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时节。行走在江南古城的沿湖路上,沐浴着和煦的春光,静观着洋澜湖畔嫩绿的垂柳,我不知不觉又想起了曾经居住在沿湖路边南浦新村的“养浩斋”主人叶贤恩。


  时光匆匆,日子过得真快!


  转眼间,叶贤恩从前年的腊八节辞世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联想到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驱车上东门》中所写“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如此身历心受,与今人所体悟的应为同感。


  叶贤恩匆匆离去时,年近九十,他的人生履历十分丰富。无论是旧时幼小因家贫饥寒,还是后来漫漫人生路上艰辛求学、从教,乃至从政,业余写诗撰文,晚年又不断为湖北名人著书立传,且成果丰硕,他都倍加珍惜岁月长河中的每一段人生韶光。他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称得上是官员中的文人,又是文人中的官员。即便在退休之年,他仍坚持践行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诲,从不虚度时光,为了积累人文写作素材,弘扬传承中华文化,竟雄心勃勃在全国走访了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个市、县,访问了数百家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及相关政协文史委等诸多单位,仅记下的笔记就多达30余本。他早年在大学曾做过朱祖延、冯永轩等荆楚社科名家、名师的学生,受过耳濡目染的良好熏陶,骨子里充满了读书人的坚毅和书卷气。


  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一个人渐渐涵养了强大的精气神,树立了崇高的价值观,自然也就会爆发出不同凡人的正能量。叶贤恩平生从政之余和退休之年在家里书房坐的时间最多,他酷爱读书,也立志著书,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养浩斋”,他就是要利用人生的闲暇通过勤勉读书、写作来“养浩然之气”。多少年来,在他家的“养浩斋”里,也常常有高朋满座,谈笑风生,既有远道而来拜访他的学人专家,又有各地慕名而来采访他的传媒记者,还有与他心灵息息相通的各路文朋诗友。也就是在他的“养浩斋”里,他不仅写作出版了《养浩斋诗稿》《养浩斋诗文集》,而且还编撰出版了《湖北名人》《湖北廉吏传》《黄侃传》《熊十力传》《庞安时传》《李时珍全传》《陈沆传》等一千多万字的名人传记。


  如今,沿湖路南浦新村的“养浩斋”主人叶贤恩已经渐行渐远,他再也不能回到这里伏案读书写作。昔年,无论在沿湖路,还是在南浦新村,我常常有机缘与他相遇,而每次相遇都会很默契地寒暄片刻;又因我与他同住南浦新村的便利,我也常常在登门看望他时,在他的“养浩斋”手捧一杯清茶,与他畅叙古今过往,听他侃侃而谈。他在古典文学方面具有非凡的“童子功”,尤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熟稔于心。他对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回复友人任安的书信名篇《报任安书》还能大块大块脱稿吟诵,对其字词句之义能精准理解和领会,我在业余研读此文时也常常向他请教剖析,受益匪浅。


  叶贤恩不愧为谦谦君子。他为人谦和,不仅充满了“书卷气”,而且有“一身正气”,处世公道正派,处事立场坚定,善于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更从不见风使舵。特别是他牢记古代先贤关于是非、亲疏、荣辱、恩怨、得失的教诲,坚定明是非、知荣辱、辩美丑的人生态度,深悟“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和“无德不贵,无能不官”的人间正道,且特别爱惜人才,常常利用各种场合极力呼吁“为官要选贤任能,不能让能者受屈;要扶危济困,不能让贫者受苦”,其言其行堪称典范,至今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在叶贤恩匆匆辞世之际,市内外文朋诗友纷纷撰文撰联以示追念。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是其大学学友、著名楹联专家白雉山的倾心之作:


  “政能称善,学可夸专。名著等身多,此后楚天谁作传?


   年喜同庚,文惭附骥。仙游辞我去,再来南浦独伤神!”


  眼下,洋澜湖畔,沿湖路上,清风徐徐吹拂着春日里的垂柳。而在南浦新村被叶贤恩趣称为“养浩斋”的书房,再也不见他匆忙的身影。好在他一生耕耘书田,留下了一册又一册洋洋洒洒的诗文、传记,还在美好的人世间闪耀着暖色的光芒。


  【作者简介】:庞良君,现供职于湖北省鄂州市委宣传部。系第四届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湖北日报》《芳草》《长江文艺》《长江日报》《诗歌报》《杂文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800多首、散文300多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200多篇。


  作品先后入选《当代诗先锋作品选》《世界华语新诗选》《中国诗歌精选300篇》《中国散文精选300篇》《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中国散文大系》《湖北新诗百年诗选》等国家出版社20余种出版作品专集。先后荣获《诗歌月刊》优秀作品奖、《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和“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等10余种省级以上奖项。创作歌词《亮剑蔚蓝》被海军部队选定制作海军鄂州舰舰歌。已结集出版诗集《母亲河》、散文集《山外山札记》等6部。


本文标题:「散文」渐行渐远的“养浩斋”主人(庞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