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零售巨头,白宫会晤!
文丨陆弃
在特朗普政府掀起新一轮关税战浪潮之际,美国国内最直接的受害者已经不再只是被贴上“外国制造”标签的出口国,而是来自本土的零售巨头和千家万户的美国消费者。4月21日,沃尔玛、塔吉特和家得宝三家全美零售行业的重量级企业负责人低调现身白宫,与总统特朗普就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的全面物价上涨风险展开闭门磋商。尽管三位CEO在会后口径统一地称此次会谈“富有建设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场没有列入总统官方行程的“危机会议”,实际上是一场经济现实向政治意志发出的求救信号。
沃尔玛首席财务官早在本月初就坦言,该公司销售商品中仍有三分之一来自全球进口,其中“中国与墨西哥是最重要的供应来源”。这不是无关痛痒的细节披露,而是对当前美国零售供应链脆弱性的警示。在高通胀压顶、消费疲软的背景下,美国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依赖前所未有地强烈。任何形式的进口成本上升,最终都将在超市货架和电子支付终端上反映为价格上涨,而对一个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这意味着从鞋子、烤面包机到床垫的全线生活用品都可能变成“负担”。
塔吉特的处境尤为艰难。作为以“时尚平价”著称的连锁百货企业,其服装和家居主力品类几乎全部依赖海外制造,成本结构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调整应对特朗普发动的关税突袭。关税上涨直接传导到零售终端,企业不是涨价就是亏损,结果要么转嫁消费者,要么裁员关店。这种“两难局”不仅摧毁企业的盈利预期,更撕裂了特朗普政府所谓“重塑美国制造”的伪善外衣——关税并没有让美国制造业复苏,反而让全美家庭付出实实在在的生活代价。
事实上,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早已就此发出警告。作为代表数十万家零售商的主要游说组织,该协会在特朗普公布关税计划当天即发出声明,直指“更多关税意味着更多焦虑和不确定性”。这不是空泛的情绪宣泄,而是美国最基础行业对政策误判的系统性反弹。全国零售联合会测算发现,新的关税计划可能导致运动鞋、家电和家具等必需品价格平均上涨8%至20%,而这些商品正是低收入家庭维持基本生活的支柱性消费。
特朗普当然知道这点,但他并不在乎。他执政逻辑始终围绕“对外强硬、对内煽动”,对物价敏感的基层民众只是其政治宣传的背景板。他以“惩罚中国”“重塑贸易公平”为名,实施关税打击政策,试图为“经济民族主义”赋能。但现实是,供应链的全球化早已将国家间贸易联动变成了利益共同体,强行中断中国与美国零售业的合作关系,不但不会让工厂回流美国,反而会让华盛顿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高危变量”。
美国所谓“脱钩战略”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长久。中美之间的经贸互依不是哪一任总统能凭一纸行政命令就能切割的。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其商业命脉从供应链到物流分布早已深度绑定中国制造,任何单方面脱钩行为都将在内部反噬其利润结构。而塔吉特等企业的焦虑,更是中国产品竞争力的间接印证——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中国商品仍能提供最优成本与稳定交付,这正是美国零售产业无法绕开的基本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与这三位CEO的会晤甚至未被列入其当日公开日程。这说明白宫高层深知问题的敏感性,不愿将“企业求情”摆上台面,以免打脸其强硬形象。但经济规律不会因政治需要而转弯,企业和消费者的焦虑已经在美国家庭账单、企业季度财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资本市场也已发出预警,过去一周,美股零售板块连续下挫,机构分析认为,“关税不确定性”是打压预期的核心原因。
从全球格局看,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是国内问题,更是全球通胀风险的推手。作为全球消费终端和第一大进口国,美国的政策走向极易引发连锁反应。一旦美方执意扩大关税征收范围,将不可避免地推高全球制造业价格波动,对亚太、拉美和欧洲的出口企业带来深远冲击。尤其在全球经济刚刚从疫情阴霾中复苏之际,特朗普的“贸易战遗产”再被激活,不啻于一颗埋在国际秩序下的定时炸弹。
华盛顿可以自说自话,但市场不会配合表演。面对物价上涨、消费放缓、企业用脚投票反对政策的不满,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民族主义正走入自我否定的死循环。关税不但没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成为打碎民众生活预期的利刃。当白宫坐在权力巅峰吹嘘“成就”之际,华尔街、零售货架和消费者口袋里的真相,正在悄然说出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故事。
本文标题:美零售巨头,白宫会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