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民党二军军长,曾经手握10万兵力,大杀四方;


  他在抗日战争中身先士卒,赤膊上阵,立下赫赫战功,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银质自由勋章;


  他在解放后改名换姓,希望过平凡人的生活,却不想,一脚被老婆踹进了功德林;


  特赦后,本可平静生活,他却突然神秘消失!


  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王凌云。


  王凌云


弃子

  1949年12月,最后一架去往台湾的飞机从成都起飞。


  一个男人将自己的军装埋入墙洞里,穿上工人的粗布衣服,朝通江县走去。


  这是他和过去的一个了断!


  飞往台湾的飞机


  在通江,他化名为张克明,找了一家窑厂做工,还娶了一名村姑做媳妇。


  他本想就这样隐姓埋名,平平淡淡地过下去。


  但是,有些东西,刻到骨子里去了,怎么抹也抹不掉。


  渐渐地,妻子发现丈夫的言谈举止不对劲。


  不仅是口音与本地人差别很大,说话的语气和气场,都不是他们普通做工务农的人该有的。


  当时,四川作为国民党逃离大陆前的最后一个据点,解放后的四川,有大量不能和蒋介石一同登机赴台的遗留人员。


  在排查国民党余孽的宣传下,村姑越想越害怕。


  于是找到解放军武装部,举报了丈夫的异常。


  武装部大门


  经过一番排查和审问,发现这个叫张克明的人,竟然是国民党中将,王凌云。


  事关重大,当地解放军立马组织人手,将王凌云押送到北京功德林。


杂牌军

  王凌云原名新成,字仙峰,河南洛阳蟒庄村人。


  1917年跟了直系军阀郑国翰,后来,又追随郑国翰投奔镇嵩军憨玉琨。


  1930年中原大战中,万选才被诱杀后,王凌云率部接受老蒋的改编,被任命为少将师长。


  远征军王凌云将军与参谋长张镜澄将军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王凌云部参加了上海抗战,与日军激战3昼夜。


  身先士卒,赤膊上阵的勇猛,让他一时名声大噪,蒋介石为其题写“福山铁军”称号。


  之后在大小战役中,王凌云一路升迁,做到第二军军长的位置。


  这可是由老蒋的嫡系第一军扩编出来的“中央军”,装备都是全美军械。


  随后他又被任命为十三绥靖区司令官,辖第2军、第15军以及大批民团武装。


  而这,也是王凌云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手上兵力最多时,有超过十万之众。


  宋希濂


  虽身居高位,但毕竟不是老蒋嫡系,在与黄埔一期宋希濂的夺权游戏中,他很快败下阵来。


  1948年,王凌云被迫放弃第二军的控制权,带15军入川。


  而这个“非黄埔嫡系”的身份,也让他在之后国民党撤退台湾时,对于本就紧张的机票,更是一票难求。


  说到底,不管他在抗日战争中如何勇猛,如何为老蒋卖命,都抵不过一个嫡系的头衔。


  这也是国民党官僚体系的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缺陷。


  四川大巴山附近


消失

  被国民党留下后,王凌云隐姓埋名,化名张克明,在大巴山一带活动。


  之后和一位村姑结婚,希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但他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异常,让妻子心生怀疑。


  多次询问他“之前是做什么的”,王凌云都以“那是过去的事了,不提也罢”搪塞妻子。


  最后,心中疑虑的妻子向解放军举报,王凌云被俘获,并送往北京功德林改造。


  接受改造中的王凌云


  因为在改造过程中表现积极,他被选为战俘学习委员。


  1961年被批准特赦,和当时被特赦的大多数战犯一样,获得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的职务。


  然而,1963年,工作中的王凌云却突然离家出走,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或许是对于13年前未完成的“普通人”的心愿的一次补偿;


  又或者是在历史的章节中,发现了另一种人生常态。


  总之,他这一走,躲过了之后几年的混乱与麻烦,而举报他的村姑,大概率也因为及早和他划清关系,而免受囹圄之苦。


后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对于同根同族的同胞,我们总会给予最大的包容和友爱。


  不管是当初在历史的漩涡中犯下错误的战犯,还是曾经离开祖国如今愿意回归的科学家们,祖国的大门永远都是敞开的。


  中微半导体设备董事长尹志尧


  前两天,看到中微的董事长尹志尧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由心里感到高兴。


  这位年过8旬,手握86项美国专利和200多项国际专利的物化系博士,靠着15人的团队起家,在半导芯片关键制造设备“刻蚀机”上取得突破性成绩。


  他成为改写中国芯片史的领军人物,带领中国芯冲破了美国技术垄断的壁垒。


  而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选择回归祖国,除了外部形式所迫,更多的是,对民族的自信,和身为中华儿女的使命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历史的风浪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进程下的一个分子。


  历史,不仅仅是跃动在纸上的文字,它应该更有温度,被更多的看见与铭记。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也能帮忙点赞转发,为不朽中华的历史传播,填砖增瓦。


  参考资料:


  邵文杰,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河南省志 第60卷 人物志 传记上[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本文标题:1950年,国军将领改名换姓,与村姑结婚,却被举报,至今生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