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李叔同 诵读/泉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别》背后的感人故事:


   在李叔同20岁的时候,他与许幻园等五人义结金兰,号称“天涯五友”,其交情可谓深厚至极。许幻园本是家境殷实,并且还曾帮助过李叔同。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天气寒冷至极,当时的旧上海一派凄凉;许幻园站在李叔同家的门外,喊李叔同说道:“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吧”。说完便挥泪告别,连李叔同的家门也没有进去。


   此时的李叔同,望着昔日好友缓缓的背影,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凝视着许幻园,仿佛整个世界中只有他和许幻园的存在。看着许幻园一点点消失在路的尽头,李叔同才回过身,把门紧紧地关上,满含热泪写下了《送别》。


  《送别》歌曲解析:


   景象:长亭、古道、芳草、笛声、夕阳等等事物,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凄美而寂静的景象与画面,使得我们也仿佛置身于画面中,幻想着自己此时此刻站在古道边上,挥手向朋友道别的情景。尽管有不舍与依恋,却为了自己的那份理想与追求,不得不天各一方。


   抒情:在天之涯,在海之角,一个即将漂泊他乡,一个凭栏眺望,尽管满腹惆怅,尽管依依不舍,两位挚友只能将友情与牵挂深深的埋在心中。


   此时李叔同的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惆怅之余,自己只得拿起酒壶一饮而尽,今晚也许又将做一个凄凉的梦。也许在梦中会遇到你,希望到时候你可千万别再徘徊。


    音乐:在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创作了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后来此首歌曲又流传到了日本,日本音乐家通过改编,填上了日文,创作出《旅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当时的李叔同正在日本留学,又对音乐深有造诣,所以他也接触到了《旅愁》,并被其中优美而动人的旋律所感动,并产生了创作灵感。之后与好友许幻园的离别,使得李叔同对分别有了深刻的理解,于是《送别》便诞生了,一经推出,便经久不衰,难怪街头巷尾的小孩子都会唱这首《送别》。


    分别,既是命运无力时送别知交,亦是于暂时落幕的人生舞台上转身离去。


   不管怎样,李叔同的《送别》,因消耗了他真正的人生性灵,注定要成为千古绝唱。


  (此文选自网络)


  


  克力老师书扇面《送别》


  感谢克力老师赠送墨宝,深感荣幸。


  编后语:


   今夏回故乡期间,有朋友介绍,有缘认识了张家口的书法家克力老师,有幸得到老师赠送墨宝,佛宣纸篆书的李叔同的词《送别》,甚是感谢。


   配乐读了一遍,很是感动,便有想将此词诵读并做美篇的想法。之后恰巧在抖音看到佘宗香女士讲述的李叔同的传奇人生“半世风流半世僧”,便率先把这个故事转成文字,做成了美篇。同时被他的传奇人生深深吸引。我到喜马拉雅搜到长篇《李叔同传》,听个仔细。


   李叔同的传奇故事在我内心引起震撼和启发,那么有才情、有成就、有声望、有幸福爱情的人,参透人生放下一切,转身进入佛门。放下的如此干净,转身的如此利落。我一介普通小民,还有什么不能看开看,看淡的呢?还有什么可纠结迷恋的呢?


   从此之后,做个清心寡欲之人,做喜欢的事,做简单的人,相信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而美好。


本文标题:李叔同的送别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