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正月十五放花灯,称为灯节,或称“ 元宵节”。这一天,人们有观灯和吃元宵的习惯。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


  元宵节到来之时,民间多有放花灯的习俗,到处灯火辉煌,宛如白昼。放灯习俗起源于汉代。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皇帝多提倡佛教,汉明帝永平年间,皇帝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以对神佛的尊敬,还于每年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举行太一神{北极星神}的祭典,寺院也要“燃灯表佛”,明帝命令士族庶民一律挂灯。此后这种佛教礼仪便流传到民间,年年上元之夜,张灯结彩,通宵达旦,这就是元宵节{灯节}的由来


  正如宋代诗人姜白石在《诗曰》中讲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花灯精巧雅致,也有很多不同作品


  《蝶恋花》、《梁元帝赋诗》、《天鹅湖》、《聚宝盆》等花灯从设计构思到工艺制作都暗含匠人的用心以及人们对春节习俗的期待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万盏花灯映乡间,火树银花不夜天”璀璨绚丽的花灯给予了观赏者无限的遐想,更给予了春节人们的喜庆与祥和。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如此优秀我们每人都应担起传承的责任!


本文标题:放花灯是什么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