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隶属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东北部,地处黄河下游,介于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之间,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


   郓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截至2021年,郓城县辖16个镇、2个乡、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县政府驻地郓城县郓州大道6001号郓州大厦。


   截至2022年末,郓城县常住人口为111.49万人。隋开皇十年(590年)于万安县置郓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万安县为郓城县,而郓之名复见于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建立郓城抗日县政府。2010年,撤销郓城镇,设立郓州、唐塔街道。县政府驻郓州街道,今迁唐塔街道盘沟路30号。


   郓城县有京九铁路纵贯全境,设有两个客货站;日东高速、济菏高速、德商高速公路在城境内交汇。


   郓城县知名人物有宋江、晁盖、彭丽媛。郓城县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水浒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荣膺“中国好汉之乡”称号。


   郓城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郓城县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19年3月,郓城县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2年,郓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2.5%。


    千年古县,好“郓”相伴,蕴藏一股神秘能量,让人义气当先!


    每个华夏儿女,小时候,也许都会有一个身怀绝技,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惩奸除恶,除暴安良的侠客梦,当然也包括女侠。


   那么,来山东郓城就对了,这里蕴藏着一股神秘的能量,会让你吮吸到那股热情、豪爽、英勇、侠义、忠贞、高尚、典雅之气,不由自主义气当先。


    千年郓城,古迹及人文景观众多。


   这里有三皇居所灵罗山、水浒好汉城、九天玄女庙、宋江故里、宋江河、八百里水泊遗水宋江湖、晁家庄、智多星吴用的老家、黄泥岗、博物馆、千年古塔观音寺(唐塔)等等。


   这里还有各种小吃美食,小小的县城,华灯初上,古韵悠长、曲艺绕梁,让人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郓城是因需顺势而成。


   早在夏朝,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古徐州位列其一,疆域辽阔,郓城就是当时徐州的重要领地,现被称为徐州郓地。


   商朝时,商王祖乙迁都到庇,庇就在今天郓城西北的肖固堆一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那个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一不小心就会被历史抹除的时代。齐、宋、晋、秦、楚先后为春秋五霸。


   261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587年的夏天,鲁成公多次亲临晋国搞关系,皆受到晋景公的羞辱,不得已最终决定与楚国结盟,在鲁国西部北部边境,修筑了进攻和防御的城池,驻军防守,并根据这座城池的功能造出了一个新的地名——郓——左偏旁的军是驻军的意思,右边的耷耳旁是“邑”字的简化,城池的意思。即驻军城池,这就是“郓城”地名的由来。


    到了公元598年,也就是1425年前,隋朝进行郡县制改革,先置郓州,治所就在今郓城县,称万安,后改称郓城县,郓的名称被重新启用,正式载入了史册。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东平郡,复设郓州,治所依旧在郓城县城。贞观八年,因郓地卑湿,州治迁须昌(今东平东北)。天佑二年,郓城县复名万安县,隶属郓州。


   唐以后,郓城名称又多有变动,归属也有变化,但大多为州、郡或县的治所。故而,郓城、郓州的大名响彻华夏。


   现在的郓城,隶属山东省菏泽市,镶嵌在黄河下游,鲁西南平原的西南端。东邻梁山县、嘉祥县,南接巨野县、菏泽市,西连鄄城,北隔黄河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相望。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余人。


   当然,作为响彻国内外的武术之乡,郓城最为外界所知的,就是这里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古时的郓城,因紧靠黄河,周边多数时间是一片湖泊,只有一些被称为梁山的山头露在外面,成为江湖人士啸居之所——至今有“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的说法,梁山头领晁盖、宋江、吴用等都是郓城人。


   因为是“好汉之乡”,所以这里的人自古义气当先,即便是外来之人,也往往因呼吸了这里的空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豪爽开朗,变得非常讲义气。


   接下来,我就重点介绍几个郓城的好景点,让大家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千年古县。


    01、肖谷堆古文化遗址,三皇天神居所灵罗山,刘邓大军在此强渡黄河!


