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表面意思是别拿豆包不当回事,其实豆包也是干粮,也可以充饥。寓意就是“不要轻看某些普通的事物,那些普通的事物也是有自己的意义的和价值!”指我们尽量把身边的平常小事尽心去做好,别不当一回事,也指平常我们不要小瞧别人。按照这个解释,也就有了“别拿虾米不当海鲜”、“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别拿退休不当生活等等……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味的同时,对拿豆包当干粮的话又有了新的理解。
五六十年代,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淘米。淘米就是先用热水把黄米浸泡,然后用爬犁拉到生产队的磨米房用石磨磨成面,因为那时候农村没有电,也没有加工面粉的机械,一个生产队一处磨房,大家排着号磨面。磨好的面粉回到家马上用很大的瓦盆或者陶瓷盆和面,放在炕头最热的地方发酵。现在卖的豆包用的面许多不是经过发酵的,味道大打折扣。
发面的同时,再将芸豆或者小豆用大锅煮熟,用手攥成球形的疙瘩,放到室外冻结实。等面发酵了,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包豆包,包好的豆包用秫秸串成的盖帘拿到外边冻实成。
每天晚上结合烧火炕,开始用大铁锅蒸豆包,一连几天把包好的豆包都蒸熟,再拿到仓房里冻透后装入大缸。
那年头物资匮乏,农村生活贫困,放在大缸里的冻豆包对孩子们充满诱惑。但因数量有限,大人们并不让孩子随便吃。小时候贪玩,玩累就感觉到饿了,可是又不到吃饭时间。为了不耽误玩,就跑回家,趁大人不注意,溜进仓房翻大缸里的冻豆包。有单个的,也有三五个连在一起的。拿出几个和伙伴分享。冻豆包皮硬,再赶上换牙期,牙口不好,在豆包上留下一溜一溜的小沟。啃冻豆包的时候就不怕冷了,用冻得通红的双手捂一会儿,再慢慢的啃一会儿,豆包的皮就有些软了,使劲儿咬下一块含在嘴里化着,慢慢地咽下去,凉得打了个激灵,虽然透心的凉,可还是那样的惬意。豆馅小不好拿着啃,就把它整个豆馅都填进嘴里一点一点地吃,腮帮子鼓起一个大包,小伙伴之间你笑我我笑你,吃的津津有味,似乎忘记了寒冷的存在。
有过相同经历的人应该不少吧,回忆过去,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幸福啊!啃冻豆包的孩子现在或许一个也不会有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食品极其丰富,应有尽有,孩子们想吃什就能有什么,谁还拿豆包当干粮了?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除了字面意思,对于我们退休人来说,深层的意思豆包充其量只能充饥,可有可无。别太把自己当回儿事,也别拿回不去的曾经和现在比,更别在意别人投来的眼光,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就好。
本文标题: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