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占鹊巢什么意思
鸠占鹊巢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每天学点成语 : 鸠僭鹊巢
视频加载中...
【成语名字】: 鸠僭鹊巢
【成语拼音】: jiū jiàn què cháo
【成语注音】: ㄐㄧㄡ ㄐㄧㄢˋ ㄑㄩㄝˋ ㄔㄠˊ
【成语释义】: 鸠:布谷鸟;僭:超越本分。斑鸠不会做巢,常强占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所或措置不当。同'鸠居鹊巢',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七卷:“若是小婿承受,外人必有逐子爱婿之谤。鸠僭鹊巢,小婿亦被人谈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鸠夺鹊巢、鸠居鹊巢、坐享其成
【反义词】: 自力更生
【成语造句】:
1、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自己努力,不可鸠僭鹊巢
,这样才能问心无愧。
2、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僭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成语故事】:
从前,斑鸠和喜鹊住在一个森林里。斑鸠不会搭窝,每天只知道尽情玩耍。喜鹊有自己的窝,每天早出晚归出去觅食。后来,斑鸠和喜鹊成了朋友。有一天喜鹊邀请斑鸠去她家做客,斑鸠痛快的答应了。就这样,一来二去,斑鸠成了喜鹊家的常客。
后来,斑鸠还带着家族的其它成员来喜鹊家,俨然一副主人的模样。喜鹊实在忍无可忍了,就跟斑鸠商量,能不能让出一些空间,这里毕竟是它的家。可斑鸠却理直气壮地说:“不行,给你让了那样太挤了。你让我们去哪里?”善良的喜鹊没有反驳它,留念的看了看自己的家,默默的飞走了。
后来,人们用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成语接龙】:
鸠僭鹊巢→巢居穴处→处堂燕鹊→鹊笑鸠舞→舞弄文墨→墨突不黔→黔突暖席→席地幕天→天高听卑→卑辞厚币→币重言甘→甘贫乐道→道尽途穷→穷原竟委→委罪于人→人亡政息→息息相通→通幽洞灵→灵丹妙药→药到病除→除邪惩恶→恶紫夺朱→朱轓皁盖→盖世英雄→雄深雅健→健步如飞→飞鹰走狗→狗彘不如→
鸠占鹊巢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中考语文备考:成语专题(二)
J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间不容发】jiān bù róng fà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见异思迁】jiàn yì sī qiān 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匠心独运】jiàng xīn dú yùn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交头接耳】jiāo tóu jiē ěr彼此在耳边低声说话。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
【矫揉造作】jiǎo róu zào zuò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嗟来之食】jiē lái zhī shí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嗟,招呼声。
【津津乐道】jīn jīn lè dào 指很感兴趣地谈论。津津,形容有滋味,有趣味。乐道,喜欢谈讲。
【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炯炯有神】jiǒnɡ jiǒnɡ yǒu shén 形容人的眼睛明亮,很有精神。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尽瘁,尽心竭力而劳累到极点。
【鸠占鹊巢】jiū zhàn què cháo比喻强占他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K
【开卷有益】kāi juàn yǒu yì 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歌,歌颂。泣,小声哭,指因感动而流泪。
【刻骨铭心】kè ɡǔ mínɡ xīn 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铭,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也比喻深刻记住。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说话像瀑布流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若,好像。悬河,瀑布。
【苦心孤诣】kǔ xīn ɡū yì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脍,切得很细的鱼或肉。炙,烤熟的肉。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淋漓,畅快。
L
【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 曹操《龟虽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骥,好马。枥,马槽。
【老态龙钟】lǎo tài lónɡ zhōnɡ 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李代桃僵】lǐ dài táo jiāng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沥,滴。
【立竿见影】lì ɡān jiàn yǐnɡ 比喻立见功效。
【另请高明】lìng qǐng gāo míng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 形容行人、马、车、船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络绎,(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M
【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革,皮。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尽。
