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简介(百度百科)

澳大利亚联邦(英语: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简称“澳大利亚”(Australia)。其领土面积769202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此也称“澳洲”。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

        澳大利亚(Australia)一词,原意为“南方的大陆”,由拉丁文 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变化而来。欧洲人在17世纪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名“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地。17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抵此。177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都为堪培拉。作为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因此被称作“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同时,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被称为“骑在羊背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国民居住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全国多个城市曾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总人口2520.9万(2019年1月),74%为英国及爱尔兰裔,5.6%为华裔,2.8%为土著人口,其他族裔主要有意大利裔、德裔和印度裔等。约6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5.9%的居民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无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占30.2%。

  2019年5月26日-6月2日,我和四个朋友随携程网组织的旅游团在澳大利亚东海岸观光旅游了八天。澳大利亚东海岸由北向南是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维多利亚州。

我们曾在悉尼、凯恩斯、黄金海岸、墨尔本住宿,顺便观光了悉尼、黄金海岸和墨尔本的主要景点。此行中除城市观光,还领略了蓝山国家公园、库兰达热带雨林公园、春溪国家公园、凯恩斯附近的绿岛、黄金海岸附近的天堂农场、墨尔本附近的菲利普岛、大堡礁和12门徒岩石的自然奇观并近距离接触那些澳洲特有的野生动物。

本篇重点记述了在悉尼、黄金海岸、墨尔本的见闻。

关于蓝山国家公园、库兰达热带雨林公园、春溪国家公园、绿岛、天堂农场、菲利普岛、大堡礁和12门徒岩石的观感将放在《澳大利亚东海岸感观之二》、《澳大利亚东海岸感观之三》再谈。

  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海岸

  我们一行包括领队17人,在北京首都机场乘澳航QF108,一路向南前往悉尼。经过几个小时的夜航,飞越了中国东南部、东南亚和浩瀚的太平洋。 飞机进入澳大利亚的领空后,广袤的平原伴随了我们几个小时。快到悉尼时出现了绵延的山脉,随后看到了海岸边的城市。

悉尼海岸

海水清澈见底,在飞机上也能看到一片片海底生物。

悉尼简介(百度百科)

      悉尼(Sydney),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城市中心坐标为南纬33°51'、东经151°12′。大悉尼都会区面积约12368.193平方千米,悉尼市区面积约1687平方千米,人口约503万(2016年),大悉尼都会区由悉尼市区和33个郊区组成。

        2012年—2013年间,悉尼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375亿美元,被誉为南半球的“纽约”。悉尼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并被GaWC评为2018年世界一线城市第七位。

        悉尼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制造业和旅游业。其中,世界顶级跨国企业、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总部均扎根悉尼。同时,悉尼也是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及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制片厂的所在地。悉尼还是多项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城市,曾举办过1938年英联邦运动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及2003年世界杯橄榄球赛。

         大悉尼都会区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各地方政府辖区内设有议会,各为其政。据澳大利亚统计局资料,截至2016年,大悉尼都会区共包含35个地方政府辖区。

        1770年,英国海军上尉詹姆斯·库克发现了悉尼的植物学湾并传回欧洲,欧洲随之对澳大利亚产生了兴趣。

        1788年,在英国政府的命令下,英国第一舰队船长亚瑟·菲利浦在杰克森港的悉尼湾建立了罪犯流放地。

        1788年2月7日,亚瑟·菲利浦以英国内政大臣汤马斯·汤森·悉尼勋爵之名来命名该地,以褒奖亚瑟建立该流放地所作出的贡献。

        据2016年的人口普查显示,1%的悉尼人口拥有澳大利亚原住民血统,31.2%的生于海外。三大移民来源地为英国、大中华地区及新西兰。另外,不少移民来自越南、黎巴嫩、意大利、印度及菲律宾,多元的移民使得一些族群有了自己的聚居地,例如,意大利人聚居在莱卡特;希腊人聚居在岩石区;黎巴嫩人聚居在奔驰镇;韩国人聚居在垦思;犹太人聚居在玫瑰湾;印度人聚居在巴拉玛区;华人聚居在好市围;而越南人则聚居在卡利塔。红坊住有大量的澳大利亚原住民。

