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李叔同《送别》
《送别》
李叔同(近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别》是李叔同于1914年创作的一首不朽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人生的感悟。它唱哭了无数人,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人们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古老而宁静的世界。长亭伫立在远方,古道蜿蜒伸向天际,芳草如茵,连绵不绝。晚风吹拂着柳枝,悠扬的笛声在空气中飘荡,渐渐消散。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山外的山峦上,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在这个画面中,人们感受到了离别的无奈与忧伤,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即将远行的人,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对亲人、对朋友的眷恋与不舍。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句歌词更是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孤独的行者,在天涯海角追寻着自己的梦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知交好友渐渐离散,那份曾经的情谊也变得愈发珍贵。一壶浊酒,承载着多少回忆与欢笑,在离别之际,人们尽情畅饮,试图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心灵,忘却离别的痛苦。但当夜晚来临,梦中的寒冷依然无法阻挡那份深深的思念。
《送别》不仅唱哭了无数人,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它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忙碌于工作与生活,忽略了内心的感受。而《送别》的出现,让人们停下了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它让人们回忆起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那些与亲人、朋友一起度过的欢乐日子。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美好,重新找回了那份失落的情感。
这首歌曲还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它不受地域、文化、年龄的限制,无论是在古老的乡村还是繁华的都市,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能被它深深打动。它让人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了同样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是人类对美好情感的共同追求,是对真、善、美的永恒向往。
肖勇
2024年12月17日于河南焦作
本文标题:赏析:李叔同《送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