   肖堌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具体位置在郓城县李集乡大杨集村东约300米处,土堌堆南北长78米,东西宽40米,距黄河仅有1500米。


   据说这里是先神居住的地方,地下藏有皇宫(商代都城遗址),在这座高约8米的土固堆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陶器残片,磨光的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镰、石凿等,经考古学家辨认,是商、周、汉文化的遗存。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肖堌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遗址文化层内涵丰富,上层属于先进的龙山和商周文化,下层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大汶口文化类型。曾有明、清建筑,如三皇庙、阎罗殿的痕迹等。


   这里说明,至少在距今6000年以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便有郓城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肖堌堆遗址,也叫灵罗山,是三皇居所。


  如今,在原来三皇庙的遗址西侧又重新翻建了三皇大殿。


   里面供奉着:


   三皇爷,中间手里擎着太极图的天皇伏羲氏;


   二皇爷,右边的地皇神农氏;


   六皇爷,左边手握笏板的人皇轩辕氏。


   这三位老祖先的传说有很多,伏羲制八卦修文、神农炎帝尝百草治稼、轩辕黄帝崇武做兵器、造舟车,奠基了华夏文明,被尊为人文始祖、大道之源。


    殿内的东面供奉的是泰山奶奶,西面供奉的是天王母、帝皇母、人皇母。


   大殿外西侧还供奉着:仙姑奶奶、南海观音、玉皇大帝、关公、财神、女娲、真武大帝;东边还供奉着白衣奶奶。


   看看这些燃香的灰烬,都是二月十三庙会留下的痕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肖堌堆东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强渡黄河,许多牺牲的战士就埋在了这里。


    我们都应该记住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为人民为祖国不畏艰难险阻英勇战斗,甘愿流血牺牲的精神。


   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是千千万万个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这里插播一个民间传说。


   肖堌堆又叫灵罗山,上面有座古老的三皇圣庙,每年的二月十三是庙会,方圆百里的人都会前来祈福,人山人海,香火缭绕,煞是热闹。相传在这里能够讨到仙药,摔伤者吃了,便能健步如飞;久婚不育者,吃下仙药,龙凤皆可求。另外,庙前还摆有神水,小病饮3口,大病少半碗,立竿见影。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晴空万里,突然间狂风大作,一团劲风从天而来,到此便烟消云散,据说是一位黄仙迁居此风水宝地。


   此后,不断有人在晚上看到肖堌堆上有豪华宫殿出现。


   时间久了,村民们与黄仙相处的十分融洽,只要有所求,黄仙都会让村民们如愿以偿。如谁家有红白事等,需要借碗筷桌椅,只要提前一天到庙前烧炷香,说明需要的数量和归还的日期,第二天一早去拿,准会如数出现在庙前,全都是崭新的银边桌椅,镶金碗筷。


   开始还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不过后来总有贪图小便宜之人有借不还,就再也借不出来了。


    一天夜里,一位木匠外出归来途经此地,经过宫殿时被黄仙叫住,让他帮个忙。


   黄仙说:“我家的门槛太高了,小孩子出门经常被绊倒,请你帮忙修理一下。”


   对于一个老木匠来说,这不过是小事一桩,于是他拿出随身的刀斧开始慢慢的削低门槛。


   毕竟是大殿,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微亮,即将完工的木匠也打了个小盹。可是,当他醒来时却大惊失色:“我在此修理了一晚上的门槛,怎么不见了宫殿的影子!”


   他低头一看,自己砍了一夜的门槛,竟然是土堌堆前的一个荫柳墩,墩旁还有一个洞口。


   此时木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黄仙的府邸。


    木匠回到家后,便把当晚的奇遇讲给了家人听,然后又叮嘱了一番,第二天晚上直接投奔黄仙去了。


   从此木匠家便飞黄腾达,由于家人遵从木匠的叮嘱,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外传,直到他的第六代孙临终时才将此事说出。


   从此,附近的村民再也不敢砍这里的荫柳墩了,肖堌堆旁至今荫柳墩郁郁葱葱。


    02、八百里梁山泊南出口,宋江夜梦姜太公建鱼台,专钓天下英雄好汉!


