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作者简介
萧红原名张廼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哈尔滨)。少年时萧红为求学而离家出走,后因大洪水而从哈尔滨到青岛再到上海,又旅居日本一段时间,在这过程中萧红陆续完成自己一些重要的作品。沪战爆发后她不得不再次迁徙,前往武汉,后又至临汾任教,因战乱又抵达西安,返回汉口与端木蕻良结婚,后又为避难转居重庆,最终前往香港。萧红的一生颠沛流离,体味了中国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巅峰之作,以连载的方式完成于萧红居住在香港这段时期。客死异乡年仅31岁。
第一章:呼兰小城
呼兰河小城里的人们,一年四季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地活着,那地方冬天是极冷的,大地冻裂了许多口子,人的手背冻裂了许多口子,男人的胡子上结了冰溜,小狗冻得夜夜叫唤,甚至: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之夜,房门被封上了。本已很艰难的普通人的生计就更为艰难,可有什么办法?还不是该干嘛干嘛。该卖馒头卖馒头,该卖豆腐卖豆腐,该赶大车赶大车。呼兰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十字街上有着饰店、布店、油盐店、菜店、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东二道街上有火磨,有学堂,有碾麻房、豆腐房、染缸房、扎彩铺,还有一个大泥坑。
大泥坑有五六尺深,冬天结了坚实的冰,车马行人通行无阻。它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季,下雨有水,无雨有泥,淹鸡淹鸭,陷车陷马,居民们热热闹闹地说长道短;便宜的瘟猪肉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是淹猪肉,然后心安理得地吃下去:年年如此,没有人想去改变这一切。卖豆芽菜的王寡妇的儿子被淹死了,王寡妇疯了,疯了的王寡妇仍然忘记不了自己的悲哀,时不时地在庙台上狂啸一场,然后仍然卖着豆芽菜,仍然平静地活着。
第二章:呼兰河人精神上的盛举
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的盛举跳大神,跳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会。这些盛举只有跳秧歌是为人的,其余都是为鬼的。
跳大神是因为有鬼通过跳神把鬼打发走;野台子戏是唱给龙王爷看的,酬谢它普降甘霖使五谷丰登;七月十五放河灯,是把灯放给冤魂怨鬼,让他们顶着灯去托生;四月十八是去庙里烧香磕头的祭鬼,以求不被恶鬼打扰、生活宁静安详,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
第三章:祖父
祖父喜欢小孩子,小孩子们也很喜欢他。祖父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祖父,喜欢和祖父一起在后园里弄这弄那。祖父整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带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每当我被抱到祖母的炕上时,喜欢用手指捅破她的窗户纸,有一次,她见我上了炕就事先埋伏在窗外,我刚一捅她就用针刺痛了我的手指,我记住了,从此不喜欢她,虽然她也给我好吃的。
后来祖母死了,我便和祖父学诗,祖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学诗之外,祖父给我弄好吃的,烤过落井的小猪和鸭,烤小猪很好吃,鸭子更好吃。这些我都记住了。
第四章:我家的房客们
1、养猪的人:屋里屋外,大猪小猪、猪槽猪食,往来的人也都是猪贩子,连屋子带人,气味都非常不好。
2、拉磨的人:大家当面背后都叫他冯歪嘴子,他为碾磨房的老板打工,一天到晚在磨坊里打着梆子赶着小驴拉磨,那屋里有一个小炕,冯歪嘴子就住那里,到了冬天,小驴就和他一起住那里。
3、漏粉的人:几个穷苦的人以漏粉为生,租不起好房子,只捡这不防寒不防雨还歪歪斜斜岌岌可危的草房子来住,他们常常是一边工作一边唱歌。他们并非有超乎寻常人的神通和勇敢,只是没有办法,苦中作乐罢了。
4、赶大车的人家:这家人姓胡,原本是外地人,祖孙三代八口人,老祖母常年累月地病着,摊在炕上了,儿子媳妇们并不延医问药地医治,只是隔三差五地出点钱跳跳大神来表表孝心,二儿子二儿媳大孙子大孙媳妇一家四口,大儿子大儿媳二孙子一家三口,因大儿子家的男孩子出生晚、年龄尚小,所以并未娶亲,但也订好了一个团圆媳妇,团圆媳妇就是童养媳。
