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这场关税大战必须打!中国万亿产业被迫蜕变
一、关税大战:全球经济的“双刃剑”
2025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关税战再度升级,部分商品关税飙升至145%。白岩松直言,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不仅重创全球供应链,还导致美国本土企业成本激增、消费者物价飞涨。例如,美国《经济学人》评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愚蠢的毁灭日”,而非其宣称的“解放日”。
对中国而言,关税战直接冲击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安徽某尼龙扎带生产商为例,因关税飙升被迫暂停对美发货,紧急转向中东市场寻求生路。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面临巨大压力。
二、中国的反制与突围:多箭齐发面对美方极限施压,中国采取强力反制:
- 精准打击:将6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12家纳入出口管制名单,并在WTO追加起诉美国;
- 关税对等:对美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覆盖农产品、科技产品等关键领域;
- 文化反制:减少美国影片进口,导致好莱坞公司股价暴跌。
白岩松指出,反制并非目的,而是“被迫自卫”。他强调:“这仗必须打,因为妥协只会助长霸权气焰。”
三、企业生存战:从“外循环”到“内循环”为应对关税冲击,中国外贸企业开启双重转型:
然而,转型阵痛显著。例如,某电子厂工人因加班减少导致月收入腰斩,企业则面临技术升级和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
四、内需崛起:消费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关税战倒逼中国经济结构转型。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万亿元,远超出口总额的25万亿元。白岩松认为,消费对GDP贡献率从44.5%向70%的发达国家水平逼近,是中国“化危为机”的关键。
政策层面,国务院将扩大内需列为长期战略,通过稳就业、增收入释放消费潜力。例如,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单场招聘提供超万个岗位。
五、白岩松的核心观点:危机中的改革契机 白岩松犀利指出:“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中国绝非好事,但长远看未必是坏事。”他认为,外部压力可转化为内部改革动力:
- 技术突围:倒逼企业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减少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
- 制度优化: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打破政策壁垒,提升市场韧性;
- 开放深化: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全球贸易体系,与美国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他特别强调:“顺境增实力,逆境长能力。中国要做的不是等待对手后悔,而是深化改革,避免自己将来后悔。”
结语:一场倒逼大国蜕变的博弈 关税战如同一面镜子,既暴露了全球化的脆弱性,也映照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当美国沉迷于“关税大棒”时,中国正以开放应对封闭,以创新突破封锁。正如白岩松所言:“别人会不会后悔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抓住机遇,不让历史留下遗憾。”这场博弈,或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而中国的选择,注定影响深远。
(数据综合自央视新闻、国家统计局及公开报道)
本文标题:白岩松:这场关税大战必须打!中国万亿产业被迫蜕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