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影婆娑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

  树影婆娑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

  树影婆娑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夏夜乘凉:清风明月,树影婆娑,一切都是活的丨周末读诗

  夏天的下午悠长。夕阳西下,天色向晚,暮色一点一点,沙漏般渗入空间,那是很慢,很慢。


  余晖将尽,无论在村巷,或在河滩,我常会陷入恍惚,却又清晰地感知这是个梦境。人声,水声,既近又远,树木河流村庄以及人的活动,都成为夕照中的风影。


  有时玩累了,躺下来歇息,不料竟睡着了,睡得很沉。醒来天欲暮,一种莫可名状的孤独,我不知道我在哪里,也想不起我是谁,心里好不难受。


  撰文丨三书


  仲夏苦夜短


  明,宋旭《清吟消夏图》。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永日”“永夜”,如此命名夏昼和冬夜,既虚幻又真实,永不仅是长,而是比长更长,可以长到永远。夏之日,冬之夜,无法用小时分钟度量,那种漫长,长得简直没有尽头,一分钟可以长过一生。


  《诗经·唐风·山有枢》里有“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且以永日,这句诗超越字面意思,因为人生苦短,所以诗人在吟唱中,哀叹且劝勉,呼吁对方聊且为欢,让这一天成为永恒。


  杜甫写《夏夜叹》,开篇即有压迫感,这种感觉来自白日漫漫,即“永日不可暮”。天气太热,无处可躲,只能忍受,盼着早点日暮,暑热可以些许消散,然而白昼却是永无尽期的样子。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安得”就是没有,是心中强烈的愿景,现场没有,但当他写下甚至想到这一句时,想象中的风即刻吹起,长风万里,从看不见的远方吹来,飘摇吹动他的衣裳。


  暮色终于降临,月亮出来了。“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昊天,即广大无边的天空,《尔雅·释天》曰:“夏为昊天”,夏季万物盛壮,其气昊昊,故曰昊天。华月,皎美的月亮,若颠倒词序,改成“月华”,则是月色皎美。对语言的感觉和把握,即在此微妙处。月光疏疏,洒落林薮。


  地面和屋宇的日晒气渐渐敛去,打开轩窗,南风拂面。“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仲夏之夜,好不容易凉快了些,可是夜晚太短,且不够黑,像两个白天之间透明的衔接,短到还没入睡又听见鸡啼。


  六七月的白夜,没有烛光也可以读书,况有月亮,古书的字印得很大。杜甫今夜没有读书,太热了,读不进去,他读的是更博大的自然之书:“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蚊虻飞虫,夜晚对于它们不是夜晚,也许是灿烂的白昼,是它们狂欢的一生。“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这里有一种众生平等,又有一种无明。


  羽虫微物,却能自得其情,自适其性,它们皆不落人类战争的劫数,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垂泪。那是安史之乱期间,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战火不熄,时局动荡,杜甫从洛阳回到华州,窗下纳凉之际,遥想前线战事,“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这么热的天,士兵还要日夜操练,又该如何煎熬。下面十二句,杜甫一番热肠,他想象士兵的痛苦,想象他们竟夕习刁斗,喧呼震野,越想越烦躁,忽焉听见城北悲笳声起,鹳鹤号翔,天又将大亮。


  桥南柳外好乘凉


  明,佚名《苍鹭莲花图》(局部)。


  《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日酷热,凉不易得,即使到了夜里,也还是热,若要凉快些,你得去追,去觅。杨万里《夏夜追凉》诗曰:“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这首诗耐人寻味,尤在末句“时有微凉不是风”,从竹深树密虫鸣处,断断续续,悄递微凉,却不是来自风。


  杨万里是静觅,秦观是携杖去追。“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他拄着手杖,一直追到河边,桥南柳外,最是纳凉的好地方。


  倚在胡床上,把自身安顿好了,热渐退,夜渐深。此时并无睡意,但见明月如镜,船上有人吹笛,笛声参差,嘹亮悠扬,天上地下,一个华严世界被打开,没有思心徘徊,亦没有古往今来。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夜静风定,月华无声,池上莲花,清香自溢,与潮汐般的暑气,皆仿佛夜的千言万语。


  想起前些日子,父亲说起早年,三伏晚上太热,临河的村子,人都逃到河边去,虽然那里蚊子多,旷野的风总要凉快些。这也算是追凉。那时河滩全都种瓜,香飘十几里,父亲说他有时就睡在瓜地里,有时睡在大桥上。


  我听他讲说,想见那些画面,总有世事如梦之感,就像在听故事,像在古代笔记中读到的片段。那些场景真的发生过吗?不过四十年,那样的暑夜,那样的河滩,全都消失不见,甚至河也不是原来的河了。


  父亲对现在的生活没有不满,衣食丰足,住房宽敞,厨房有冰箱,房间有空调。身份证上把他的生年写早了一年,他也很高兴,可以提前一年领养老金,还有民间自古尊长者,乡人不畏惧年龄。


  但我发现他越来越喜欢回忆过去,回忆他走夜路,回忆他和村人一起伐树,回忆河滩的瓜地。老年人有怀念往事的嗜好,父亲却未必出于这个原因,他是在追忆大地上的幸福,我知道这一点,因为听他讲的时候,我也深深地被那些幸福召唤。


