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市外贸卡在百亿线,小厂想出口摸不着门,工人:订单少得心慌
安徽各地外贸发展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有的城市订单多到忙不过来,有的还在百亿以下打转。这背后主要是产业路数不一样,有的靠实打实的制造业赚钱,有的还在卖原料或者吃资源饭,中小企业想出口却被报关、退税这些事难住,工人工资也跟着受影响。
滁州有家做家电配件的小厂,之前十年都只接国内订单,老板总说出口太麻烦。去年政府组织跨境电商培训,厂里派了两个人去学,回来就在平台开了店,专门卖冰箱压缩机配件到东南亚。现在每个月多了200多万订单,车间晚上都在加班,工人工资涨了15%。这事儿说明中小企业不是没本事出口,是缺门路。要是各地能多搞点这种手把手的培训,教企业怎么对接海外客户、怎么算退税,订单肯定能多起来。
宿州有个板材厂,之前一直出口初级板材,一方木板赚不到50块。前年老板咬牙贷款引进环保生产线,把板材加工成防水家具板,出口价直接涨了三成。去年国际木材价格跌了12%,好多同行都停了工,他家订单反而多了,因为高端家具厂就认他的环保板。这说明传统产业不能光守着老手艺,得舍得花钱升级设备,往产业链上游走,不然价格一波动就扛不住。
有网友说,他们黄山的茶厂,出口的毛茶一斤才卖20多块,运到浙江加工成袋泡茶,再出口到欧洲就能卖100多。本地没像样的加工厂,只能把利润让给别人。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像六安的中药材、池州的山野菜都是好东西,可没有深加工,就只能卖原料,赚个辛苦钱。各地要是能引进几家深加工龙头企业,建个产业园区,把本地原料加工成成品再出口,利润至少能翻三倍。
还有网友提到,阜阳的脱水蔬菜厂去年出口翻了倍,就是因为政府帮他们对接了欧洲的超市连锁。之前厂里只敢接小订单,怕大单子物流跟不上,现在有政府协调的冷链专线,一个集装箱运费省了800块,交货时间也准了。这说明政策扶持不能光喊口号,得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物流成本、海外认证这些硬骨头,企业才能敢接大订单。
其实长三角的江苏、浙江早就走出了路子,苏州、无锡、宁波哪个不是好几个城市一起发力。安徽不能只靠合肥、芜湖带着跑,得把滁州的跨境电商经验、宿州的技改路子,复制到更多地方去。中小企业是外贸的毛细血管,把这些毛细血管打通了,各地的外贸数据才能真正好看起来。
你们家乡的小厂有没有遇到出口难的问题?是缺技术还是缺渠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