【面面相觑】miàn miàn xiāng qù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 chūn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摩肩接踵】mó jiān jiē zhǒng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莫名其妙】mò míng qí miào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莫衷一是】mò zhōnɡ yī shì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 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目不窥园】mù bù kuī yuán形容埋头读书。
N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
【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忸怩作态】niǔ ní zuò tài故意做出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ɡ ɡuān 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冠,帽子。
O
【藕断丝连】ǒu duàn sī lián 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
P
【刨根问底】páo gēn wèn dǐ比喻追究底细。
【扑朔迷离】pū shuò mí lí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后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Q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 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见于《列子·天瑞》)。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潜滋暗长】qián zī àn zhǎng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潜,隐藏,不露在表面。默,无声。
【前赴后继】qián fù hòu jì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巧妙绝伦】qiǎo miào jué lún灵巧高明,无与伦比。伦,类,辈。绝伦,独一无二。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不断地镂刻。形容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
【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取,选取。成,实现。
【全神贯注】quán shén guàn zhù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神,精神。贯注,(精神、精力)集中。
鸠占鹊巢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难兄难弟、呆若木鸡……这些成语,据说80%的人都用错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诞生了无数的成语。据统计,一个人每天会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二十个成语。很多时候,你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刚才说了一个成语。
大部分成语,它们今天的意思和古代的原意是一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成语、俗语,现在的意思和原意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河大卫为您分享一些最典型的例子,万一穿越回去,可得注意别用错了:)
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这个词,出自成语制造机《世说新语》。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陈纪的儿子叫陈群,就是为曹丕制定九品中正制的那个陈群。陈谌的儿子叫陈忠,也是三国的一位贤官。有一次,陈群和陈忠争论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这个问题就是,到底是你爹更牛还是我爹更牛。陈群认为他爹陈纪品行更好,陈忠认为他爹陈谌道德更高。
两个人争不出结果,就跑去找爷爷陈寔(shí )评评理。陈寔一听这问题就笑了,回答了一句话:“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两个儿子都很优秀,伯仲之间,难以分清谁兄谁弟、谁高谁低。
这就是成语“难兄难弟”的来历。它原本的意思是指两个人都非常厉害,分不出高下。其实后世很长时间里,这个成语用的都是原意。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难兄难弟变成了现在的意思,形容两个人同命相连,一样悲催一样惨。元代有一首词,用的就是现代的意思: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
呆若木鸡
这是最典型的一个古今意思完全相反的成语,出自《庄子》里的一个故事。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有个人叫纪渻(shěng)子,这个人是个驯鸡天才。只要是他训练出来的鸡,斗鸡大会上无人能敌。不对,无鸡能敌。
周宣王喜欢斗鸡,就找来纪渻子,让他帮忙驯鸡。训练到最后,这只鸡经常站着一动不动,看着就像只木头做的鸡。
结果比赛的时候,让人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纪渻子驯的这只鸡往赛场上一站,其他活蹦乱跳的鸡都被吓跑了。
这就是成语“呆若木鸡”的来历,它最初的意思是形容一种极高的境界,一个人即使面对大风大浪,也能泰然自若,心不为外物所牵,就像纪渻子训出来的那只鸡一样。
但到了今天,呆若木鸡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贬义词,说一个人笨得像个木鸡一样。其实这个词的本意不但不是贬义,反而还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我们经常用,它的意思是事出必有因。但我们经常用错,用来指某件事情完全是无中生有,毫无根据。
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屈原的大弟子宋玉有关。
“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宋玉《风赋》
有一次,宋玉和楚顷襄王一起出去玩,突然,一股清风拂面而来。楚王说:“好爽啊,你看看,这么好的风,是我和百姓共享的。”
楚王这话其实就是在自吹自擂,他觉得他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和他享一样的福。
宋玉听到这话也受不了,就讽刺楚王。宋玉说:“哎呀,这么好的风,那是大王您独享的,百姓哪有资格和您共享?”
楚王说:“此话怎讲?”
