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 - “罗彩霞入职律所”上热搜,愿所有个体的努力都不被辜负
4月19日,罗彩霞已通过司法考试并成功入职律所的消息上了热搜。
罗彩霞被人冒名上大学一事曾引发极大关注。2004年高考后,罗彩霞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冒名顶替她的同学却被大学录取。此事曝光后,在互联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罗彩霞”一度成为“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的代名词。
罗彩霞并不是第一次因为“新身份”引发关注。2013年,罗彩霞相继成为成都电视台《真相30分》、中央电视台一档经济栏目记者的消息,曾上了“头条”。从新闻当事人到新闻记者,这个巨大的跨度背后,是世人对社会正义的期许。如今,她转战律师行业,也具有样本意义。
事实说明,罗彩霞很有能力,也很有进取心。她所从事的多个岗位,都留下了她坚实的足迹。相对于一些“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受害者的步履维艰,罗彩霞的奋斗故事更让人感到快慰。甚至有人说,她的经历具有“愈挫愈勇”式的爽感。
“罗彩霞”当然无可复制,正如“幸运”无可复制。通过她的故事,我们品读到了复杂的人生况味。
在失去新闻人物光环之后,冒名顶替事件受害者的“逆袭”更显不易。
世人之所以高度关切罗彩霞,是受到了一种朴素道义的激励。人们希望看到,这些在人生紧要关头被偷窃成果和机遇的新闻当事人能改变命运、实现人生出彩。显然,这样的结局,会在人心深处形成别样的投射,激生出共同向上的力量来。
在为“罗彩霞”们喝彩之时,更应该看到,所有个体的努力都不被辜负,才是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格外用力推动法治的进步、规则的完善。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本文标题:快快评 - “罗彩霞入职律所”上热搜,愿所有个体的努力都不被辜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