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地图路线全图
黄河一一我们的母亲河。
这次甘南行程中,我们有三次与黄河有所接触,所以我当将她单独成篇。
这是在网上找的黄河流经省区图。
在网上查资料,发现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小学、中学都有提及,我虽说略知一二,却完全不记得课本上的内容了。那就重新学习一下,活到老学到老,还来得及!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青海省我旅游经历中是还未去过的省份,黄河起源之地当然也没到过。
黄河九曲第一湾就位于甘肃和四川交界处,这次甘南行有幸亲眼目睹,美不胜收。
黄河在这里是清的。
我们前往刘家峡水库。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
路上,遇到黄河,河水清澈。
我们来到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
黄河三峡是指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横跨临夏县、永靖县、东乡县、积石山县。这个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刘家峡的黄河是绿色的,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黄河未流经黄土高原,且水库的作用使得泥沙沉淀,水质变得清澈透明。
游客乘船中心,从这乘船游刘家峡水库,主要是去看洮河黄河交汇处看那一半清澈,一半浑浊,黄河的奇特景观。
这就是游船。
看这照片,可以看出有黄、绿两色。
这是团友拍的视频,有点长,三分钟呢,视频里可以听到导游讲解,黄、绿两次的奇观要视频后面部分才有。
其实刘家峡大桥那有最佳观看汇入的洮河水浑浊,与黄河水形成一清一黄两股水流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从高处远眺洮河入河口,黄河一波碧水,洮河黄水滔滔,可谓“泾渭分明”。
洮(táo )河是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是黄河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青海省,自甘肃省碌曲县进入甘肃。洮河的支流很多,散流于各地,且流且汇聚。洮河流域南侧为降雨丰富、植被完好的甘南草原,北侧为干旱少雨且水土流失严重的陇西黄土高原。南端河流清澈见底,流经黄土高原之后变得浑浊。甘肃省岷县时折道向北,继续在甘肃境内奔涌574公里,最终在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水库注入黄河时它是黄色的水流。
其实我那天正逢感冒(只有我一人怕冷穿着小羽绒服呢’,实在是难受无体力,因此那天的行程参观刘家峡水库、炳灵寺石窟我就没去,刘家峡水库的视频和照片也都是团友分享给我的。
发现了黄河文化博物馆,正合我意,我就去参观这里!
黄河文化博物馆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毗邻刘家峡水电站,?是黄河文化的大观园,?同时也是水电文化的精品展示馆和黄河三峡旅游的总导览。?
这是博物馆前广场的雕塑,我拍了雕塑的正面和背面。
进入博物馆,了解黄河。
博物馆大厅里的壁画。
我在博物馆里边看边对感兴趣的内容拍照,用以代替小时候和年轻时参观时用笔记本做记录。回来后整理照片,将照片上文字用软件识别复制下来,再记录于美篇中,加深了记忆。
看这里,才知道,黄河竟是相对年轻的河流!这年轻,指的是115万年啊!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根据有文字的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公元前602年至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
黄河记事〈一〉
大禹治水、商侯冥治河、商都数迁、陕西岐山地震、葵丘之会以及
晋、秦泛舟之役、禹河大徙、整治河防、蒙恬发兵屯垦九原。
“黄河”之称始于汉初。
黄河记事〈二〉
河决酸枣、濮阳瓠子河决、关中漕渠建成、引汾溉皮氏、
伊、洛河大水
伊、洛、河 汉皆溢
杜预建桥、五原屯田、孝文帝诏令屯田灌溉、崔楷议治河
黄河记事〈三〉
战胜1949年大洪水
人民胜利渠举行放水典礼
刘家峡水电站选定坝址
《黄河报》创刊
引黄济青工程开工
《华夏之魂》河源碑亭竣工
京杭运河入黄船闸围堵工程竣工
黄河断流创下多项历史纪录
引黄济津开闸送
刘家峡水电站完成五台机组增容改造
前面已经说了,黄河上游水流湍急落差又大,所以建了很多的水电站,这张图上标示的就有:龙羊峡、炳灵峡、八盘峡、盐锅峡、刘家峡都建了水电站。
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博物馆展示专门标明这些,肯定是这些有独特之的。
我就按照博物馆展示的去了解了解吧!
