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上,顺风车司机开“智驾”呼呼大睡!投诉后平台回应:补偿5元优惠券
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公安机关也一再提醒驾驶人,要警惕“高阶智驾”陷阱。
近日,一起网约车乘客的投诉事件,将“智能驾驶”话题再次引入公众的视野。事情是这样的——
数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投诉称,自己在哈啰出行平台打顺风车时,司机不顾乘客安全,“完全把车辆交给了辅助驾驶控制,自己呼呼大睡”。
该网友表示,其从杭州高沙路搭乘哈啰顺风车前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司机在高速上全程睡觉甚至打呼噜,100km/h靠辅助驾驶。我咳嗽加打电话都吵不醒,他也知道自己睡觉,调了多个间隔10分钟的闹钟,我在当下很紧张很害怕。路上变道还是我提醒他的,下高速的时候差点撞到服务区的栏杆他才醒。”
图源:网络
下车后,该网友向哈啰平台投诉司机危险驾驶。平台的回复是已重点监控车主相关行为,若再次违规平台将严肃处理,并补偿其5元无门槛优惠券。
对于平台此番处理,该网友并不满意,他认为,司机的危险驾驶让其感觉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希望平台退还其全部车费并给予一定补偿。
随后,哈啰平台回复记者称,此事正在核查中。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司机双手脱离方向盘、玩手机、睡觉等行为已经违反了交通法。平台如查实司机确有此类危险驾驶的行为,会按规定对司机进行处罚,严重的将永久冻结账号。
记者向司机所驾驶的汽车品牌进行咨询,工作人员表示,涉事车辆搭载的是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即驾驶员手不可以离开方向盘,应随时做好接管车辆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概念走热,一部分驾驶人开始盲目追求花活儿,手脱方向盘大秀“智驾”操作。一边打开“智驾”,一边开会、看电影、睡觉……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夸张吸睛的所谓“测评”视频层出不穷,甚至一度成为“流量密码”。那么,目前的“智驾”水平,真的能够实现司机全程脱手甚至睡觉吗?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科技法学研究院副院长郑志峰告诉法治网记者,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推荐标准,自动驾驶分为L0到L5六个等级,L0—L2为驾驶辅助,属于低级别的驾驶自动化功能;L3—L5为自动驾驶,属于高级别的驾驶自动化功能。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情况不同,当前的新能源车型大多搭载的是L2级别的辅助自动驾驶系统,不能完全脱手,驾驶员应当保持清醒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即便搭载的是L3级别的自动驾驶,用户可以一定程度上脱手,但仍需保留一定的注意义务,以便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接管职责。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清明假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多地网友反映高速公路上出现了“关闭智能驾驶”“高速路况复杂,慎用辅助驾驶”等提示性标语。
值得一提的是,4月初,曾有另一起顺风车司机开“智驾”脱手驾驶事件引发热议。4月2日,江苏的陈女士发布视频称,她搭乘嘀嗒顺风车从江苏南通市前往苏州市时,发现司机在高速公路上频繁脱手驾驶,有剪指甲、抽烟等行为,让其感到害怕又恐慌。
8日,嘀嗒顺风车平台回应记者称,已核实情况,对该司机账号进行了封号处理,乘客可申请8元平台现金券作为补偿。
图源:网络
法治网记者注意到,上述近期发生的两起顺风车司机开“智驾”事件中,平台的处理方式大同小异——对司机查实后封号,对乘客几元平台券补偿。
然而,对于平台的这种处理,网友们却并不买账。不少网友吐槽“血赚8块”“冒着生命危险赔了8块”等,以此表达对几元平台券补偿的不满。此外,还有不少网友指责平台和司机“不把人命当回事”“毫无风险底线”。
那么,在智能驾驶技术下,顺风车平台现有的审核机制是否存在漏洞?是否有违反其安全保障义务之嫌?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主任戴智勇律师指出,平台在处理问题时,仅依据乘客投诉而缺乏对涉事司机驾驶行为的实时监测,例如车内摄像头监测涉事司机开启辅助驾驶后睡觉的行为、方向盘握持状态检测等,未能通过车载设备或实时数据识别危险状态。平台被动依赖投诉违背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核心思想,即“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亦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
事实上,不论是此前的小米汽车高速碰撞爆燃事故,还是多起顺风车司机滥用“智驾”事件,都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在“狂飙”的智能驾驶背后,如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郑志峰教授认为,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立法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下事项:一是明确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以及智能驾驶的区分,让车企、公众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二是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规则,包括相关主体的职责,如用户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后到底能否脱手脱眼甚至是睡觉;三是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责任,包括相关主体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以及行政责任。例如,自动驾驶模式开启后发生交通事故,如何界定用户的交通事故责任以及车企的产品责任或者网约车平台的责任等。
除了同样建议后续立法过程中可以明确在不同情况下发生事故时的责任划分之外,针对网约车中涉及的“智驾”问题,戴智勇律师还指出,对于多次违规的司机和平台,建议可以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将多次违规的司机及平台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对司机进行禁止申请货运或者客运从业资格证等,对平台进行取消税收优惠、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等处罚,推动各责任方积极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来源:法治网
本文标题:高速路上,顺风车司机开“智驾”呼呼大睡!投诉后平台回应:补偿5元优惠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