   宋金河风景如画,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北宋年间,因河宽五丈,又称五丈河,是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南出口,直通东京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是漕运皇粮的水上要道。


   北宋末年,官场腐败,民不聊生,方腊、宋江等相继起义,除暴安良。宋江常带领水浒好汉,把官府送往曹州的财物,夺回梁山泊。


   因为该河当时常为宋江所用,因此群众便又称其为宋江河。不过,由于历代封建官府都极力回避水浒英雄,于是在县志中将宋江河改为了宋金河。


   悠悠的宋金河缓缓向东而流,贯穿着整个物富民丰的千年古县,环绕着迷人的生态景观,宛如一条隽秀的飘带,镌刻在绿树庇护、野鸭飞舞、碧波荡漾、古塔高楼纵横交错、古新交织的秀美画面上。清幽典雅的气韵,沁人心扉,让人心旷神怡、精神灼烁、流连忘返。


    传说宋江上梁山之后,为了召集英雄好汉,日思夜想,一天夜里,梦中得到姜太公的启示,便在五丈河上搭起了钓鱼台,并在上面题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网罗四方好汉;


  下联是:钓尽天下英雄。


   和姜太公一样,虽然鱼没钓到,但宋江求贤若渴的名声却随来来往往的商船流向四方,于是天下英雄纷纷踏上了梁山,才有了现在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


    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


   孝义三郎及时雨宋江,108将头把交椅;


  托塔天王晁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


   智多星吴用,满腹经纶,才智过人,精通兵法奇谋,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排名第三。


   而冥冥之中,不畏强权、惩强除恶、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郓城好汉,成了众多小说家们创作灵感的原型,特别是施耐庵的《水浒传》,更是将郓城人豪爽侠义的英雄气概名扬四海,好汉郓城家喻户晓,并荣膺中国好汉之乡的美誉。


   残垣古堆中,还遗留着郓城先民们的生活气息,状元祠堂依旧回荡着驱兵抗敌的兵戈往事。


   这座诞生于春秋时期的驻军城池,历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后,在悠远的齐鲁大地上再次奏响了穿越时空的时代华章。


   随着历史的更迭,这座因驻军而建的城池已不再需要当年的战备功能,但刚健勇毅、忠肝义胆、豪爽侠义、以武养德、勤劳致富、踏寻智慧的精神却深深的印在了这片土地上,郓城人的忠肝义胆、豪爽侠义、尚武之风,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早已名扬世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多么熟悉的旋律,是不是已经情不自禁的哼唱了起来,一个个记忆犹新的英雄好汉也出现在了脑海里。


   宋江、武松、林冲、李逵、晁盖、孙二娘……


  


   郓城黄堆集的明代武圣庙碑,碑文中记载,北距梁山60里,为水浒南岸,古称黄土岗、黄泥岗,即现在的黄堆集。


   这里记录了郓城境内黄堆集与800里水泊的确切方位。


   就是这800里水泊,给北宋战乱年间涌现出的郓城好汉,提供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天然有利战场,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如今,这800里水泊早已退去,只剩下东平湖、宋江湖等几处水地。


    03、宋江故里,也是孙膑的老家,有个忠心坑,藏着宋江的一缕忠魂!


   一部《水浒传》使宋江名扬天下。


   宋江故里,就在今天的水堡乡,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落,商代的时候叫廪丘,曾经做过兖州的官府,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也出生在这里。


   当我驱车来到水堡时,路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形的观景石,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宋江故里。


   走进村子,在水堡村百姓大舞台的东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宋江故居遗址。


   据说宋江家的府邸和后花园就在这里,但是现在已经荒废,在石碑的北边有一处水塘,村民说这就是宋江坑,不过现在已经干涸。


   早先还有一口宋江井,不过现在也已经填平。


    在距此不远的宋庄村,也有一处宋江故里,于是我们又来到了这里。


   村口的牌坊上写着宋家庄,但是地图上标注的是宋庄村,要导航宋庄村或者西宋庄才能过来。


    进入村子,向西走,会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宋江出生地,宋家庄生态农业观光园。


   这里便是传说中的宋江老家了,但是,这里没有宋家宅院。在一片荒废的土地上,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皇清处士宋公字玉平暨配刘孺人之墓,立于光绪三十四年。