黄河干流最早发电的大型电站
是位于甘肃的盐锅峡水电站,1958年9月开工建设。
中国第一座闸墩式水电站
宁夏青铜峡水电站为水闸型式,机组布置在每个宽21米的闸墩内,厂房为半露天式,安装7台3.6万千瓦和1台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27.2万千瓦,年发电量10.4亿千瓦时。工程于1958年8月开工,1967年12月投入运行,1978年建成。
黄河干流最大水电站
是青海拉西瓦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安装6台单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102.23亿千瓦时。
黄河北干流梯级开发第一座水电站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在山西与内蒙古之间,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5米,总装机容量108万千瓦,库容8.96亿立方米。
1994年10月主体工程开工;2002年9月竣工。2005年被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评为"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
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9年,拦河闸全长309多米,巍然屹立在波滔滚滚的黄河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八百里河套独特的人文景观。
它坐落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总干渠的入口处。黄河流经巴彦淖尔市345公里,灌溉丰饶的河套平原,主要靠东西长180多公里的总干渠。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恰似总干渠这条血脉的心脏,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航运、公路运输、发电及工业供水,渔业养殖综合利用的闸坝工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亚洲最大水电
位于青海的黄河龙羊峡水电站,1978年开工,1987年9月首台机组发电;1992年竣工。最大坝高178米,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库容247亿立方米。
该电站是上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是九十年代初亚洲大坝最高、库容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电站。
黄河流域投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是位于河南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1994年9月开工;2000年1月首台机组发电;2001年年底竣工。为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54米,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库容126.5亿立方米。静态总投资为107.74亿元。概算动态总投资折合人民币314.95亿元。
中国第一座双排机组布置水电站
青海李家峡水电站,是中国首次采用双排布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组电站,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单机容量40万千瓦。机组布置为水平前后两个厂房,均为单列布置,其中上跨上游厂房2台,下跨下游厂房3台。
寺沟峡水电站(也叫炳灵水电站 )
地处甘肃省永靖县与积石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寺沟峡上,上距大河家水电站29.5千米,下距刘家峡水电站44.5千米,距甘肃省兰州市122.5千米。
2004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2008年7月17日首台机组发电,2009年6月30日5台机组全部投产。
八盘峡水电站
八盘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八盘峡村,距兰州市中心区约52公里。上距盐锅峡、刘家峡两级电站分别为17公里和49公里,下距兰州水文站50公里。八盘峡水电站1969年11月正式开工,1980年2月全部机组投产运行。
八盘峡水电站为河床式电站。枢纽主要任务为发电,兼有城市供水和灌溉功能。电站装机5台,单机容量3.6万千瓦,总容量18万千瓦。枢纽总长396米,坝顶高程1580米。
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容量水电
甘肃刘家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47米,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增容改造后为1组3台,25万千瓦机组1台,30万千瓦机组1台,库容57亿立方米。
刘家峡水电站是博物馆介绍篇幅最多也最详细的水电站
前期勘测设计(1952-1956)
由燃料工业部兰州水力发电勘测处组成的测量队和钻探队在刘家峡及兰州上、下游河段进行了勘察勘测。具体的时间节点如下:
-1953年底,在刘家峡坝址河段进行钻探、测量,测绘有1:5000红柳沟地形图和1:200刘家峡坝址地形图,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委员会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提供了资料。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黄河综合利用 划技术经济报告》,刘家峡水电站被列为第一期开发工程之一。
--1956年3月,开始进行枢纽工程的初步设计,至1958年6月完成,7月经水电部审定。
筹备及正式施 工(1955-1960)
1955年7月,开始电站建设的筹备工作。随后组建施工队伍,整个枢纽工程由刘家峡水力发电工程局负责施工
1957年工程被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同年,开始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1958年9月27日,刘家峡、盐锅峡两地同时举行开工典礼。千眼爆破声震山岳,宣告枢纽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1960年1月1日,实现黄河刘家峡截流。
1961年—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工程停工缓建。
1964年工程复工复工后,将工程停工前浇筑的13.4万立方米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全部炸除。为提高导流标准,使大坝全年施工,决定增加开挖右岸导流隧洞。与此同时,实施施工准备工程,并相继于1966年上半年完成。
1965年10月开始大坝基础及基坑开挖。
1966年4月20日浇筑大坝第一块混凝土。
完工(1968-1974)
1967年10月水库第一次蓄水。由于左岸导流隧洞闸门未下到底,又被迫将水库放空→1968年10月15水库第二次蓄水成功→1969年4月1日第一台机组(1号机)正式并网发电→1974年12月18五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投产发电,枢纽工程基本建成。
建成后(1974﹣至今)
1981年
刘家峡水电站被评为优秀设计和优质工程,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位于库区的永靖县城,水库蓄水后淹没政府机关迁至刘家峡大坝下游三公里处的小川。