悉尼地图

悉尼市中心

悉尼港夜景

悉尼湾的碧波

  悉尼湾堤岸

悉尼大桥简介(百度百科)

悉尼大桥是一种单孔拱桥,曾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是悉尼早期的代表建筑。1924年悉尼海港大桥破土建造桥基,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车,历时8年多。这座大桥整个工程的全部用钢量为5.28万吨,铆钉数是600万个,最大铆钉重量3.5公斤,用水泥9.5万立方米,桥塔、桥墩用花岗石1.7万立方米,建桥用油漆27.2万升,从这些数字足可见铁桥工程的雄伟浩大。在30年代的条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桥,实为罕见。

悉尼大桥

悉尼歌剧院简介(百度百科)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悉尼市区北部,是悉尼市地标建筑物,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Jorn Utzon)设计,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是结合剧院和厅室的水上综合建筑。歌剧院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该建筑1959年3月开始动工,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时14年。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的地标建筑,也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两个主厅、一些小型剧院、演出厅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两个大厅均位于比较大的帆型结构内,小演出厅则位于底部的基座内。其中最大的主厅是音乐厅,最多可容纳2679人。设计的初衷是把这个最大的厅堂建造成为歌剧院,后来设计改动了,甚至已经完工的歌剧舞台被推倒重建。音乐厅内有一个大风琴,是由罗纳德·沙普(Ronald Sharp)于1969年至1979年制造的。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根风管组成。

        主厅中较小的一个才是歌剧院。由于当初是将较大的主厅设计为歌剧院,小厅被认为不太适合做大型的歌剧演出,舞台相对较小而且给乐队的空间也不便于大型乐队演奏。

        在悉尼的两天里我们三次观看了悉尼歌剧院,第一次是傍晚,乘船观看了歌剧院正面;第二次是下午,观看了歌剧院的背面和内部;第三次是晚上,观看了以歌剧院侧面为背景的灯光秀。

歌剧院正门

夕阳下的歌剧院披上了一层粉红色

悉尼歌剧院侧面和背面

悉尼歌剧院广场前一块巨大的岩石宛如一堵围墙

歌剧院大厅的装饰只是深色的木板墙和水泥框架

歌剧院的剧场外环绕着一圈走廊

  一层观众席

舞台

  从5月24日开始的一个月里,悉尼港每晚都有灯光秀。歌剧院的帆型建筑上被彩色灯光照射的五彩斑斓。

悉尼歌剧院灯光秀(牛小平拍摄)

  悉尼圣玛丽大教堂简介(百度百科)

        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是悉尼天主教社区的精神家园。它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建于悉尼第一个天主教堂的旧址。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位于学院街与阿尔伯特王子路的街角处。

        大教堂是由当地的砂岩建成,“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是欧洲中世纪大教堂的建筑遗风。它始建于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正式来到澳大利亚是在1820年,因此圣玛丽大教堂又被称为澳大利亚天主教堂之母(Mother Church of Australian Catholicism)。1865年修建中的大教堂毁于大火。重建工程于1865年开始,耗时60多年,于1928年完成。1998年至2000年,加修教堂的尖塔。大教堂长107米,中殿24.3米宽,天花板高22.5米,中心塔高46.3米,前塔和尖塔的高度为74.6米。圣玛丽教堂气势雄伟恢宏,内部庄严肃穆。教堂地下墓穴的马洛哥神父地板图案,是以创世纪为主题的,由彩色的碎石镶嵌而成,因手工十分精巧而闻名世界。它不仅是过去的宝贵遗产,也是今天整个城市和国家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悉尼圣玛丽大教堂(网上下载)

教堂正面

教堂正门

教堂侧门

教堂侧门

圣母怀抱圣子

教堂内

主圣坛

黄金海岸简介(百度百科)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黄金海岸(Gold Coast, Australia)位于澳大利亚的东部沿海,布里斯班以南78公里处。是一处绵延42公里、由数十个美丽沙滩组成的度假胜地。

      黄金海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阳光普照,空气湿润,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但最好的时间就在每年的十二月到次年的二月,那时正是澳洲的夏季,非常适合潜水。

黄金海岸的黎明(牛小平拍摄)

