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理响中国·读懂中华文明”系列理论视频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该项目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支持立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统筹策划,宣讲家网与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摄制,历时一年半的精心打磨,20集系列视频最终制作完成并启动上线。启动仪式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工作团队对项目背景及视频制作等情况进行了介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贺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肖峻峰先后致辞。《求是》、光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中央新闻网站和理论网站相关负责同志,以及项目主创团队代表出席了此次启动仪式。

  

  该系列短视频围绕“一脉相承、绵延至今”、“承百代之流、会当代之变”、“交织交融、守望相助”、“包容四海、兼纳百川”、“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5个核心议题展开创作,系统阐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表现形式上,综合运用了主讲解读、时空对话、访谈提问、课堂交流等多元形式,结合历史文献与文化事件,通过故事化叙事、互动化交流、通俗化讲述,降低理解门槛,全面且深入地剖析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内容建构上,邀请近20位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参加摄制,集中展现首都哲学社科界风彩和研究成果。通过历史溯源、现实意义分析,多维度、立体化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生命力,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厚重感与优秀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大众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从历史维度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充分肯定系列短视频拍摄意义,并围绕项目内容、传播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的座谈交流。

  

  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叶再春指出,创新理论研究和传播要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要在建好理论传播高手、好手、视频高手上下功夫,要在影响关键人群上下功夫,把我们想说的与网民想听的结合起来,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实现正能量、高质量、大流量;光明网副总裁陈建栋强调,要创新理论传播方式,推动学术话语转化,推动其从学术殿堂走向网络空间,实现大众化传播,提升理论影响力。

  

  

  参与视频录制的专家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高福美,以扎实的实证研究与地方史视角,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教授王志民表示,教育工在履行育人科研职责的同时,还应肩负起文化传承使命,持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正能量。

  

  

  评审专家代表、北京创新研究所所长、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原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孔繁敏高度评价该系列短视频,认为其在内容创作上精雕细琢,兼具系统性、严谨性与生动性,为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有力支撑,对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贺俊在致辞中表示,以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促进党的创新理论的高质量传播,是新时代赋予社科工的职责使命。我们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创新传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肖峻峰在致辞中表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首都哲学社科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宣传的主力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与时俱进,率先策划拍摄“读懂中华文明”系列理论短视频,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重要实践。该系列短视频通过解读阐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揭示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提供的丰厚滋养,以及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的坚实根基,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轻巧化传播的创新尝试。

  随着启动仪式圆满落幕,“理响中国·读懂中华文明”系列视频将通过宣讲家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平台正式上线。发布首日,系列视频的海、先导片率先亮相。后续,视频将以“每日一更”的频率持续更新。“宣讲家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以及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也将同步推送。此外,宣讲家网还将特别开设宣传专题页面、设置相关话题,持续深入地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网络空间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

本文标题: “理响中国·读懂中华文明”理论视频发布启动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