宋玉说:“我听我的老师屈原说过,枳树只要弯了,鸟就会跑来筑巢;洞穴只要空了,里面就会产生风。所以环境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皇宫里面那么高贵,吹的风自然清爽;但百姓住在街头陋巷,那里吹的风都带着灰尘和沙子。那才是老百姓的风,您是没体验过的。”
宋玉这个讽刺很精妙,顺着楚王的话,就把楚王骂了一顿。
而且,后世的诗文里,这个成语都是用的原意,直到一百年前都是。比如梁启超《续论市民与银行》里有句话:“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责任,空穴来风,理有固然。”梁启超用的还是原意。
到了今天,空穴来风这个词几乎没有人用原意了。再这么用下去,估计词典都得改改了:)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这个词现在被理解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老天都会诛杀他。
其实这类的“为”字应为二声,是“修习,修炼”的意思,也就是人首先要做好自己,修炼自身,否则会天诛地灭。
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说十善业道经》
也有人认为,这个词的理解重点应该在后半句的"天诛地灭"上。按照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去理解的话,后半句话的本意应该是"天被诛了,地被灭了",也就是"改天换地"的意思。
按照这个理解,"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意思是:人生来就是自私的,为己是人的正常天性;但如果人人都不为自己,那将形成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改天换地。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生死不渝的爱情,但它本来的意思其实是指战争中战友间的友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这里的“老”不是指白头到老,而是说年轻的战士可能明天就死在了刀锋之下,这个“老”是生死的意思。
衣冠禽兽
现代意义是指外表道貌岸然,行为却如同禽兽,比喻卑劣的人。
这个词于明朝的官服。在明代,文官官服绣的都是仙鹤、孔雀等禽类,武官绣的都是老虎、狮子这些猛兽。所以在那时称别人为“衣冠禽兽”,那是带着羡慕嫉妒恨的语气,称赞对方当大官社会地位高呢。
随着明朝晚期宦官当道、民不聊生,人们觉得穿着官服的人都不干人事,是导致生活艰难的原因,这一词渐渐变成了贬义词。
鸠占鹊巢
现代意义指强占别人的住屋、土地或别人的位置。
这个词其实挺古老的,最早出自《诗经》。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诗经·鹊巢》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结合诗中意境,“鸠占鹊巢”的意思原指男女婚配,比喻一对男女。男为鹊,女为鸠,成婚时男子盖房,女子入住。
无奸不商
这个词被用来批评奸诈的商人,但可能是被误传得最厉害的词,因为这个词原本其实是“无尖不商”。
这个典故来自古时的米商。古时候普通百姓买米是以升斗作量器,一斗刚好就一升。所以“升斗小民”的说法,也是由这里而来。
米商在量完米后,会另外再抓一把米加在米斗上,让上面鼓成一撮“尖头”。这样每个来买米的百姓都觉得自己多得到了一撮米。让出一点点小利的做法,让米商生意火爆起来。
后来这一招不只体现在卖米上,也推广到其它行业,成为过去老派生意人的约定俗成。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打油打酒都有点添头等。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尖不商”之说。
直到现在,这个商界的金科玉律也还处处可见。比如饭馆里吃米饭,额外送一碗汤;去菜市场买菜,随手多送点儿菜等。
无尖不商,并不算什么高明的经商手段,但它却是最质朴的一种商业道德。
还有哪些成语、俗语,它们现在的意思和原意大不相同呢?请在评论区告诉河大卫吧!
:文汇、语文周、文物有意思、大连城市书房、初衣胜雪、曾仕强学堂
鸠占鹊巢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小心翼翼、长舌之妇……《诗经》里藏着多少成语?
