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索寓言其书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


   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


   该寓言集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些寓言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并统归在伊索的名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3世纪成书,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二、伊索寓言作者


   《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可能是埃塞俄比亚人,后做过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他创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现存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寓言故事集成》,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以及人们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及古罗马寓言汇编而成的,却统归在伊索名下了。


  伊索的故事:


   伊索大约生活在公元前7至6世纪。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伊索生下来就是一个奴隶,曾先后在古希腊萨摩斯岛的克桑特斯家和雅德蒙家做过奴隶。后来,伊索因聪明机智、博学多闻获得雅德蒙家释放,成为自由人。自由后的伊索开始到处游历,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他曾经在庇西特拉图做雅典僭主期间到过雅典,用文中那则《请求派来国王的青蛙》的寓言劝阻雅典人不要用其他人替换掉庇西特拉图。到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尽人皆知的名字了,当时古希腊流传的寓言故事都归在他的名下。


   最终,伊索游历到吕底亚的都城萨迪斯。当时的吕底亚由国王克罗伊斯统治着,他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现代西方人想形容某个人非常富有,往往还会说他“像克罗伊斯一样富有”。克罗伊斯不仅富有,还非常喜欢招贤纳士,常常资助当时那些有学问的人。在克罗伊斯的宫廷里,伊索见到了“古希腊七贤”中的梭伦、泰勒斯和其他贤人。在交谈和辩论中,国王克罗伊斯发现,伊索的学识最丰富,也最善于表达,便对手下人说:“那个弗里吉亚人最能言善辩(The Phrygian has spoken better than all.)。”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西方的一句俗语。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反映了伊索的学识并不输于当时的“古希腊七贤”。


   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十分赏识伊索,便邀请他在吕底亚定居下来。每每遇到重大事件,克罗伊斯必定要询问伊索的意见。克罗伊斯还命伊索作为使臣,代表他出使古希腊境内一些较小的城邦国家。


   有一次,国王克罗伊斯派伊索携带一大笔黄金出使德尔斐,把黄金分给德尔斐当地的居民。伊索来到德尔斐之后,发现当地人贪婪成性,因此他拒绝分给他们黄金,并派人把黄金原封不动地送还给了克罗伊斯。


   伊索的这一举动激怒了德尔斐居民,他们污蔑伊索犯了“渎神罪”,是“人民的公敌”,并不顾伊索的特使身份,把他推落悬崖处死。传说伊索死后,德尔斐城爆发了一系列的瘟疫和灾难,德尔斐居民为伊索的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迫于无奈,德尔斐居民只好用公共集资的办法筹得一笔钱,并把这笔钱赔偿给伊索的最后一个主人雅德蒙的后人,才终止了这一系列的灾祸。西方有一句俗语“The blood of Aesop(伊索的血)”,意译过来应该是“血海深仇”的意思,大概就源于德尔斐居民污蔑、处死伊索并得到报应的故事。


  三、伊索寓言主要内容: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如《狼和小羊》《猫和鸡》 。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


   3.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骆驼和宙斯》


  三、伊索寓言人物


   《农夫和蛇》的主要人物是农夫和蛇


   《狐狸和葡萄》的主要人物是狐狸


   《龟兔赛跑》的主要人物是乌龟和兔子


   《牧童和狼》的主要人物是牧童和狼


   《狼和小羊》的主要人物是狼和小羊


  《狮子与报恩的老鼠》的主要人物是狮子和老鼠


  《乌龟与鹰》的主要人物是乌龟和鹰


  《百灵鸟和她的孩子们》的主要人物是百灵鸟们


  《败家子和燕子》的主要人物是败家子和燕子


  《北风和太阳》的主要人物是北风和太阳


  《蝙蝠、刺藤和海鸥》的主要人物是蝙蝠、刺藤和海鸥


  《蝙蝠和黄鼠狼》的主要人物是蝙蝠和黄鼠狼


  《捕鸟人和毒蛇》的主要人物是捕鸟人和毒蛇


  五、伊索寓言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 ),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 )(国家)的( )(作者)所写,他与莱辛、(拉封丹)、(克雷洛夫)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 ),少部分以( )为主人公。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 )手法,表现动物各自的习性。


  3.《伊索寓言》原书名为( ),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 )的基础。


  4.《朋友与熊》讲了不能( )的人,不是真正的朋友。


  5.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寓言故事中会有不同的形象,比如:《机智的狐狸》中,狐狸是( );《乌鸦和狐狸》中,狐狸又是( )。


  6.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伊索寓言》中也有很多动物报恩的故事,比如:( )等。


  7.《报恩的老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强者也会有( )的时候。


  8.《龟兔赛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虚心使人进步,( )。


  9.《狼来了》告诉我们( ),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0.《猫和鼠》这个故事说明,聪明人(, ),不会再受伪装的欺骗了。


  二.选择题


  1.用一则成语来概括《骄傲的蚊子》的寓意,恰当的一个是(A)。


  A.骄兵必败 B.夸夸其谈 C.纸上谈兵 D.自鸣得意


  2.《行人与梧桐树》是说,有些人不知好歹,享受了别人的帮助,还应该懂得什么。(C)


  A.感恩别人 B.伤害别人 C.贬低别人 D.讨好别人


  3.北风与(D)比赛看谁先脱下行人的衣服。


  A.春风 B.东风 C.南风 D.太阳


  4.在《公鸡与珠宝中》,公鸡宁愿要什么?(B)


  A.羽毛 B.麦粒 C.房子 D.大米


  5.《金蛋和老太婆》说明人们应该满足于(B),切不可贪得无厌,杀鸡取卵。


  A.虚幻的世界B.现有的东西C.不存在的东西D.看不见的东西


  6.《兔与青蛙》是说不幸的人会以(A)。


  A.更大不幸的人聊以自慰B.自己的不幸而悲伤C.死亡为解脱D.幸福来聊以自慰


  7.《挤牛奶的姑娘》是说,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实惠。(C )