  清风明月一味凉


  南宋,夏圭《夏山避暑图》。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北宋时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南楼在蛇山上。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鄂州曾登南楼,据《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石头城事变,朝廷倾覆,庾亮与温峤投奔陶侃(陶渊明的祖父)求救,前夕在船上侧闻陶侃说就是杀了庾亮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谢罪,惶急之中,庾亮无计可施,在温峤劝说下,他硬着头皮去见陶侃,不料陶侃看到他风姿俊朗神貌非凡,当即改变了态度,二人剧谈竟日,爱重顿至。由于这段佳话,后世于鄂州复建南楼纪念庾亮。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以谪仙自称,内心渴望出世离尘,秉性却很认真,与世多违,贬谪西南长达六年之后,他流寓鄂州,等候命运安排,结果等来的是被流放至更荒远的宜州(在今广西)。


  在鄂州的这天晚上,登南楼四望,他豁然开朗,宠辱皆忘,置身于一个澄明的清凉世界。诗题“书事”,即就眼前事物抒写当下感受。“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虽在夜晚,因为有月亮,只见山光接水光,一片光明,辽阔水上弥望芰荷,风送十里荷香。此时此刻,无论是谁,无论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可能都会忽然领悟:忧患乃身外之物,天地有大信,山河自安稳。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清风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与客在长江上泛舟,欣然得其所适,黄庭坚的“无人管”正是无尽藏之意。凡是伟大的存在,如日月,如清风,非人所得而私,又尽可为人所私,正因不可被任何人独占,所以才可被每个人享有。


  黄庭坚诗宗杜甫,讲究修辞,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由此开江西诗派。这首《鄂州南楼书事》,却清新如流水,散行而无拘,体近情遥,写眼前景,寓弦外音,有如李太白遗响。


  三国时期,蛇山称江夏山,北魏时称黄鹤山,历代各有名称。蛇山得名于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州城之东隅石城山,山缭绕如伏蛇。”后世袭用。蛇山上楼阁众多,最著名的是黄鹤楼,耸立于山巅,我也曾登临过,作为众多游客中的一个。远眺浩渺长江,耳畔营营嚷嚷,你会有一种滑稽又解脱的感觉,历史仿佛是捏造的,而你的个人经历根本不算什么。


  是的,这首诗比黄庭坚真实,渔樵闲话比史学家的研究,更与一代豪杰为知音。我常怀想暑夜村人乘凉,手摇芭蕉扇,说着地里的庄稼、今年的收成,以及十里八乡的奇闻,长者喜欢讲前朝后代事,笑谈中的历史人物,都好像是今天的人,与我们并无时代间隔。那种乘凉的氛围,儿时令我痴迷,天上有月亮,风一阵阵吹过,地上树影婆娑,大家无论说什么,全都是活的。


  /三书


  编辑/张进 何安安


  校对/杨利


  树影婆娑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如何用成语优雅地描述瑟瑟的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文学艺术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无论是诗词还是成语句子,无论是高雅还是世俗,都有着文化气息,就连那些不可描述的事情,都有优美的成语来表达。【文章被判定为引发不良的内容了,所以只能删改去掉敏感词了】


  云和雨在古代有着特殊的含义,当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代表着两人之间羞羞之事,尤其是以巫山云雨的典故最为有名。


  相传,楚襄王游览巫山的时候,一天睡着了,在梦中遇见了一个仙女,于是就宠幸了这个仙女,临别时仙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因此早上还好是“朝云”,晚上是“雨暮”,而成语云朝雨暮来形容羞羞之事,也被流传了下来。


  水中有鱼,而鱼儿离不开水,鱼和水是最为亲密的关系,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申为亲密非凡的男女关系,在元朝王实甫《西厢记》里写道:小生到得卧房内……同谐鱼水之欢,共效于飞之愿。


  也许,这个成语在古代早些时候只是形容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但是在现在看来,就是指特定的场景了。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繁花盛开,花丛中蜜蜂开始狂舞起来,蝴蝶也迷乱起来,蜜蜂与蝴蝶翩翩起舞,表达着狂热的喜欢。因此这个成语也表达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大多数是不正常的关系,且行为不端。


  著名的一本名著《某某梅》里有写“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但是再思考一下,女为悦己者容之后呢,当一个女子精心化好妆之后去找心仪的男子,不会只是为了见一面吧,见面之后肯定要发生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了。


  搓粉抟朱也是这个意思,脸上擦上粉脂,染好朱唇,来等待那个人。因此这个成语也用来比喻两个人之间的事了。元·无名氏《女真观》里说,“吾平生冰雪玉洁,尽今霄搓粉抟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已经是晚上了,在月光的照耀下,树影婆娑,花园里的阴影下,两个人偷偷地出来幽会,情真意切,你侬我侬,这样的场景下,充满着浓情蜜意的画面感。


  这句成语本来是指两个人出来幽会的地方,引申为男女之事。《西厢记》里说,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烟花柳巷,风月场所,这样的地方往往都是只有一个通用的名字:青楼。古代的纨绔子弟以及一些公子最喜欢的地方,古人也往往用“不懂风月”来调侃不解风情的人,因此,烟花风月特指某种场所,因此也引申为两个人之间的事了。


  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烟花妙部,风月名班,生长在旧院之中。”


  古人们大多还是含蓄的,一些比较羞羞的事,都能通过比较文艺的成语或诗词来表达,既优雅又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树影婆娑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

  树影婆娑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光影斑驳树影婆娑什么意思

  

  2.树影婆娑什么意思?

  

  3.树影婆娑什么意思拼音

  

本文标题:树影婆娑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