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侵略者还是内战?

  后金(1616 年—1636 年),是打入关内,建立他们的清朝的那帮人的一个“朝代”。


  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肃慎族,历经挹娄、勿吉、靺鞨等时期。隋唐时的黑水靺鞨在 926 年被契丹吞并后,被称为“女真”。明朝时,女真族人渐渐分为不纳朝贡的“野人女真”、于开原马市从事贸易的“海西女真”以及御守建州的“建州女真”三部分。


  1583 年,建州左卫领袖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他先后兼并了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征服了诸多部落。1616 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号金,建元天命。1618 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起兵反明。1619 年的萨尔浒之战后,后金逐渐成为明朝辽东防御体系的最大威胁。


  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位后,改元天聪。1627 年-1635 年,皇太极征服了朝鲜及漠南蒙古,疆域扩展到长城以北、外兴安岭以南、西起贝加尔湖、东至库页岛之间的广阔区域。他对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完善了八旗制度,改族名为“满洲”。1636 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


  后金政权的建立,在其疆域内形成了稳定的民族格局,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由努尔哈赤创建、皇太极完善而成的八旗制度既维护了后金的统治,也成为清政权日后的立国之本。后金在军事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旗人的军事职能,政治方面确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体制,促进了满清政权的统一进程,也为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保卫和开发做出了贡献。


  后金时期在如今沈阳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痕迹,其中最显著的是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 年),是后金入关前的皇宫。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是现存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分为 3 个部分:


  1.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 1625 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大政殿前两侧依序排列着十座亭子,从北至南,东边是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正白旗亭;西边是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镶白旗亭,合计十亭,人称“十王亭”。


  2. 中路: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其中崇政殿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的“金銮殿”,是沈阳故宫等级最高、最重要的建筑。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 1636 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3. 西路: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从南至北为扮戏房、戏台、嘉荫堂、宫门、文溯阁、仰熙斋、碑亭和九间殿等。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后金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生活状况。它们是后金在沈阳发展的重要见证,对于研究后金历史和满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清福陵也是后金时期的重要遗迹。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它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 年),占地 19.48 万平方米,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


  沈阳故宫和清福陵等历史遗迹,展示了后金时期的辉煌和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华文化文明千年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八十余个王朝,迄今能够保留下来的皇宫建筑,仅有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而人间流传的“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宫”说的便是沈阳故宫了


本文标题:努尔哈赤建立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