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汉中分校
1965年,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我国众多名校开始了“三线建设”,其中北大清华等开始将部分有机力量转到陕西、四川等西部地区。
我的母校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是根据1965年3月5日毛主席的指示,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陕西汉中分校建设计划任务书,工程代号为“653工地,1967年上半年初步建成。当时由于涉密,学校对外公开的名称是北京大学653分校,也称陕西省汉中市62号信箱。
北京大学校方于1969年10月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与技术物理系, 无线电系一起迁到陕西汉中地区,10月24日,根据林彪1号命令,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共1150名师生及家属乘专列,于26日凌晨到达汉中开始建校劳动,由此诞生了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防教育科研基地。 这期间,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汉中分校校长周培源教授常驻汉中,甚至经常吃住在工地,为“653工程”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1978年3月22日,邓小平指示北大汉中分校搬回北京。4月28日,校党委做出撤消汉中分校决定。为利用分校校址及教学资源,教育部随即批准建立汉中工学院,此年北京大学汉中分校部分资源并入汉中工学院并更名为陕西工学院,后与汉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陕西理工学院。于2016年该校发展成陕西理工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校。
1979年1至2月,北大汉中分校1000多师生分批返京,北大汉中分校成为特定时期下的历史产物。
我是1977年2月进入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当时我所在的技术物理系主设核物理、放射化学和加速器三个专业,我的专业是放射化学专业。当然我也于1979年2月随师生大部队迁回北京,继续完成我的学习任务,到1980年7月顺利毕业。期间,亲身经历了师生回北京的那一次轰轰烈烈的搬迁过程。
北京大学653分校在汉中办学10年间,共为国家培养了1500多名优秀毕业生。在653分校工作和学习过的师生中,有很多人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和管理的精英。其中从653分校走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有11人。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副校长的653分校师生有5人。还有多位653分校的老师和毕业生曾出任北大方正集团总裁或在政府行政部门担任要职。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深处连城山脚下,当时的交通条件虽说不便,但自然环境优美,教学与科研氛围令人永生难忘。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70年代鸟瞰图
周培源校长的题词
本文标题:北京大学汉中分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