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译文: 曾子生病时,孟敬子来探问,曾子说:“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是善良的。上位者要重视的问题有三个:举止与态度要有威严,如此可以使自己避免粗暴与怠慢;神情要断专,如此可以使自己容易表现出诚信;言谈优雅,如此可以使自己避免庸俗与狂妄。至于礼仪方面的细节,自有主管其事的人去负责。”解读: 君子所应该注意的三件事,是曾子透过孟敬子探病时,一方面向孟敬子提出建议,一方面向全天下有志成为君子的人传播他的心得。流传至现代社会,仍然是人际关系的互动要诀,不能够不重视。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就是人的仪态、风度,要从学问修养来慢慢改变自己,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前面说过的“色难”就是这个道理。暴是粗暴,慢是傲慢,人的这两种毛病,差不多是天生的。尤其是慢,人都有自我崇尚的心理,讲好听点是自尊心,但过分了就是傲慢。傲慢的结果就会觉得什么都是自己对。这些都是很难改过来的。经过学问的熏陶,粗暴和傲慢的气息,自然化为谦和、安详的气质。 “正颜色,斯近信矣”。颜色就是一个人的神情。前面所说的仪态,包括举手、投足等站姿、坐姿,一切动作所表现的气质;“颜色”则是对人的态度。例如同样是答复别人一句话,态度上是诚恳,至少面带笑容,不要摆出一副冷面孔。“正颜色,斯近信矣”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现在社会上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要想做到一团和气,就必须内心修养得好,慢慢改变过来。 “出辞气,斯远鄙背矣”。所谓“出辞气”就是谈吐,善于言谈,“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是一个人学问的自然流露,做到这一步,当然就可以“远鄙倍”了。 西方社会,大多以个人主义为主;日本社会,普遍重视集体主义。中国社会,显然两者都不是。我们在某些时候,十分偏向个人主义;某些时候,却特别重视集体主义。我们其实是交互主义,交互主义讲求“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就要先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自己以礼对待他人,别人才会以礼回应,一直到现在社会,依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共勉。原创 慎语藏锋 慎语藏锋


本文标题:鸟之将死其鸣也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