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人扎堆游上海:跟着“泰式攻略”重新发现魔都魅力最近
最近,上海的街头巷尾掀起了一股“泰风”——左耳是韩语,右耳是泰语,迪士尼的热门项目里一车游客全是泰语交流,外滩的摄影师们用英语招揽生意,连本地人“嫌弃”的小众景点也挤满了东南亚面孔。泰国游客的涌入,不仅让上海“含泰量”飙升,更通过他们的旅行攻略,让中国网友直呼“想重新玩一遍上海”。
现象:从“小巨蛋”到潮玩店,泰国人解锁上海新玩法
在传统景点之外,泰国游客的“独家私藏”令人意外。北外滩的“小巨蛋”成了热门打卡地,工作日中午便有80%的游客来自东南亚,摄影师们甚至直接用英语招揽生意。曾被吐槽设计的天安千树商场,如今因泰国游客的涌入人气攀升,昌化路桥上挤满直播的东南亚游客,周末餐厅里三四桌东南亚面孔已是常态。
泰国游客的行程充满“网感”:他们跟着泰语社交攻略,打卡韩国人带火的“很久以前羊肉串”(尽管更爱牛肉),涌入有泰语菜单的牛new寿喜烧,扫货南京东路的潮玩店,甚至狂炫洗浴中心的自助餐。行程末尾,他们必定光顾好利来,带着冰袋打包芝士蛋糕回国当伴手礼。
原因:免签+性价比,上海成东南亚游客“新手村”
泰国导游Hannah透露,免签政策和机票价格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淡季往返仅1000元,旺季也不超过1800元,加上正值泰国假期,游客量暴增。此外,上海与泰国文化相近、气候宜人、美食选择丰富,成为东南亚游客探索中国的“新手村”。
泰国游客对上海的便捷服务赞不绝口:“支付宝和微信太方便了,翻译菜单、点菜付款一气呵成”“交通秩序好,管理井井有条”。这种“超级APP生态”和城市治理能力,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核心竞争力。
应对:上海如何接住这波“流量”?面对涌入的外国游客,上海推出多项便利措施:
1.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游客购物后可直接在商店领取退税金,无需机场排队,比利时游客Alex称赞此举“让消费更流畅”。
2. Shanghai Pass一日通票:整合交通、景点、商圈优惠,覆盖外滩、豫园等热门地标,未来还将推出多日通票,串联“文商旅”体验。
3. 多语种服务升级:餐厅提供泰语菜单,海关增设双语指引,商圈配备外语服务人员,降低游客沟通门槛。
启示:从“流量”到“留量”,城市文旅的新课题
泰国游客的涌入不仅是旅游业的复苏信号,更折射出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他们的旅行偏好——偏爱小众景点、依赖社交攻略、注重体验式消费——为本地文旅提供了新思路:
- 挖掘非传统景点:如北外滩、天安千树等“网红潜力股”,通过社交媒体精准推广。
- 强化“一站式”服务:整合支付、翻译、交通功能,提升外国游客便利度。
-文化输出新路径:通过游客自发传播,将上海故事融入全球社交网络,形成“自来水”效应。
结语:重新发现上海,从“他者视角”开始
当泰国游客用攻略解锁上海的B面,中国游客也不妨换个视角重游故地——去北外滩拍一组ins风大片,到天安千树感受艺术与商业的碰撞,像他们一样用“超级APP”探索城市细节。这场“泰式上海热”不仅带来消费增量,更提醒我们: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总能被不同文化重新诠释,并在此过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文综合自澎湃新闻、上观新闻、极目新闻等报道)
本文标题:泰国人扎堆游上海:跟着“泰式攻略”重新发现魔都魅力最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