   旁边有石槽、石磙、宋江井、宋坑等。


    宋江井,位于宋江坑的北边。相传宋太公迁此定居,常取坑中之水来饮用,后来感觉不太卫生,又因为“水是万财之源,而井则是财”的传说,有了水的财源,还要有财,于是宋太公便让宋江挖了此井。


   其实,井的旁边还有一口井,前些年村民们还一直在饮用井里的水,这口井是在后来被村民发现的,距离地面约四米,上面的部分是最近修葺的。


    这两口井究竟哪个是宋江井,现在也说不清了。不过两个井里的水都是甘甜清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饮用后令人心旷神怡。


   有谚语说:“喝了宋江井的水,都会伸伸胳膊蹬蹬腿”。现在往下望去,还能看到有水在里面的。


   宋家老宅。


   这里还有一个宋江老宅的简介:宋世祖,名景隆、字太公,宋江的父亲,北宋庆历年间,携全家从河南范县老城北门里迁此定居。


   此地北依黄河,地势略高,土地肥沃。


    另外,这里原本还有一棵古老的梧桐树,梧桐树上分五个树杈,相传是宋江五兄弟的象征,宋太公亲眼看到有一凤凰在此树栖息,于是决定在此定居。


   后来因村建等各种原因,梧桐树已经没有了,但是,村里二十岁以上的人,都还知道这里有一棵梧桐树的存在。


   接下来说说忠心坑的传说。


   宋江坑,又叫忠心坑,占地五亩左右,相传是宋太公因风水之说,在此取土垫宅而形成的,由于流水原因,日复一日便形成了现在的月牙之状。


    后来,宋江起义上了梁山,留下四位兄弟掌管家业。


   平日里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的乡邻张三,听说宋江上了梁山,便经常来到宋家索要财物,几次过后,宋家四兄弟不答应了,于是矛盾升级。


   张三恼羞成怒,污蔑宋江和其弟弟是江洋大盗,并串通官府抄了宋江的家,血洗了宋家庄。四兄弟带领宋家人杀出一条血路才保全了性命。


   数年后,张家一直对宋家的财宝念念不忘,但在宋家老宅挖地三尺也没有找到。


   于是张家人猜测,宋家的财宝可能埋在了旁边的大坑里,于是开挖,在即将挖到财宝之时,突然坑内窜起一股股粗大的水柱,张家众人躲逃不及,被水柱吞没,丢了性命。


   后人传说这是宋江坑显了神,为宋家报了血海深仇,且保全了宋家财宝。


    老一辈人都知道,在民间约定俗成,一些不义之财是绝对不可染指的。


   不过,这坑非常奇怪,历史上曾多次有人想垫坑建房,但每一次,垫坑的人都丢了性命,几次以后,再也没人敢垫了。


   有人说,宋江死后,魂归故里,将一颗忠心化在了这个大坑里,怎么能往里填土呢!于是,宁愿住牛棚,别垫忠心坑的民谣,便在村子里流传开来。


   尽管这些传说有些迷信色彩,但是八百多年过去了,宋江坑一直保留了下来。


   实际上,在历史上及民间,宋江形象都多有演变。


   《水浒传》里的宋江,历史原型,生卒不详,但据记载,他手下有三十六员大将,豪爽侠义,义薄云天、替天行道纵横在山东境内,曾发动过宋江起义,数万官军对他无可奈何。后来被招安,为朝廷卖命,征战方腊平定叛乱等,豪爽忠义名扬四方。


   再后来,以他为原型,由施耐庵、罗贯中,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整理加工,塑造出了如今的文学形象。