万里晴空下的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市中心

  黄金海岸的纳瑞湾河两侧排满了一栋栋豪宅,其中也有中国名人的房产。富人的标配除了豪宅还要有豪华游艇。我们乘游艇观赏了他们漂亮的房子和游艇。

  乘游艇参观了富人区后又乘直升飞机观看整个黄金海岸。

墨尔本简介(百度百科)

墨尔本 Melbourne ,澳大利亚南部滨海城市,第二大城市,面积8831平方公里,人口500万(2018年)。墨尔本是维多利亚州首府,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墨尔本是澳洲文化、工业中心,南半球最负胜名的文化名城,以纪念英国首相威廉·兰姆——第二代墨尔本子爵而命名,1847年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宣告墨尔本市(City of Melbourne)成立。

        1835年以前,墨尔本基本上是没有人居住的。1840年,墨尔本的人口是一万人。1851年,在墨尔本发现了金矿,大量的人从世界各地(主要为美国人)前来墨尔本淘金,包括大量的华工。由于淘金热潮,墨尔本的人口迅速增长,并逐渐成为一个富有的大城市。根据历史记载,1854年,已经达到12万3000人,使藏金极富的美国旧金山(三藩市)黯然失色,故墨尔本又被华人称为新金山,至今当地还有很多华人办的学校、商店、公司名称等是带有「新金山」这个名号的。清朝末年的满清外交官李圭在《东行日记》中就提到了在中国以外的两个海外华人聚居城市,也就是「两个金山」(美国三藩市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并称要「以新旧别之」,「新金山」这个称谓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墨尔本使用的语言数量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多,251种声音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在这个彻头彻尾的现代大都市里,旧的欧洲语言开始衰落,中文声音渐大,尤其是在内城区。

        从2001年到2011年,由新移民带动,讲普通话的人数从60万上升到100万。普通话现在已经成为内城区(包括CBD和Carlton)的第二大语言,而在富裕的Glen Waverley,有13%的居民在家中使用普通话。

  

          据导游说,现在华人占墨尔本人口的40%。我站在街头,随处可看到店铺门上的中文招牌,来来往往的中国大陆年轻人三五成群、用普通话说说笑笑。

        我们参观了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外观了库克船长小屋、联邦广场和维多利亚艺术中心。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简介(大海U大海的博客)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位于墨尔本市区,坐落在墨尔本Gisborne St和Cathedral PI路口的花园内,是墨尔本也是南半球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教堂,是为纪念天主教会在维多利亚州设立100年而建,由著名英籍建筑师威廉·华德尔(William Wardell)于1863年所设计。1897年10月教堂正式启用,但教堂三座尖塔直到1939年才完成,花了90多年时间。尖塔高度105.8米,教堂纵深92.25米。大教堂由青石筑成,外墙起伏凹凸,颜色深灰偏黑,庄重大气、宏伟醒目,充分展现了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教堂内有丰富的工艺作品收藏,包括细致的彩绘花窗玻璃、精湛的木雕及石刻工艺、巨大的风管琴,凸显天主教堂的庄重与华丽。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是被教皇保罗六世认可为符合罗马教堂标准的七大天主教堂之一,也是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教堂所处的花园占地面积很大,四周有围栏,花园里有许多纪念性的塑像。教堂正门前左侧有丹尼尔·曼尼克斯(Daniel Mannix)大主教的铜雕塑像,他出生于爱尔兰,在墨尔本担任天主教大主教长达46年,是20世纪澳大利亚最有影响的公众人物。

教堂正面(大海U大海微博)

教堂正门

  丹尼尔·曼尼克斯(Daniel Mannix)大主教的铜雕塑像

教堂侧面

教堂侧门

教堂前塔楼侧面(牛小平拍摄)

教堂后面两个塔楼

教堂大厅

主圣坛

库克船长小屋简介(百度百科)

