的奥斯卡的最佳短片《眨眼之间( Quicker 'n a Wink )》。
△Quick’n a wink 拍摄剧照 图源:the guardian
这个短片介绍了一种摄影技术——频闪摄影,这是一种借助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画面上记录物体的连续运动过程。因为一瞬间的动作,在频闪的作用下,几十个影像会同时出现在画面上,所以可以展示出人肉眼无法看到运动过程。
在短片里面,展示了不同物体的慢动作,比如鸡蛋落在桨叶上被打碎的一瞬间,细针戳破气泡的刹那等等。其中,在4分30秒的时候,展示了一只黑白小猫的舔奶过程。通过频闪摄影,猫的高速舔奶瞬间以慢动作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视频:quick’n a wink
不过这个视频离解答猫是如何舔水的问题,还差得远呢!这毕竟只是一个短片,展示的只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并没有数据化的表述过程,算不上科学,要知道这可是科普文章。
Pedro M. Reis是一位物理学教授,他对猫如何舔水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在看了上面介绍的频闪摄影短片后,2010年,他做了一个猫舔水的流体力学研究。他先找来了10只猫,并用高速摄影机捕捉它们舔水的每一个细节,进而转化为数据来分析。
下面几张图展示的是高速摄影机拍下的猫舔水过程:
△图源:文献1
你会发现,在单次舔水的过程中,猫的舌尖并不是伸进液体里把奶舀进嘴里。而是将舌尖卷曲类似于一个平面,然后靠短暂地接触液面,把水稳定“带”到3cm的高度,在水因为重力作用下坠之前,把嘴合上,把滞空的水柱含住。这么反反复复舔11次,便完成了喝水的过程。
下图是猫舔水的频率(舔的动作是从舌头的伸出开始,到关上嘴巴),你可以看到舔的频率是相当稳定的,大概是每隔0.25s舔一下。
△图源:文献1
舔水的最大速度约是78cm/s(下图)。
△图源:文献1
水是如何被舌头带上来的呢?科学家认为,当舌头以一定的速度接触液体并离开的时候,水具有一定的粘性,动量的传递会让一部分水因惯性带离水面,就像汽车刹车的时候会把人甩出去一样。上升过程中因为有重力,水的上升速度不断减慢,只能到达一定高度。在整个作用力分析中,粘滞力和毛细管力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说猫在舔水的时候,不是用舌头把水舀进嘴里,而是通过惯性,把水带上来,再含住。而猫舔水的频率刚刚好在惯性和重力之间进行了完美的平衡,如果再快一点或者再慢一点都不能喝到最多的水。
△猫舔水慢动作 图源:KQEDdeeplook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即猫舔水的频率是由重力和惯性决定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模型来复刻舔水瞬间,模型上圆盘的大小和猫舌头接触液面的面积大小一样。这个模型会垂直接触水的表面,通过改变接触面的大小和速度,来观察这两个因素对被带上来的水的体积的影响。
△图源:文献1
然后科学家发现,只有以猫舔水的速度和频率接触并离开水面的时候,上升的水柱体积才是最大的。所以说,猫舔水的方式是最科学的,虽然猫并不知道什么是科学。
然后科学家通过Youtube观察了其他猫科动物,比如老虎、狮子、美洲狮等,结果发现猫科动物的舔水都是有规律的,并且符合一个公式:
f=4.5M^?0.14,f是频率,M是动物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公式可以简单理解为,越重的猫咪,舔水的频率越低。
狗是如何喝水的?
狗舔水可没有猫咪那么优雅了。同样地,科学家也是通过高速摄影机对狗狗舔水进行观察。在高速摄影下,可以观察到狗舔水的基本机制和猫差不多,都是舌尖向后弯曲,然后快速地接触水面,把水给带上来。
△狗舔水慢动作 图源:Reddit
△图源:文献2
为了更清晰地看到水是如何进入狗口中的,科学家甚至动用了X光机进行拍摄。既然用了X光机,狗喝的水肯定也不是普通的水了,而是混合了钡和奶的混合物。这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狗也是利用惯性,用舌头把水给“引”上来的。
△图源:文献2
但狗舔水不同的地方是,狗舔水会把舌头更深地伸入到水里面,再把舌头缩回来的时候,这时就会溅出很多的水花。也因为狗舔水舌头进入水更深,因此给人一种狗是用舌头把水舀起来的错觉。
△图源:VOAnews
总结一下,虽然猫和狗的舔水机制一样,但狗舔水的时候,控制不好舌头进水的深度,会打出一个水花,这时候就有可能搞得自己和地板都湿漉漉的;而猫舔水的时候,则会是相对稳定的水柱,动作显得很干净。打个比方,如果说猫咪是跳水运动员,压得住水花,那么狗子就是一个普通人跳水。
看来,猫比狗优雅是真的科学,喝水压水花就可以看得出来。
参考文献:
1、Reis P M, Jung S, Aristoff J M, et al. How cats lap: water uptake by Felis catus[J]. Science, 2010, 330(6008): 1231-1234.
2、Crompton A W, Musinsky C. How dogs lap: ingestion and intraoral transport in Canis familiaris[J]. Biology letters, 2011, 7(6): 882-884.
狗为什么打不过猫推荐文章5:生活中宠物猫狗打架,为什么吃亏的总是狗?
编辑 | 角落(上海科技)
参考 | 网易、搜狐
猫和狗都是人类最喜爱的宠物,给人类的生活中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但是如果将猫和狗放在一起,二者相处就不那么和谐,或多或少的会有摩擦。从很久以前就有传说,猫和狗是天生的敌人,只要一见面必定会打起来。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讨厌狗的猫,猫会发出不满的嘶叫、低吼声,并开始追赶狗狗。一般情况下,体型大的狗狗总是干不过猫咪。这是什么道理?体型这么大的狗狗居然还怕起来猫了?
随着对动物的了解,猫犬之争进而延伸到了“猫科”和“犬科”之争。其实在自然界中,同体型下猫科动物是绝对的王者,对犬科是压倒性胜利。不仅如此,猫科动物还能越级斩杀,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欧亚猞猁和欧亚狼。猞猁的体型还不到1米,体重20公斤,而欧亚狼狼身长1.3米左右,体重40公斤左右。猞猁会定期清理自己领域内的狼,保证自己幼崽的安全,也减少竞争。
猫科动物有冷静埋伏和背后偷袭和锁喉的技巧,敏捷性、灵活性以及爪子的运用都是犬科难比的,犬科能与之对抗的是它们群体作战的团结和协调,以及它们的耐力。
现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猫欺负狗,狗气的咬牙切齿就是拿猫没办法,那真的是没办法。据说猫的反应速度是60毫秒,是狗的1倍多,是人类的3-4倍。就这1倍多的反应速度,就够狗狗们挨揍了。再说猫主子们也得看心情,如果心情不咋的,按它的反应速度,你想撸它?
本文标题:狗为什么打不过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