1994年4月
成功完成2号水轮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的增容改造,机组容量增至25.5万千瓦。
1997年10月6日 ~1998年4月16日对4号机组进行增容改造。
1997年7月23日3号机组增容改造完成。
1999年11月9日—2000年11月20日对5号机组进行整体增容改造。
2001年7月5日~2002年2月13日完成了1号机组的增容改造。至此,刘家峡水电厂5台机组的增容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2002年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建设项目。
自1969年投产至2015年4月1日按不变价创工业总产值156.771亿元。已累计2115.987亿千瓦时。
至2015年7月23日止,刘家峡水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记录14年5112天,这是建厂发电以来创造的最高连续安全生产长周期记录。这在国内装机百万千瓦以上发电厂中名列前茅。
博物馆里还介绍了我国从古至今著名的水利工程。
古代的主要有:
一、都江堰这个比较著名,现在成了个旅游景点了,我2015年去参观过。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无坝取水灌溉系统之一,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通过科学调控岷江水流,实现了防洪灌溉的功能。该工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且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是全球年代最久、唯一留存并仍在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
二、大运河也是很著名的。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全长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35座城市。纵贯在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三、郑国渠是第一次听说,也很古老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
原郑国渠已经被废弃,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遗迹来保护,并在郑国渠遗址上建立了泾惠渠,可以引水灌溉,造福一方。
至于现代国内著名的水利工程,各条大江大河上都有兴建,有长江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龙滩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真的举不胜举。
还有人工天河紅旗渠、灵渠。
博物馆还科普了水力发电相关知识。从而使我增长了新知识,真好。
中国水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水力发电的分类:
一.按照水源的性质,可分为:
1.常规水电站,即利用天然河流、湖泊等水源发电
2.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网负 低谷时多余的电力,将低处下水库的水抽到高处上存蓄,待电网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尾水收集于下水库。二.按水电站的开发水头手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坝式水电站
2.引水式水电站
3.混合式水电站。
三.按水电站利用水头的大小,可分为:
1.高水头(70米以上)水电站
2.中水头(15-70米)水电站
3.低水头(低于15米◇水电站。
四.按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小,可分为:
1.小型水电站,一般装机容 量5000千瓦以下的为小水电站。
2.中型水电站,装机容量5000至10万千瓦为中型水电站。
3.大型或巨型水电站,10万千瓦或以上为大型水电站,或称为巨型水电站。
这是羊皮筏子,又称"排子",为古代"革囊"的一种,以羊皮为囊,充气、扎缚,以木架捆绑而成。分为600个、460个皮胎的大型、360个皮胎的中型、330个皮胎的小型载货筏和13个皮胎组成的载人皮筏四种。皮筏洪水期可日行100千米,枯水期日行65~70千米。它的特点是只能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 驾驶皮筏的水手俗称筏客子。
这是1948年8月王震大军抢渡黄河的历史记录。在抢渡黄河的过程中,皮筏子和筏客子都功不可没。
此外,在抗战时期,兰州筏客子曾用羊皮筏子从四川广元运输汽油到重庆,这个轰动山城的故事,成为兰州百姓的美谈,并以"羊皮筏子赛军舰"美誉而载入史册。
解放初期修建兰新、包兰铁路时,许多材料也是通过羊皮筏子运过黄河的。
参观结束了,感觉收获很大。
这是在博物馆三楼窗口拍的刘家峡水库码头。
最后,去服务台盖章打卡,被告知没有,有点小失望。
最后说点题外话:这么大的博物馆,只看到三名工作人员在岗,当天参观人连我在内三人。
参观完出来见到博物馆左前方有个“中国刘家峡黄河主题邮局”,虽然我不集邮,但与黄河有关也进去看看。
主要是卖黄河有关的邮票和明信片。意外的是这里有打卡盖章的,不过是要消费后才能盖章。
于是乎我5元买了一张黄河明信片,盖了4梅章。虽说不是博物馆的章,但也聊胜于无吧。
我们甘南行最后一站是省会兰州,兰州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座城市,黄河就从兰州市区穿过,我们也再次与黄河亲密接触。
其实,我2003年暑假就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来过兰州,时隔21年又来兰州,与“中山桥”再次相逢。
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滨河路中段。它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始称“中山桥”。
中山桥的夜景好美丽,2003年没见。那时照相用相机,胶片珍贵,没有拍照。
黄河风光带上与黄河合影,远方的桥就是“中山桥”,那里无法停车,我们直到风车园附近才下车。
黄河在这里,是真正的“黄”了。
在这里见到了真正的、仍在使用中的“皮筏子”,它现在的使命是载游客在黄河中漂流一段,让游客体验一下这古老的交通工具,也是体验非遗文化。不过现在,从上游乘皮筏子飘下去,乘游艇又返程了。费用是每人100元
黄河边的风车园,21年了,大风车没有变,好像木栅栏换过了。
2003年大风车前的留影。
著名的黄河母亲雕像也是必到的打卡地。
2003年的打卡。
不过我当年坐的这块石碑现在好像没有了。
再往黄河下游走,与黄河有接触的就是黄河壶口瀑布了。
我2005年到了黄河壶口瀑布陕西侧,时隔十五年,2020年9月17日又到了黄河壶口瀑布的山西侧。这是与团友们的合照。
黄河壶口瀑布山西边拍的视频。
2020年9月20日到了九曲黄河第一镇一一山西吕梁啧口古镇。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
古时候,黄河下游凶险,上游来往的船只,往往在碛口停泊转旱路。碛口古镇,因此而繁荣昌盛。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
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我们登上古镇最高处俯瞰小镇及眺望黄河和黄河落日美景。
啧口古镇最高处观黄河落日余晖。
我与黄河的缘分只能记录到这里了。
黄河再往下游的洛阳、郑州、济南我都到过,去年甚至到了入海口东营附近,但是都没有想起去探访黄河,看看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吧,其实我还是很想去小浪底看水库排沙呢!留个念想吧,有念想才会有再出发的动力!
本文标题:黄河地图路线全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