        库克船长的小屋位于墨尔本市中心的菲茨若伊公园里,这是一幢真正的小屋,简单、朴实,甚至粗糙,斜顶铺瓦、石砌墙面,暗黑的褐色透出古老沧桑。

        小屋的主人是英国库克船长,他是发现澳大利亚大陆而且又是登上岸的第一个英国人,又是他第一次宣布澳洲归属英国。

        1728年詹姆斯·库克出生在英国约克夏郡。现位于墨尔本的这座小屋,落成于1755年,是库克船长的父母在英国大艾顿建造的住所。1934年,在墨尔本建市100周年之时,澳洲知名实业家拉塞尔爵士出资800英镑,将这座小屋买下,并拆卸和移筑到澳洲墨尔本作永久保留。人们把这座故居小心地分拆开,把每一块建材编号,将这些150吨重的物品分别装入253个箱子和40个桶中、由英国海运到墨尔本,再照原样组建而成。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库克未曾居于小屋,但相信他曾到小屋作客。

库克船长小屋(牛小平拍摄)

  詹姆斯·库克简介(百度百科)

        库克是英国一位农场帮工的儿子。他从事的第一个职业是马倌,后来在一家杂货店当店员。16岁时,库克进入惠特比船主的一家公司当学徒,从此开始了海上旅行生涯。

        1756年,英国与法国等国的七年战争爆发后,库克当即服役,进入皇家海军,首次越过大西洋,赶到美洲,协助进攻魁北克,显示出其非凡的才干。

  1769年6月3日,金星要从地球和太阳之间穿过(即“金星凌日”)。英国皇家协会计划在南半球观测这个奇景,于是向海军求助,海军派出了“奋进号”。

        1768年8月26日库克船长率领20名水手驾驶“奋进号”开始了这次令其永垂青史的航行。

        1770年4月29日,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海上跋涉,库克来到当时被称为“新荷兰”的岛屿附近,发现了山脉和树木,库克判断这也许是一片新大陆。一直在岛周围绕行了9个昼夜才驶入了一片开阔的海域,即现在的悉尼植物学湾。

        登陆后,迎接他们的是当地土著人的长矛和石块,但当那些赤身裸体的土著人听到“噼啪”的枪声时,便迅速逃进了丛林。这片辽阔的大陆证明了库克的推断,这是南太平洋的一个新大陆——澳大利亚。库克当即以国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这片大陆归属大英帝国所有,把“米”字旗首次插在了这片土地上。从此这个南方大陆的历史被改写了。

库克船长铜像(网上下载)

  墨尔本联邦广场简介(百度百科)

        墨尔本联邦广场(Federation Square)地处墨尔本市中心(CBD),南缘亚拉河畔,北靠弗林达斯路(Flinders St),西临圣基尔达路(St Kilda Rd),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多功能广场,墨尔本很多社会活动都会借助于此展开。

        联邦广场是Lab建筑工作室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个项目是为墨尔本市建造一个新的市民广场,在其露天的圆形剧场要容纳35,000人,此外还有文化和商业建筑。文化和商业建筑共约44,000平米,包括为澳洲维多利亚国家艺术馆建造的新馆(NGVA),Australian Centre for the Moving Image(ACMI),还有ACMI和SBS的写字楼,工作室,画廊等,以及许多饭店、咖啡馆和商铺。所有这些都集中在一块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当于为墨尔本建了一座新城区。

位于市中心的联邦广场(网上下载)

与在高楼大厦相比,联邦广场好像一堆乱七八糟的箱子。

抽象派建筑风格的联邦广场(网上下载)

  设计师在某些墙面有意留出一些空洞,看上去就是被人打碎了玻璃。

  说心里话,我对联邦广场没有什么感觉,相比之下,停靠街边的古典马车、卖艺人悠扬的风笛声、热带植物树木更令我轻松愉快。

墨尔本市中心

  这次澳大利亚之旅的途中,到处可见到华人,在飞机上、酒店里、旅游景点,中国大陆的旅游团或旅游者比比皆是。我们在悉尼、凯恩斯、黄金海岸、墨尔本各住两天。街边不时就能看华人经营的店铺、餐饮业,即使在非华裔经营的店里也都有华人业务员,可以用微信支付宝付款。此行在北京悉尼间往返以及在四个城市之间共乘了六次飞机,机场的重要提示都有中文,长途航班上都配华人空乘人员,短途航班上有的空乘人员也会说几个中文词汇。表明大批中国人出国旅游,为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交通、餐饮、商业、房地产的贡献不容小觑。

本文标题:澳洲是指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