我家的出租房及房客:养猪的人租了六间破房子,把三间碾磨房转租给了磨坊老板,老板把一间厢房当工作间兼驴圈兼磨官儿冯歪嘴子的卧室;漏粉的租了三间草结构危房,赶大车的老胡家租了草房子旁边的小偏房。
第五章: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个子高,梳着大辫子,脸色黑黑的,话不多,整天乐呵呵的。到老胡家没多久,就开始挨打了,不分昼夜的,被打得连哭带叫,邻居们大多不予以同情,还火上浇油:早就该打的,哪有这么不害羞的团圆媳妇,坐时笔直,走路风快,那么高的个子,大眼睛骨碌骨碌地转。据她婆婆说:她打小团圆媳妇是想来个下马威,可是,那孩子却并不就此屈从,拧她她就咬你手,再打就说要回辽阳。
从此,这大院里天天有哭叫声。祖父到老胡家说了几回,让他们不要打那小女孩子了,说她还小,不知道什么的,有点差错教导教导就行了,老胡家不听。到了冬天,老胡家又开始请人跳大神,这次不是为常年瘫在炕上的老祖母,而是为小团圆媳妇,因为老胡家认为她生病了。
(一)病因及症状(或表现)
被打了一个多月,有几次是被吊在大梁上鞭打,被用烧红的烙铁烙过脚心。
夜里睡觉时,会忽然坐起来,看了人她会害怕,她的眼睛里边老是充满了眼泪。一天一天地黄瘦,水饭不思,睡觉的时候一惊一乍。
请人跳神来给她赶鬼驱魔,这法子似乎并不见效,小团圆媳妇的病日似重似一日,于是各种热心的善良的良方妙法就都出现了。
(二)所使用的良方妙
1、猪肉半斤、黄连二两,一并切碎,用瓦片焙好碾压成面儿,分成五包,每次一包,冲水服用。提供人:西院杨老太太
2、车前子二钱、当归二钱、生地二钱、紫河车二钱,……红糖二斤提供人:"李永春"药铺前任厨子,因和一个妇人吊膀子而最终人财两空,目前已是个半疯。
3、抽帖儿:通过抽帖儿来占卜福祸吉凶,每帖十吊钱,抽到好帖儿,只管欢天喜地地坐等其成,抽到坏帖儿还可以另掏钱化解。提供人:一个自称"云游真人"的外地人。
4、大神打鼓、公鸡、这大缸滚烫的开水、当众脱衣洗澡、连洗三次。提供人:跳大神的那人。
5、烧替身:给纸人穿上真衣服,打扮成病人的样子,用人抬到坟墓区,放进一个事先挖好的大土坑里烧掉。
(三)治疗效果:十二岁的小姑娘夏天来到老胡家,没到第二年的二月就死了。
第六章:有二伯的生存智慧
我家的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伯在,才守住了家。
1、给他吃他不吃,"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不给他吃他骂街,"他妈的……王八蛋……兔羔子,有猫狗吃的,有蟑螂、耗子吃的,他妈的就是没有人吃的……兔羔子,兔羔子……"
2、最忌讳别人叫他的乳名"有子",若是小孩子,当时他手里有什么就用什么东西打过去,直到孩子们改口叫他"有二伯"、"有二东家"、"有二掌柜"、"有二爷"。老厨子最会逗他,"我看你这二爷一丢,就只剩下个有字了,有字和有子差不多,有二伯就翻脸了,和老厨子骂起来;老厨子也会哄他,“?有二爷,我看你的头上去了个有字,不就只剩下二爷了吗?"有二伯就笑逐颜开了。
3、在我面前充勇敢,常常向我夸说在日俄战争时他如何如何胆大;可是当他和祖父提起时,他就胆小了,有时候还哭起来,说那大马刀闪光湛亮,洋人骑在马上乱砍乱杀。
4、有二伯很贫穷,他居无定所,哪有地方就在哪住。他的行李破破烂烂的,一掀被子就从被角往外流棉花,一抡枕头就往外流荞麦壳。他的鞋子,不是掉底就是缺跟,他没有体面大方的衣服,走在街上,都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人,也不知道是耍猴的还是讨饭的还是种田的。但是,他走起路来,却是端庄、沉静,脚跟有力,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
5、有二伯偷东西,我也偷,老厨子也偷,因为有二伯偷得多,家里一丢东西就赖上有二伯。
6、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死了连个添坟上土的人也没有。人活一辈子是个白活,到了归终是一场空……无家无业,死了连个打灵头幡的人也没有。"
7、有一次父亲打了有二伯,有二伯又是上吊又是跳井地闹腾,都成了儿歌了,"有二爷跳井,没那么回事。""有二伯上吊,白吓唬人"。以后有二伯再跳井、上吊也都没人看了。有二伯便发掘出来了泄愤的新渠道。三更半夜的,他不睡觉,数说自己在跑毛子时,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家守家守业的劳苦功高,"到如今,吃得饱穿得暖,前因后果连想也不想了,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良心长在肋条上了。"
有二伯妙语录:
- 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
- 穷人不观天象
- 臭泥子滚石头越滚越臭
- 有钱三尺寿,穷命活不够
第七章:磨官儿冯歪嘴子
磨官儿冯歪嘴子和我家里的人相处很融洽,老厨子爱和他开玩笑,有二伯爱和他谈天,我经常把菜园里的菜摘给他,祖父也经常给他帮助。