本 文 约 5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这种影响经久不衰,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成语都来自《诗经》,有些直接袭用了《诗经》的四字原句,有些则经过调整字序或是总结语意而得。太多成语的源头都藏在《诗经》里,数量之众,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它们劝诫君王、贬斥丑陋,歌颂亲情友情和爱情,并以动物的自然天性昭示某种世间哲理。
白圭之玷
出自《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释义:白玉器上的斑点或瑕疵,比喻美中不足,略有些小缺点,常用以表示惋惜。《抑》是卫武公用以自我警示和讽刺周平王的规劝讽谏诗。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千古箴铭之祖”,它不仅包含很多传世的箴言,还衍生出许多成语,如“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扪”“投桃李”“耳提面命”“谆谆告诫”等。
甘之如饴
出自《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释义: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某件事物,甘愿承受艰难和痛苦,不仅不觉得苦,心里还感到甜。这是周人记述其祖先公亶父事迹的诗,通过描绘公亶父带领周族人迁国开基、封疆划界,开渠垦荒、建筑房屋、安居乐业的一系列情景,赞颂了公亶父这位周族首领的丰功伟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释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不过这个成语在这首诗中最初的用意并不是为了阐释哲理,而是赞颂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之美。
段仲仪向水静杰建议请美国出马解决乱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电视剧《远征!远征!》截图
寿比南山
出自《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释义:寿命的长久可以和终南山相比。这是一首为君王祈福的诗,记录了周宣王的老师和群臣在其登基时对他的期望与祝福。
(明)吕纪 南极老人像(局部)。/故宫博物院
小心翼翼
出自《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释义:翼翼: 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在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大明》是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
窈窕淑女 辗转反侧
出自《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释义:通常情况下,人们吟诵诗经总是先从这一首开始。诗句描写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美丽贤良,引起了一个男子的思慕,求而不得,日夜思念,翻来覆去睡不着。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微妙,孔子也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我国古代“窈窕淑女”成为人们对女子的最高评价之一。
宋摹《洛神赋图》(局部),窈窕淑女,在水一方。/故宫博物院
信誓旦旦
出自《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释义: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旦旦,指诚恳的样子。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语气,回忆了从恋爱到被求婚时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信誓旦旦”本身没有贬义成分,但常用来表达起初充满信念、态度诚恳,但承诺的事情并没有实现,或是没有好的结局。
泾渭分明
出自《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
释义: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却清浊不混,界限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女子在诗中用渭水中流入泾水后表面变浊,其底仍清,来比喻自己尽管被丈夫指责却依然不改初衷,同时也痛斥丈夫抛弃自己后转而新婚、丝毫不怜惜自己的无情行为。
寒泉之思
出自《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释义:春秋时卫国浚城的一处泉水,不管春夏秋冬,它的泉水都是冷的,被称作“寒泉”。诗人以寒泉比母,用寒泉之思比喻子女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后人常用“寒泉”的典故来代表母爱。不过学界对此诗的解读并不统一,例如《毛诗序》认为这是赞美孝子的诗,而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
毕恭毕敬
出自《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释义:形容态度十分恭敬或端庄有礼貌。周幽王废申后,立褒姒为王后,申后生的太子宜臼也被废黜。宜臼写《小弁》表达低落的心情。这句诗即出自《小弁》,意为看到故乡屋边的桑树与梓树,必定要毕恭敬止,以表达对父亲的恭敬和对母亲的依恋。
袍泽之谊 同仇敌忾
出自《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释义:在军队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战友情谊。这首诗是秦地的军中战歌,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和热情互助的浓烈情感。清末陈继揆在《读风臆补》中评价此诗:“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
死生契阔
出自《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释义:契阔的意思是聚散、离合,意为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此诗描写征人被迫从军南征,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与家人别时信誓,不料归期难望,信誓无凭。现代人常用它形容爱情的坚贞,不过东汉末年的郑玄将此句解读为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
影视剧中的“与子成说”。/电视剧《步步惊心》截图
哀哀父母
出自《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释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意为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无法对父母病痛和老死照料赡养,痛苦却无能为力。这是一首悼念父母的祭歌,也是对暴政不满的哀鸣。
不稂不莠
出自《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释义:精耕细作,地里除了庄稼没有杂草。这是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诗歌抒发了人们经过辛苦的劳作迎来丰收的喜悦心情。“不稂不莠”后来用以指土地荒芜、寸草不生,不仅长不出庄稼,连稂、莠这样的杂草都不生。形容耕田者不成才、没出息。
明哲保身
出自《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释义: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持自身的美德与美名,为褒义。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因怕犯错误或怕受连累而对原则性问题采取回避、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为贬义。《烝民》是周朝大臣尹吉甫送仲山甫前往齐国筑城时,赞美宣王善用贤才及仲山甫才德出众的临别赠诗。诗中很多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被后人提炼成成语,如“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斤斤计较
