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求雨" 摆拍撞上乡村治理:一场流量狂欢背后的基层困境
近日,广西东兰县花香乡一段 "村民集体求雨" 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视频中,数十名村民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香烛跪拜祈雨,配上 "干旱肆虐颗粒无收" 的文字说明,迅速点燃公众同情心。然而,乡政府连夜核查后通报:该视频系个别网民为博流量摆拍,实际旱情已通过人工增雨和送水抗旱得到有效缓解。这场荒诞的 "数字苦情戏",恰似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乡村治理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的深层矛盾。
一、摆拍背后的三重焦虑
- 流量焦虑:在短视频平台,"贫困"" 苦难 "等标签往往能撬动巨大流量。据法治网舆情中心监测,2023 年涉及乡村摆拍的舆情事件同比增长 37%,其中 62% 的案例通过虚构" 弱势群体困境 "牟利。此次花香乡摆拍者深谙此道,利用" 求雨 "这一极具画面感的民俗符号,配合" 干旱 "这一社会痛点,短短 48 小时内获得超百万次播放。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摆拍已形成产业链 —— 从剧本撰写、场景布置到后期剪辑,甚至出现专业" 助拍 " 团队。
- 政绩焦虑:尽管此次摆拍主体是网民,但基层干部的考核压力不容忽视。《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调研显示,83% 的乡镇干部反映 "痕迹主义" 严重,26% 的考核指标与实际工作脱节。在东兰县,2025 年 2 月气象部门已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消防部门也持续开展送水抗旱,但个别干部仍可能因 "抗旱宣传不力" 被问责。这种压力传导到民间,便催生了 "摆拍式政绩" 的变种。
- 文化焦虑:摆拍视频中刻意强化的 "原始求雨" 场景,实质是对乡村文化的符号化消费。在施秉县黄古小学的支教案例中,扎染技艺被转化为 "非遗体验",成为城市人眼中的 "文化奇观"。这种文化误读在短视频时代被放大,使得真实的乡村面貌被简化为 "落后"" 迷信 " 的刻板印象,反而加剧了城乡认知鸿沟。
二、摆拍事件暴露的治理短板
- 舆情应对能力不足:从视频传播到官方通报,中间间隔近 48 小时,给了谣言滋生空间。对比安徽阜阳 "家暴摆拍" 事件,当地警方 24 小时内完成调查并公布监控证据,花香乡的舆情处置显然缺乏预案。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基层干部普遍缺乏新媒体素养,面对 "标题党" 和 "反转新闻" 时,往往陷入 "越描越黑" 的困境。
- 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滞后:东兰县虽已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但在舆情监测、信息公开等领域仍显落后。反观广州天河区构建的 "技防 + 人防 + 共治" 体系,通过智能监控实时预警、志愿者团队快速响应,将舆情处置时间压缩至 2 小时内。这种差距背后,是数字乡村建设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多重短板。
- 传统与现代治理理念冲突:摆拍视频中呈现的 "求雨" 仪式,本质是传统民间信仰与现代科学精神的碰撞。在新疆乡村治理实践中,通过 "积分制"" 清单制 " 等创新手段,将移风易俗纳入基层治理体系。而花香乡显然缺乏类似的文化引导机制,导致传统习俗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成为流量牟利的工具。
三、破解摆拍困局的治理密码
- 构建 "三治融合" 新格局:自治层面:推广 "村民说事"" 接诉即办 " 等机制,让村民参与抗旱救灾、舆情监督等事务,将摆拍动机转化为共建共享动力。法治层面:参照《网络安全法》和《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摆拍造谣者实施 "账号封禁 + 行政处罚 + 信用惩戒" 三重打击。德治层面:开展 "文明乡风建设工程",通过村规民约、道德讲堂等载体,培育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媒介素养。
- 打造 "数字乡村" 新基建:建设基层舆情监测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抓取涉乡信息,对 "干旱"" 求雨 " 等关键词设置预警阈值。完善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政务新媒体、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定期发布抗旱进展、气象预报等权威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培育 "乡村网红" 队伍:扶持本土创作者,用真实镜头记录乡村振兴实践,以 "正能量流量" 对冲摆拍乱象。
-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破除 "痕迹主义":将抗旱实效、村民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减少对台账、照片等形式要件的过度依赖。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因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完成的 "硬指标",允许基层干部说明情况,避免 "唯结果论" 催生造假行为。强化数字治理能力培训:将短视频运营、舆情应对等纳入基层干部培训课程,提升其新媒体时代的治理能力。
站在东兰县花香乡的土地上,新修的水利设施在阳光下闪烁,智能气象站实时监测着土壤墒情。这场摆拍闹剧终将落幕,但留给乡村治理的启示却愈发深刻:当传统民俗遭遇流量经济,当基层治理碰撞数字浪潮,唯有构建 "三治融合" 的现代治理体系,才能守护好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毕竟,真正的乡村振兴,既需要科技的 "硬实力",也离不开文化的 "软实力",更需要治理的 "巧实力"。
本文标题:当 "求雨" 摆拍撞上乡村治理:一场流量狂欢背后的基层困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