  A.胡思乱想 B.欺骗别人C.想入非非D.欺骗自己


  8.讽刺只说别人的坏话而看不见自己缺点的故事如(A)


  A.《两只口袋》B.《农夫和蛇》C.《蚯蚓和狐狸》 D.《老鹰和乌龟》


  9.《牛与屠夫》说明我们看待问题时,(A)。只从表面上、枝节上加以治理,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终究无济于事。


  A.透过问题的表象看本质。B.眼见为实C.听从专家的意见D.固执己见


  10.《狮子和他的三个顾问》中,(C)没有被狮子吃掉。


  A.羊 B.狼 C.狐狸 D.老虎


  11.在《断尾巴的狐狸》中,狐狸叫伙伴们干了什么事?(B)


  A.搬家 B.把尾巴弄掉 C.不要外出 D.躲起来


  12.《房顶上的狗》告诉我们(A)


  A.遇到难题或挫折时,要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应对。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善有善报,恶有恶报。D.知恩图报 才能立足


  13.在《熊与两位旅客》中,他们遇见熊时,其中一位旅客爬到了树上,另一位是怎么做的?(D)


  A.逃跑 B.跟熊斗C.跟旅客斗 D.装死


  14.《伊索寓言》是谁写的?(A)


  A.【古希腊】伊索 B.【法国】卢梭C.【古埃及】拉?封丹D.【意大利】亚米契斯


  15.《农夫与争吵的儿子》中,农夫的儿子经常为芝麻大的事而争吵,农夫用一个方法告诉他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方法是(A)。


  A.折木条B.折筷子C.拾柴火D.观察蚂蚁搬大青虫


  16.《农夫与蛇》中的蛇醒后(D)。


  A.农夫把蛇杀死了B.和农夫成了好朋友C.农夫卖掉了蛇D.把农夫咬死了


  17.《白牛、黄牛和黑牛》中(B)挑拨了三头牛的关系,使它们打起架来!


  A.大象 B.狮子 C.老虎 D.豹子


  18.《泉边的鹿》中的鹿本可以逃脱狮子口中,但却被自己信赖和宠爱的(B)给断送了生命。


  A.腿 B.角 C.身体 D.脚


  19.《蜘蛛的高升》一文中的蜘蛛藏在(A)的尾巴里到树枝上的。


  A.雄鹰 B.天鹅 C.乌鸦 D.燕子


  20.《贼和看家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B)。


  A.患难见真情 B.要忠于职守抵制诱惑 C.不要抱怨生活 D.看家狗有时候不可信


  三.判断题


  1.《伪装的猫》中的猫想到了将自己打扮成老鼠的样子,然后出来诱骗老鼠。(×)


  2.《农夫和蛇》这个故事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


  3.《伊索寓言》的作者相传是公元前七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


  4.《号兵》是说人们更痛恨那些怂恿他人作恶的人。(√)


  5.《狮子、狼和狐狸》一文中的狐狸治狮子的药方是将鹿皮裹在身上。(×)


  6.《天文学家》中的天文学家出神地看着星星,并没有受到意外。(×)


  7.《两个士兵和强盗》故事中胆小的士兵在快要成功前才冒充英雄。(√)


  8.《狐狸和豹》中的狐狸和豹互相为吹嘘自己的美貌而争吵不休。(√)


  9.《蝙蝠和黄鼠狼》中,蝙蝠是大白天出动,夜晚睡觉。(×)


  10.《狐狸和猴子争论家世》中的狐狸和猴子同行,一路互相争吵他们谁的家世高贵。(√)


  四.简答题


  回忆《鹰与乌鸦》的故事,思考下列问题:


  (1)乌鸦在抓小羊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意外?


   它的爪子被卷曲的羊毛缠了。


  (2)你觉得,乌鸦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搏击长空,抓住小羊?


   因为它盲目模仿别人,不自量力。


    六、伊索寓言成书经过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伊索寓言》是公元前3至4世纪之交的雅典哲学家德米特里厄斯编写的。据记载,该书收录了两百则寓言故事,不过这本书早已失传。公元1世纪,古罗马学者费德鲁斯用拉丁文编写了五卷本的《伊索寓言》,是诗歌体。公元2世纪,巴布里乌斯用希腊文编写《伊索寓言》,也是诗歌体,相传共有一百六十则寓言,现存的一百二十三则寓言的手稿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但是,这两本诗歌体的《伊索寓言》流传并不广泛。


   公元4世纪下半叶,安条克的哲学家、修辞学家阿弗托尼乌斯用拉丁文编写了《伊索寓言》,收入了四十则故事。


   中世纪晚期,随着文艺复兴的发端,当时的学者开始重寻和研究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文学、历史作品。14世纪初,东罗马帝国的僧侣学者普拉努德斯搜集和整理了当时听到的和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手抄本,用希腊文编写成《伊索寓言》,共有一百五十则寓言。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的最初版本。


   1453年,意大利著名学者洛伦佐·维勒把《伊索寓言》翻译成拉丁文,此后欧洲不同国家出现了不同的译本,《伊索寓言》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19世纪,乔治·菲勒·汤森德的英译本《伊索寓言》问世。这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英译本,有学者称这个版本为“权威英译本(the standard English edition)”或“汤森德本”。共包括三百一十则寓言故事。


  七、伊索寓言的艺术价值


   《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古老、伟大的寓言集,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对后世寓言大师诸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伊索寓言》早已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


本文标题:伊索寓言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