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手抄报内容
《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法布尔,法国人,是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主要内容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非常严谨而细致的。他根据亲自观察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道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种种奇妙的现象,不一而足。大家读了以后,一定会为这些小小生物的特殊本领而惊奇和赞叹。
昆虫形象蟋蟀: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蝈蝈:蝈蝈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蝈蝈在树上,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几乎总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角蛛:角蛛,属圆蛛科,喜欢住在高高的树上。它们通常白天不出现,在距离蛛网一段距离处,有一个很隐蔽的场所,那是用叶片和丝线卷成的,白天它们就躲在那里面休息。法布尔发现了一种特别的现象。年轻的角蛛喜欢在清晨、傍晚和夜间守在蛛网中心,而老角蛛呢,早在天亮之前就藏到居所里享福去了。法布尔通过长期观察得知,老角蛛在蛛网中心有一根丝一直通到它隐居的地方。用一条后腿的顶端连着通往蛛网中心那根长丝线,接收蛛网上虫子的振动。
作品影响《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昆虫记》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本学期,应城实验初中八(3)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完成了《昆虫记》整本书的阅读,阅读效果如何?办手抄报是检测手段之一。对于这一期手抄报的举办,老师提出了具体要求。
手抄报内容包括:作者作品介绍,昆虫形象,经典摘抄等。要求:字迹工整,内容丰富准确,设计新颖,富有创新精神。
全班51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手抄报的制作,只有少数同学正在进行完善。制作并提交的手抄报大多数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版面安排比较合理,充分显示出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次手抄报由王思行,陈甄妮,杨楚珂等同学综合评价,评价过程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兼顾内容和形式,评出了一等奖十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若干名。现将评价结果与作品展示如下:
一等奖获奖者王思行 、王博悦、郑碧云、余晨馨、
丁雨晴、杨楚珂、刘梦蕊、张素欣、
卢嘉慧、田 果
一等奖作品展 二等奖获奖者朱子皓、刘佳欣、杨琦、陶玲、邹雨晴、陈甄妮、陈好、周奕宣、万睿城、刘艳
二等奖作品展 三等奖获奖者陶一帆、张心怡、熊毅驰、李思瑶、许康
刘雨涵、陈子良、林奕卓
三等奖作品展《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值得一提的是,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办手抄报只是检测名著阅读效果的手段之一。在今后的名著阅读过程中,我们八(3)班还将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从活动中检验学习成果,培养语文综合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展示个性魅力,让同学们在青春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本文标题:昆虫记手抄报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