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属于哪个市
镇原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镇原县辖10镇、9乡,共215个行政村、1991个自然村,总人口51.98万,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6个,包括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赫哲族。
镇原行政地图
镇原县城
镇原潜夫山
天恩寺
天恩寺位于平泉镇八山沟,坐北向南,占地20余亩,楼阁宫殿40余间,从沟底至山顶呈长方形,将佛掌圈入其中。拾级而上,顶端为镇山祖师无量殿,两侧飞檐阁楼对峙,垂柳翠柏掩映。东有王公殿,西为王母宫,左右护卫,相配成趣。其下平台之上,正中五间为三宫殿,塑有尧、舜、禹三杰坐像。两侧配殿,东为子孙宫,奉祀三霄娘娘,配以钟楼;西为药王殿,药王孙恩邈端坐殿中,配有鼓楼。钟鼓二楼,小巧玲珑,高屋建瓴。极顶平台上,钟磬鼓角,音韵悠悠,和着缕缕香烟,形成凝重的寺观古刹氛围。最下一层,高筑三孔拱形门洞,正中为千手菩萨,两边洞门供人出入,厢房、僧舍分列左右。寺外一片平坦广场,西筑戏楼,南建山门,门外独建灵官殿一楹。从此,天恩寺香火长盛不衰,信士络绎不绝。同治年间遭兵燹破坏,光绪时重修。
石崆寺
石崆寺位于县城东川2公里多茹河南岸的石佛湾,属金龙村所辖,凌空悬起30多米。据考证,石崆寺筹备于北魏,开凿于隋代,唐初开始造像,经明清两代改造重修,增建了土地寺、药王殿、灵官庙等,泥塑了金身,才形成了一处释、道、儒三教并存的石窟群。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因水灾冲毁而重修,有遗存碑文记载。全寺东西走向,凌空婉蜒,地势险峻。现存8个石窟,内有石雕佛像13尊,泥塑神偶25躯,壁画数十幅。这一石窟群,融释、道、儒三教于一体,集唐、宋、元、明、清五代文化艺术于一炉,是一处古艺术群。
潜夫山
镇原县城北的山上,寺观巍峨,苍柏参天,绿荫成林,古称七松亭。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论家王符曾隐居在此,著书立说。书名其人,人名其地,王符号潜夫,此山因王符而出名,故又称之为潜夫山。并先后在山上建起了烈士陵园、杏花亭、潜夫亭、灵霄宝殿、三皇庙等大型建筑,同时重修潜夫祠、读书台、王符纪念馆、天宁寺、白衣庵等殿宇。
鸡头山
鸡头山悠久古老,史籍方志多有记载。最早的当首推太史公的《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西于空桐,登鸡头。”《镇原县志》记载:“秦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鸡头山腰后侧有一土丘,当地传说是秦始皇北巡长城时为祭祀黄帝而筑的坟茔。
原峰山
原峰山位于镇原县西南30公里处的中原乡原峰行政村南,古称陇山。原峰山古老悠久,历史上是西汉安定郡所在地高平县的著名古刹,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九月,武帝西巡原州,曾巡幸登临。还是驻军、执军、屯兵防守的关隘要塞,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自东汉将州治移置临泾后,此处才逐渐冷落,变为单纯的古刹寺观,仅有游人信士来山顶礼膜拜,加之屡遭战乱,原有建筑受到破坏。自2001年开始重建,并成为镇原游览观光的胜地之一。
白马池
白马池亦称白马泉,在镇原县东27.5公里、屯字镇东3公里的景家洼,因为当地有白马庙,故称白马池。据考证,清同治7年(公元1868年),此地两度山体滑坡,堵塞沟渠流水,形成此池。据测定,水深17米,水面面积15.3万平方米,总蓄水量为13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1.97平方公里。
镇原县北石窟驿
北石窟驿为古关陇丝绸古道东入西出的重要节点,处于镇原县太平镇境内蒲河和茹河交汇之处,与甘肃“四大名窟”之一---北石窟寺隔河相望。这里承载着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周边“一城、两河、三寺、三池、四山、五道、六大文化、九大遗址、九处古建、十里砂岩洞穴”等众多景点和历史遗址交相辉映,是陇东地区历史文明沉淀最深厚的地方。
镇原县北石窟驿
镇原北石窟驿景区依托北石窟驿和北石窟寺而建,总面积18.92平方公里,共投资10.83亿元,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精心规划修建镇原旅游文化展示、北石窟驿站、上善若水体验、欢乐农场参与体验等七大板块,为游客提供亲水娱乐、古迹观光、乡村休闲、生态度假等20多个精品旅游项目,是甘肃最具本土特色的旅游景区之一。
北石窟一角
石窟摩天轮
五指原
