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谢浩男与父亲谢岳DNA比对成功,3月14日,父子两人相认,并被众人所熟知。


  没想到,认亲刚过去一个多月时间,这场令无数人感动的戏码就成了流量密码。


  没错,谢浩男一家也没能免俗,寻亲成功后,她们想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直播带货。


  谢浩男妈妈许健华,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早早就跑到杭州学习,只为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25年4月19日,许健华首次开启了自己的带货之旅。


  不负众望,直播开启仅半个小时,许健华直播间的观看人数就突破10万,账号单日涨粉突破50多万,销售额更是直接破亿元。


  许健华的成功绝非偶然,并不是说,她的选品有多成功,而是她的人设属实惹人怜惜,让人十分同情。


  除此之外,许健华还在直播间穿插了很多温情戏码,儿子女儿现身直播间给妈妈助力……


  一幕幕温情的戏码,看得一众网友潸然泪下,情绪十分亢奋,这个时候,喊出123上链接之后,相信没有几个人可以保持理性。


  而且,类似的情景还不止一出,好像每隔几分钟就能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整个直播过程中,交叉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心疼”和“炒作”。


  由此可见,面对这样的寻亲带货戏码,网友已经从同情逐渐转变为麻木。


破亿销售额的背后,网友究竟在为什么买单?

  这场流量狂欢的背后,本质上是“公众善良”被资本量化的结果,而公众之所以选择买单,也仅仅是因为谢浩男母亲的“故事”足够出彩。


  婚姻失败、老公不负责任、独自抚养女儿长大、寻亲之路的艰难险阻……


  这些故事,随便挑一点细节,好像都能洋洋洒洒书写一堆文章,如果有专业团队辅助,轻而易举就能创造一大堆让人潸然泪下的台词。


  很显然,谢浩男母亲选择直播带货绝非偶然,而是早有预谋的结果,在她的背后可能还有几个团队运作。


  网友卖卖卖的热情,初衷仅仅只是让善良延续,以此来扩大事件的影响力,从而帮助更多的寻亲的家庭。


  殊不知,经常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寻亲家庭,往往是最幸运的一批。


  而那些默默无闻,影响力不大的寻亲家庭,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苦难故事“商品化”

  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权指责那些“寻亲家庭”以直播带货的形式“消费苦难”。


  毕竟,寻亲之路势必会让部分家庭陷入贫困,找到亲人之后,直播带货可能是他们唯一的致富密码。


  但是,过度消费公众的“同情心”,无休止的贩卖苦难,将精心策的“故事”当成流量密码,无疑是在消耗公众的善良。


  许健华的经历,固然值得同情,她的寻亲之旅,也应该被公众所熟知,但是苦难不是商品,也不应该成为敛财的工具。


  孙卓、解清帅、谢浩男,这些在寻亲圈子里比较出名的人物,在寻亲成功后,他们的家属基本都进入了直播带货行业。


  难道,寻亲几十年,仅仅只是为带货做准备吗?


寻亲故事成“商业燃料”,谁为苦难买单?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一旦有利可图,就会让很多人趋之若骛。


  按常理来说,寻亲是纯粹的不应该牵扯太多的东西,但是自从有了寻亲成功,通过带货赚的盆满钵满的表率之后,很多人都产生了以自己的寻亲故事赚钱的想法。


  有专业团队为了盈利,不惜批量炮制“寻亲故事”,甚至伪造DNA报告,将人间悲剧变成流水线产品。


  部分家庭,甚至刻意延缓寻亲进度来维持账号流量,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更极端的案例中,还出现“租借被拐儿童配合演出”的高端操作,彻底异化了寻亲初衷。


  而在寻亲圈子中,更是有人传言:“一个完整的故事值千万GMV”。


  许健华故事充满了艰辛,没有找到儿子之前,她送快递维持生计,独自抚养女儿的艰辛,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心疼。


  可是当“苦难”沦为商业符号时,一切似乎都变味了。


  如果寻亲故事沦为商业燃料,化成一声声:“123上链接”的呐喊,公众的同情也将在一次次带货中被消磨殆尽。


认亲带来的流量是否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许健华直播带货,不应该成为道德批判的靶心,但是“贩卖伤痛”也不应该成为寻亲成功以后的主流操作。


  毕竟,相比于找到孩子的家庭,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家庭很值得关注。


  而且,公众的善意,也不应该只限于卖卖卖的狂欢。


  其实,寻亲成功带来的泼天流量,除了带货满足自身的利益,或许也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寻亲成功的家庭,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流量,帮助那些还在寻亲路上的家庭,还可以通过带货赚到的资金,成立寻亲互助基金,给予因为寻亲陷入贫困的家庭提供帮助。


  这样不仅可以让公共善意继续传递,还能给正在寻找亲人的家庭带来更多希望。


  苦难不值得歌颂,也不应该被制作成相应的故事明码标价。


本文标题:谢浩男妈妈直播带货,销售额破亿,网友究竟在为什么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