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离谱的招聘启事,炸出职场“黑色幽默”】

  “月薪5千招文案策划,诺贝尔奖得主优先考虑”——这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4月杭州某设计公司真实的招聘要求!消息一出,网友直呼“魔幻”:“诺贝尔奖得主缺这5千块?还是公司老板喝多了?”


  这家公司的招聘页面显示,岗位职责包括撰写文案、校对文件等基础工作,薪资仅5-7千元,却在“优先条件”一栏赫然写着“获得格莱美、诺贝尔等荣誉”。事件发酵后,公司负责人轻飘飘一句“开玩笑”回应,但招聘平台已出手:因虚假信息,企业信用评级被下调。


【从“玩笑”到“翻车”,企业信誉如何被透支】

  1. 一场“自嗨式招聘”的诞生与终结根据潇湘晨报报道,该职位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截图传播,有人调侃:“诺贝尔奖得主去写文案,相当于让爱因斯坦去工地搬砖。” 事件登上热搜当天,公司紧急关闭了招聘页面,负责人却称“可能招到人了”。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被网友质疑“既想博眼球,又不敢担责”。


  2. 平台出手:信用评价成企业“紧箍咒”招聘平台客服证实,已核实举报并降低企业信用评级。在杭州,企业信用等级直接影响税务优惠、政府合作等关键权益。这家公司或许没想到,一句“玩笑”竟让未来的招聘之路蒙上阴影。


  3. 深扒“奇葩招聘”产业链:流量狂欢下的畸形操作这不是孤例。此前长沙某公司要求“肤白貌美大长腿”,温州企业公然宣称“不招有男友女性”,甚至还有企业把“不秃头”写进招聘条件。这类操作背后,是部分企业把招聘当营销工具,用荒诞条件制造话题,收割流量。


【当职场尊严沦为“玩笑”,谁在刺痛打工人?】

  · 网友怒怼:求职者的时间不是流量燃料“你以为是幽默,我们只觉得侮辱!”社交平台上,一条高赞评论道破打工人的愤怒。应届生小李算了一笔账:“2025年毕业生超1200万,竞争激烈到平均1730个岗位收120万份简历。企业还搞这种噱头,简直在伤口上撒盐。”


  · 诺贝尔奖得主值多少钱?数据打脸企业“无知”2024年诺贝尔奖单项奖金高达749万元,奖章价值7万元,而该公司开出的年薪顶格仅8.4万。网友犀利吐槽:“诺贝尔奖得主干一年,够这家公司发90年工资!到底是招员工还是请菩萨?”


  · 专家痛批:职场生态不容“傲慢式戏弄”人力资源专家张薇指出:“招聘是企业与人才的第一次对话,必须体现专业与尊重。用‘玩笑’消解求职者尊严,暴露的是企业管理层的短视与不成熟。”更有律师提醒,若企业长期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可能涉嫌违反《劳动法》中“诚实信用”原则。


【从荒诞到反思,职场需要一场“祛魅运动”】

  事件虽以企业信用降级告终,但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结束。杭州市早在2023年就出台《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将信用等级与政策支持挂钩。或许未来,更多行业需要这样的“紧箍咒”,让企业明白:招聘不是儿戏,人才不是道具。


  · 打工人的反击:用脚投票的时代来了“95后”求职者小王的话代表新一代态度:“我们用‘举报’和‘避雷’回应傲慢企业。找工作就像相亲,连基本尊重都没有的公司,不值得浪费时间。”


  · 平台责任升级:信用体系成“照妖镜”招聘平台负责人透露,未来将上线“企业诚信分”公示功能,并与政府信用系统联动。这意味着,一次“玩笑式招聘”可能导致企业贷款受阻、投标受限——市场的眼睛,终于越来越亮了。


  互动话题:#你遇到过哪些奇葩招聘条件?##月薪5千招诺贝尔奖得主,是笑话还是讽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本文标题:月薪5千招“诺贝尔奖得主”?杭州公司招聘要求惊现‘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