    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的宋江,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字公明,家中排行第三,面黑身矮,是有名的大孝子,且为人仗义疏财,人送外号“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梁山一百零八将,排名第一位。


   宋太公是宋江的父亲,以忠孝节义教子。宋江因广结天下英雄,恐怕祸及家人,便事先让父亲到县衙状告自己忤逆不孝,从而脱离了父子关系。


   后来宋江怒杀阎婆惜,潜逃家中躲藏,公差搜捕时,宋太公便出示脱离关系的文书,搪塞了过去,再后来宋江当上了梁山泊的寨主,便将其父亲宋太公接到山寨奉养。


   宋江接受招安后,仅擒方腊一战,就阵亡了59条好汉。杨志病故在丹徒县。在杭州,张横、穆弘、孔明、朱贵、白胜、朱富因为瘟疫病故。回军途中,鲁智深听到潮信声坐化,残废的武松不愿回京,在杭州出了家。


   燕青悄然离去。李俊、童威、童猛又在苏州离去。林冲风瘫病故,杨雄背疽病病故,时迁搅肠痧病故。等到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只剩下27名头领。


   蔡京、童贯、高俅等人在英雄们封官之后,将毒药掺入了御酒之中,毒死了宋江与李逵。两人死后,宋江给吴用和花荣托梦,两人在宋江坟墓旁的树上自缢。此后,皇帝在蓼儿洼厚葬了宋江等人,蓼儿洼也就是现在的东平湖。


    实际上,练武术的都讲究武德,以善为本,以义为根,不能恃强凌弱,巧取豪夺等。


   如果谁丧失了武德,众人都会嘲笑他是一个不懂事的半吊子。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则是郓城武林界共同提倡的美德。


    04、孙膑化燕,天王摔塔!这座残塔,就是哪吒父亲的那座塔!


   据清代《郓城县志》记载,郓城有十景,荒塔云燕就是其中之一。


   荒塔位于县城的东北边,有一座古塔,建于唐朝,叫观音寺塔,也叫唐塔、荒塔、幞头塔,是郓城最为有名的景观之一。


   郓城人,提及唐塔,上至耄耋老翁,下到咿呀学语的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荒塔云燕,如数家珍。


    千百年来,巍峨、古朴、悲壮、神秘的唐塔成为了郓城古老文明的象征。


   相传,这是当年玉皇大帝赐给托塔天王李靖用来降服儿子哪吒的宝塔,终究因为李靖与哪吒父子情深,托塔天王挥剑将宝塔断为三截,丢下天宫,霎时狂风四起,直刮得天昏地暗,砰砰砰,三声巨响,塔基降在了郓城,塔身落在了巨野,塔顶飘到了汶上,三县之塔,如出一辙,只有汶上古塔塔身较细且有剎顶。


   唐塔是八棱四门楼阁式砖塔,历经风雨,至今挺拔如初,巍峨古朴,塔身共7层,地表现存4层。由精美的砖雕斗拱组成塔檐,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券顶坤门,其余四面为砖雕景窗。


   塔心室和佛龛顶部,也由砖斗拱,环砌成拱顶,斗拱制作精良,层层内收,错落有致,有鬼斧神工之妙,连塔内回廊顶部,也由砖斗拱精砌而成。


    塔上自古以来居有数千只神奇的燕子,栖息在塔顶、塔身的缝隙里,小巧灵活,只有前爪没有后趾,翅膀似燕,头脚像蝙蝠,滑翔出穴,绕塔飞鸣。不远飞,不落枝,不沾地,也不随季节南迁。


   相传受过膑型的孙膑因眷恋故土,死后化为云燕,飞回了郓城故里,萦绕在古塔周围,每当夏日的早上或晚上,群燕齐飞,绕塔旋鸣,远观若云,煞是壮观,故称荒塔云燕。


    南湖郓城博物馆,郓城人精神生活的又一张名片。


   地下一层为非遗文化展示区,地上一层为博物馆通史与文物部分,二层为红色文化与老城生活、建设成就展区,三层主要展示郓城规划建设。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1414余件古董文物,其中比较珍贵的就有316件,用心感受一下它们所传承的厚重而又沧桑的历史气息吧。这里又历史文化展、红色郓城展、郓城民俗展及临时展览四部分。