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不以为意,只是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爱护他的女人和孩子。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东邻西舍都以为他完了,困境已经把他击穿了,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在这个世界上,他觉得他一定要生根的。
好句积累:
1、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2、 他们都像最低级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的水分,土壤,阳光甚至没有阳光,就能够生存了。生命力特别顽强,这是原始性的顽强。
3、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 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 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
4、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 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5、 呼兰河的冬天: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着严寒好象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这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
6、他们自己挣扎,挣扎到没有力量的时候就很自然地沉下去了,其实也或者越挣扎越沉下去的快。
7、但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稀里糊涂的过去了,也就过着春夏秋冬,脱下单衣去,穿起棉衣来地过去了。
8、从头到脚,无处不哆嗦;哆嗦了一阵之后,又开始打站。她闭着眼睛,嘴里边叽咕着。
9、河灯从几里路长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过来了。再流了很久很久才流过去。
10、她嘴里虽然是这样说,但她又在光天化日之下得意中看到这东西,也似乎给了她一些回忆的满足。
11、铁苞米比真的苞米大了很多。看起来非常壮,似乎可以打死一个人。
12、说那小团圆媳妇如果再去让他出马,她的命就难保了。所以请不少的二神来,设法从大神那里把她回来。
13、那老厨子不听,还是笑嘻嘻地说。我就下地把老厨子硬推出去了。
14、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15、到了如今,吃得饱,穿得暖,前因后果连想也不想,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读后感:
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悲从中来。我真为书里面的人物感到悲哀,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活着,从来没有任何变化,生活中也没有色彩和花样。周围的人又是那么冷漠和遥远,每个人之间仿佛都隔着一堵厚厚的墙,这样压抑着环境怎么能生活下去呢?这样的生活又是为了什么呢?
从作者的笔下,我看到了作者无声的哭泣和呐喊,似乎想唤醒那些麻木的心灵……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小团圆媳妇那一章,看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和萧红同样大的一个女孩,也就12岁。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在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小说中另一个让我佩服的人物就是冯歪嘴子,他是个敢于追求又敢于抗争的勇敢者,当不幸降临,他失去了最爱的妻子还要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左邻右舍都说他这回可非完不可时,他却照常地活在世界上,照常地负起他那份责任。他就像是注入呼兰河小城的一股新鲜血液,让人振奋,让人改变,让人不向命运低头。
本文标题:《呼兰河传》简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