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元首共赴北京深化合作 阿塞拜疆与肯尼亚总统同步访华释放三大信号


  2025年4月23日 参考消息


  2025年4月22日晚,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与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先后抵达北京,开启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这是继日本首相石破茂紧急协调访华行程后,中国外交在亚非方向的重要布局,凸显全球地缘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下的“中国引力”。


  一、访问背景:对冲西方压力,构建多元合作网络


  1. 美日贸易摩擦的外溢效应


  当前,美日因关税谈判陷入僵局,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及能源,并威胁加征汽车关税。日本首相石破茂紧急派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携亲笔信访华,试图通过深化中日合作缓解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同步强化与亚非国家的高层互动,形成对冲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双轨策略”。


  2. 中国“全球南方”战略升级


  此次访问正值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阿塞拜疆“2025复兴计划”深度对接的关键阶段。阿塞拜疆作为欧亚能源枢纽,肯尼亚作为东非经济门户,两国同步访华标志着中国在能源安全、产业链延伸及区域治理领域的战略性突破。


  图片来自网络


  二、合作焦点:能源、基建与数字转型


  1. 阿塞拜疆:里海能源走廊扩容


  阿利耶夫此行重点推动对华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协议。据透露,中阿拟签署为期15年的200亿美元供气合同,通过跨里海管道与中吉乌铁路衔接,构建绕开传统海运通道的“陆上能源走廊”。此举将降低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同时助力阿塞拜疆摆脱欧洲市场需求萎缩的困境。


  图片来自网络


  2. 肯尼亚:东非数字铁路网破局


  鲁托总统聚焦蒙内铁路二期(内罗毕-坎帕拉段)融资及中肯数字经济合作。中方或承诺通过亚投行提供35亿美元优惠贷款,并输出5G铁路调度系统。值得关注的是,肯尼亚要求将华为数字支付技术纳入合作框架,试图复制埃塞俄比亚“智慧城市”经验。


  3. 安全协调:红海-高加索联动机制


  两国均面临区域安全挑战——阿塞拜疆关注纳卡地区局势,肯尼亚担忧索马里青年党渗透。消息人士称,中方可能提议建立“亚非安全对话平台”,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反恐巡逻中的应用,并扩大吉布提保障基地的联合演练范围。


  三、地缘战略影响


  1. 削弱美欧“价值观同盟”向心力


  美国近期试图通过“印太经济框架”(IPEF)拉拢东盟国家,而中阿肯合作以“不附加政治条件”为原则,直接冲击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例如,肯尼亚此前因拒绝美方“民主改革”要价,被暂停“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关税优惠,转而寻求中国市场替代。


  2. 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阿塞拜疆央行已宣布将人民币在外储中占比提升至12%,肯尼亚则计划发行首笔熊猫债。两国访华期间或签署本币结算协议,推动人民币在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突破,进一步瓦解美元霸权。


  3. 日本外交转向的参照系


  对比石破茂因美日谈判破裂被迫转向中国,阿肯两国主动深化对华合作更具示范意义。日本经济界已呼吁政府“放弃对美过度依赖”,仿效亚非国家与中国建立“非对抗性共赢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四、专家研判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明:


  “此次访问是‘全球南方觉醒’的缩影。当美日陷入零和博弈时,亚非国家正用务实合作重塑国际规则,中国成为这一进程的核心赋能者。”


  ? 非洲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卡格维:


  “肯尼亚的选择证明,非洲不需要在‘亲美’或‘亲华’间二选一。谁能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方案,谁就是非洲的真正伙伴。”


  结语


  图片来自网络


  阿塞拜疆与肯尼亚总统的同步访华,不仅是中国外交“主动塑造”能力的体现,更折射出百年变局下国际权力转移的深层逻辑。当美国执着于关税大棒与盟友捆绑时,中国以平等互利汇聚“非西方大多数”,这或许正是新时代多极秩序成型的先声。


本文标题:亚非元首共赴北京 阿塞拜疆与肯尼亚总统同晚抵华开启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