    包括史前文明、商周辉煌、汉唐风貌、宋元故事、明清昌隆、星星之火、抗日斗争、解放战争、红色人物、民间艺术、地方特产、名吃、民间技艺等线条清晰,内容跌宕起伏。


   水浒文化部分更是不容缺少,在第五展厅可以看到。北宋末年,水跨郓城的梁山泊一带,爆发了名载青史的宋江起义。


   108名水泊梁山好汉,特别是72名郓城好汉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再加上梁山的头把交椅宋江与晁盖都是郓城人,所以水浒英雄文化在郓城早已遍地开花。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体验的特色,那就是沉浸式地面可互动天幕液晶隧道,全彩液晶屏无缝连接。三维视角,艺术化的展现发展历程,让人沉浸其中,感慨万千。地面采用了重力感应互动地砖屏,增加了场景的互动特效,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震撼。


   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闭馆前30分钟禁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


   05、郓城美食,让人谗言欲滴


   最后,再说说郓城美食吧,也都满满的故事。


    郓城糊粥又称糊涂,又以吕家糊粥最为人称道,入口有浓郁的米、豆香气,略有糊味。温养肠胃,特别是醉酒之人,早晨喝一碗糊粥,胃里顿觉舒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刘邦吕后发明,吕氏后人代代相传。


    具体做法如下:把小米和大豆磨成细面,兑水搅匀成糊,铁锅干烧至通红,倒入少量面糊,形成锅巴后再倒入大量的面糊,煮开即成糊粥。


    糊粥稍加冷却,表面会形成一层冷皮,但下面依然烫热,有“心急喝不了热糊涂”之说,糊粥凉透后,可用刀切成豆腐块状。相传郑板桥喝了郓城糊粥之后,挥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遂成至理名言。


    来到郓城一定要尝尝郓城好汉壮馍。


   壮馍是一种带馅的椭圆形煎制馅饼,是有名的菏泽传统美食。据传是当年水浒好汉经常食用的馍馍,方便、营养、美味,而水浒好汉多出自郓城,好汉又都是壮汉,所以称之为郓城壮馍。


    “壮馍”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做法不一样,所以风味也不同。徐州壮馍,又称“锅盔”、“锅拍”,用未发酵的面做成,厚度为1到2厘米,直径约50厘米,在平锅上炕,两面黄色,外皮酥脆。


    再比如丰县壮馍、河南壮馍、西安壮馍,基本上也是如此,只是形状上稍异,此类壮馍一般称作素壮馍。


    郓城壮馍,直径约30公分左右,皮分4层,是小麦精粉,甚至更多层,馅以鲜羊肉为主,也有素馅的,如鸡蛋、韭菜等,以葱、姜、菜蔬、香油等多种佐料搅拌合成。


   在特制的平底煎锅中进行烤制,火候和时间须恰到好处。刚出锅的壮馍,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扑鼻,鲜而不膻,香而不腻。吃上一口,回味无穷!


    郓城还有一个名吃不得不提,那就是郓城的烧鸡。


   而郓城的烧鸡又以皮家烧鸡最为有名。是郓城县侯集镇子房墓村,皮姓烧鸡专业户的传世产品,传承了百年,享誉全国。


    采用的是农家散养鸡,应用祖传老汤,祖传秘方。运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将生鸡先涂抹蜂蜜,后用油炸,再装上作料,放入香汤内蒸煮,经过五个小时二十多道工序方可出锅。


   烧鸡色泽酱红、鲜艳、刚出锅时四里飘香,它突出的特点是鲜、香、嫩、烂,味道内外一致,口感香美,有种丝滑的感觉。


   说完了吃,关于郓城的介绍也就止步于此了,希望每个来郓城的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好郓”,收获满满,能量满满!


本文标题:郓城县属于哪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