五指原是镇原人民对故乡形胜的贴切比喻,是这里独有的地形地貌特征。本来平坦广阔的黄土高原,因雨水长久冲刷形成的沟堑,将完整的大原,切割成秦铺、湫池、中原、原峰并平凉的草峰而为五条南北走向的狭长小原面,如人伸展的五指一般,故称“五指原”。平泉镇位于掌心,草峰居首为拇指,原峰为食指,中原地处中指,湫池为无名指,秦铺则为小指。这里虽无江淮平原的葱茏秀丽,却有董志原的丰腴神韵,是陇东粮仓的组成部分。它景色迷人,气候适宜,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夏季不闷热,冬季无酷寒。清晨,雄鸡高唱,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这时,你可以享受到似泰山观日出的美景;傍晚,夕阳西下,晚霞给原野披上耀眼的金装;田野里,晚归的牧童唱着、喊着、闹着,各自返归家门,村子里炊烟缭绕,牛羊的叫声和妇女们呼唤孩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和谐美妙的田园风光图,令人陶醉。
郁郁葱葱的黄土高坡
美了美了
美
小麦抽穗了
美丽的田野
夕阳西下
夕阳醉了
夕阳无限好
镇原剪纸
镇原剪纸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线条洗练。与全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
镇原大曹杏
镇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杏树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个大味甜而外畅不衰。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通过认证,被评为“中国杏乡”称号。
镇原美食之油饼子
油饼本是平常吃食,各地都有南北无异,但要做的酥甜可口,色泽鲜美,皮薄味醇,久放不柔,却不容易。久有盛名的镇原糖油饼在发面、配料、油炸、上色等操作工序上有许多讲究。首先面要发的软硬适度,揉和的功夫要到家,直到挫揉均匀,没有丝毫干面和气泡为至;其次,面团里拌入一定量的大油、鸡蛋清、蜂蜜,否则既不甜,也不酥;最后是油炸,面饼入油锅后,一定要把握住火候,火大了,油饼容易焦红,火小了不易炸熟,所以火势油温要适中,让表皮上好火色,注意翻转达到黄带微红的外表,色度清亮。炸到面熟出锅。糖油饼成为镇原的一道极具盛名的特色小吃,被命名为“甘肃名小吃”。
镇原酒席
本县酒席比较盛行,各地基本相似。白事(丧葬事)多用九魁、十出一等单饭酒席;喜事(婚、寿、满月等)多用十全等双饭酒席。十三花席,红白事均用,为上等宴席。
扶贫产业~万寿菊项目
镇原赋
畅恒历沧桑亿万载,愈有史数千年。戎人祖居,民族融合之乡;恄祖故地,农耕文明之源。秦置朝那县,开镇原县治之始;元并原镇州,得镇原古邑之名。唐虞遗风赓续,尚礼重义;先贤风范光裕,崇文重教。文化大县,名播陇上;书法之乡,几冠西部。观我镇原,气象雄浑。三河交汇,四原纵列。梁峁如猛虎腾跃,沟壑类巨龙匍行。天宇澄清,地势坤厚。登斯原,饱览高原奇观,心旷神怡矣;临此地,尽阅黄土风情,追古思远矣。太阳池高峡出平湖,纳千壑之流而不溢,绝百川之水而不枯,感天工造化之玄;石崆寺绝壁悬古刹历百般劫难而安然,经千年风雨而姿俏,叹佛法护佑之力。潜夫山古柏参天,仙气氤氲;原峰山山环水抱,一峰独秀。人间天月天,杏花闹春意,漫山如霞;黄叶凋落时,苹果累枝头,漫野飘香。天赋神奇,果菜畜特产品高优;地蕴宝藏,油气煤资源储量丰富。溯我镇原,历史绵长。勘旧石器遗址,仰瞻先民拓土之艰;登秦长城残垣,聆听边塞征战之声。周铜剑,阅历周逐诸戎王气西指;秦诏版,见证秦置郡县江山一统。秦始皇登鸡头祭奠黄帝;汉王符居潜夫山立说资政。度辽将军皇甫规武伐文抚,羌人臣服;抗金名将杨政镇守关中,金人胆寒。李恂西域建奇功,许理善政惠丹阳。胡氏郡望地,显赫二百载。共和名士张宸枢为民请命;文史学家慕寿祺研史兴教。古边塞征战场,今革命根据地。二十五军过平泉,惩奸除恶播火种;陕甘支队驻三岔,主席喜接志丹信。援西军驻防镇原,王洼子接应徐向前;彭德怀挥师陇东,六纵队浴血屯字原。民众参军支前,誉满陕甘宁边区;军地同气连枝,七获双拥模范县。昔我镇原,文脉恒昌。李恂设帐授徒,首开兴学之风;王符《赞学》一篇,再倡教育之义。崇文尚礼蔚成乡风,兴学重教遂成民愿。学风蔚然,名题进士二十二,尽是饱学之士;英才辈出,传载史册二十九,皆为良臣悍将。著书立说,播令誉于遐迩;耕耘墨砚,扬声华于宇内。《潜夫论》三十六篇,一部治国济世“建议书”;《陕青宁史略》二十卷,一座解读西北“档案馆”。“十八鹅”、“博古屏”、“百寿图”并称镇原三绝;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位尊西北名家。秦腔陇剧,唱响西北豪气;剪纸香包,蕴含黄土风情。今我镇原,高歌猛进。乘改革开放春潮,抢西北开发之机,历届领导,夙兴夜寐,筹定方略,精绘蓝图;邑内民众,以干克难,苦中励志。抓项目,调结构,兴产业,加快科学发展;拓道路,修梯田,兴水利,夯实发展基础。“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文教兴县”战略凯歌初奏。非公企业异军突起,油气开发风强势劲,引强入镇落地开花。杏品苹果、西瓜品牌产品俏销南北,剪纸、香包、刺绣民俗奇葩展放异彩。《绿叶红花》禹州捧金“映山红”,《古月承华》申城载誉艺术节。黄花基地、蔬菜基地、苹果基地、地地冠西北;红杏之乡、民俗之乡、书法之乡、乡乡誉华夏。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开放开发如火如荼,创业创富亦驰亦奔。汉柏亭亭兮,必风生水起;文明灿烂兮,定催生辉煌;比较优势兮,将后发超前。愿我镇原,雄风再起!赋以赞之,歌以咏之。(摘自2012年4月1日《陇东报》第三版)
本文标题:镇原县属于哪个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