出自《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释义: 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斤斤其明”原本在诗中是褒义,意为英明善察好眼光。此诗的创作目的是称颂武王和成康的功德之盛,而由此句延伸出的成语“斤斤计较”,则带有了明显的讽刺和贬义。
做生意时讨价还价,都需要“斤斤计较”。/电视剧《赘婿》截图
充耳不闻
出自 《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释义:褎指服饰盛美,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将玉饰品塞住耳朵装聋。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关于此诗主旨,历来有不同说法,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批评卫国君臣不救黎侯的诗。
古装剧中的冠冕和充耳。/电视剧《三国机密》剧照
高高在上
出自《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释义: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具有贬义成分。
古代的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电视剧《甄嬛传》截图
巧舌如簧
出自《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释义:簧是乐器中有弹性的、用以振动发声的薄片。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能够像簧片一样发出动听的音乐,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影视剧中的苏秦。战国时期游说诸国的纵横家,皆是“巧舌如簧”之辈。/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截图
长舌之妇
出自《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释义: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是非的女人。中国封建社会,男子休弃妻子有七种“正当”理由,即“七出”,其中有一条“口舌”,就是针对“长舌妇”,意思是妇人搬弄是非到了影响家族团结、兄弟不和的地步,可以休妻。
桃之夭夭
出自《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释义:诗的本意是形容桃花开得茂盛而艳丽,用以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因“桃”的谐音是“逃”,这个成语后来被人们借用为“逃之夭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是一种诙谐略带贬义的说法。
影视剧中的“桃之夭夭”。/电视剧《清平乐》截图
不可救药
出自《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释义:原义是病很重,不能抢救治疗(药:治疗)。后也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周厉王在位期间,重用奸佞,不听贤臣周公、召公、凡伯等人劝阻,实行残暴政策,蹂躏人民。这首诗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
鸠占鹊巢
出自《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释义:大部分鸟类会自己筑巢,并亲自哺育幼鸟,但也有些鸟类是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的。像布谷鸟这样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穴中,由其他鸟代为孵化和育雏的现象,是鸟类中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鸟类学家将这种行为叫作“巢寄生”。诗句描写布谷鸟占据了喜鹊筑的鸟巢,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今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或位置,坐享其成。
未雨绸缪
出自《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释义: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现用以形容人居安思危,做事谨慎。诗中描写雌鸟的孩子被猫头鹰抓走,它在悲伤哀叹与愤怒呼号的同时,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迅速重建“家室”。这是一首用动物寓言故事寄寓人生哲理的诗歌,后世出现的很多优秀的寓言诗,其源头就是《豳风·鸱鸮》。如汉乐府《枯鱼过河泣》、曹植的《野田黄雀行》、杜甫的《义鹘行》、韩愈的《病鸱》、柳宗元的《蚑鸟词》等。
鸣野食苹
出自《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释义:鹿会在田野中一边吃着青草,一边呼唤同伴来一起分享,此成语原是赞颂鹿有美食不忘同伴的美德,后用以比喻诚心待人,同甘共苦。这首诗是贵族宴饮时所唱奏的乐曲,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唐代时,地方官时常举行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宴会,饮宴中必须唱《鹿鸣》之曲,因此也被称作“鹿鸣宴”。
跋胡疐尾
出自《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释义:指狼向前进就会踩着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就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哀鸿遍野,嗷嗷待哺
出自《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释义:“哀鸿”指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该成语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劳苦百姓受够了周厉王的剥削和暴政,深感世道浑浊,悲愤难诉,只能借鸿雁作比喻,暗喻自身的境况,抒发不满和哀愁。
“嗷嗷待哺”意思是哀号着等待喂养,比喻饥饿时渴望得到食物的情景,多形容灾民饥饿的惨状。现在经常用来形容需要人照抚的婴儿。
东汉末年,百姓困苦,“哀鸿遍野”。/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凤鸣朝阳
出自《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释义:意思是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乔迁之喜
出自《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释义:鸟儿飞离深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被古人用作祝贺用语,以祝贺人们迁移新居或祝贺他人升职。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只从幽谷灌木丛迁居到高大乔木上的鸟对旧友的思念和呼唤,表达了对友情的歌颂。
END
:国家人文历史
:周冉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鸠占鹊巢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成语解析——鸠占鹊巢#成语积累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今天要学习什么成语?就是鸠占鹊巢。
鸠是什么意思?鸠是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鸠的种类较多,常见的如斑鸠等。它们体型大小不一,羽毛颜色多样。鸠一般栖息在林缘、草地等地方。
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斑鸠不会做巢,常强占喜鹊的巢,后用来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唯"在句中是一个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它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鸠占鹊巢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鸠占鹊巢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2.占巢成语怎说的鸠占鹊巢什么意思
3.成语鸠占鹊巢什么意思
本文标题:鸠占鹊巢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