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美院一位聋哑女大学生宸玥,凭借着令人惊艳的外貌火爆全网,“美院聋哑女生因长相太完美被质疑”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视频中的宸玥,拥有着宛如精修建模般的面容,大而明亮的眼眸、小巧精致的嘴唇,五官比例近乎完美,整体形象精致得如同从二次元世界中走出的人物,以至于不少网友惊叹她美得像AI,美得太不真实,甚至有人怀疑她是“科技脸”“医美过度”。


  


  然而,当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她的外貌时,却忽略了她身上更值得关注的闪光点。宸玥身为聋哑人,却克服了重重困难,凭借自身努力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她的校友透露,宸玥为人友善,在运动会当天,面对众多同学的拍照请求,她不仅没有丝毫厌烦,还总是轻轻点头鞠躬回应,积极配合。


  


  面对网络上的种种质疑,宸玥没有选择沉默。她曾多次发长文回应,大方承认自己接受过加深加宽双眼皮、鼻子磨平驼峰、填充苹果肌三个医美项目,另外还植过发 ,并晒出从小到大的成长变化照片,其中包括素颜穿校服的模样,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真实。同时,她也明确表示,不希望因聋哑身份被同情,更没有拿聋哑身份炒作,只是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大家对聋哑人群的看法,为聋哑人群争取更公平的待遇。


  


  这一事件背后,映射出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问题。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美本应是多元且包容的,不应该被单一标准所定义。可如今,当一个人的美貌突破大众对“自然美”的常规认知,就容易被贴上各种负面标签。无论是天生丽质,还是后天通过医美手段提升颜值,又或是借助照片、视频美颜,每个人追求美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部分网友仅凭外貌就对宸玥妄加评判,这无疑是一种审美霸凌,我们何时才能学会欣赏个体间的差异,而非急于审判?


  


  此外,人们对待残障群体的态度也存在偏差。很多人对残障群体的关怀,要么是过度怜悯,将他们视为弱势群体,给予居高临下的同情;要么是刻意忽视,表面追求平等,却对他们面临的现实困境视而不见。宸玥“不希望因聋哑身份被同情”的态度,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真正的包容是平视,是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在才华、品格、努力等方面值得被同等看待,不需要依靠“励志人设”来获取关注。


  


  再者,毫无根据就猜测宸玥是“医美脸”,这是一种恶意推定。当人们无法用常规思维去解释某种超出认知的美时,就习惯性地用偏见去填补认知空白。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对女性外貌的过度苛刻:女性若是不施粉黛,便被要求“天然去雕饰”;一旦妆容精致或是外貌出众,又会被指责“虚假”。如果仅仅依据外貌就去评判一个人的人品,那我们与那些以貌取人的人又有何区别?真正的文明社会,应该是关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而非仅凭外表就去臆测其道德方面的问题。


  


  宸玥的“AI美貌”是当下社会审美观念的一个映照,她的聋哑身份则体现了社会的多元性,而她面对争议时的从容回应,更是对种种偏见的有力回击。在讨论她的事件时,我们需要反思:是否真正以平等视角看待她的整个人格,还是仅抓住某一特质就以偏概全?只有摒弃那些先入为主的标签和偏见,才能让每一个人,无论美丽或平凡,健全或残障,都能在一个不被无端审判的自由环境中生活。


本文标题:聋哑女大学生因“AI美貌”走红,我们该如何看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