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一条引发全网热议的消息:从2026年起,娃哈哈集团将不再使用“娃哈哈”这个品牌,而是启用全新的“娃小宗”品牌,首款产品是一瓶无糖乌龙茶。这一决定,来自集团现任董事长宗馥莉。消息一出,舆论瞬间炸锅,质疑声、担忧声、支持声交织在一起。

  一个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为什么突然要“改名换姓”?娃哈哈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宗馥莉执掌集团后的一系列动作,是另起炉灶的理性选择,还是放弃父辈基业的孤注一掷?

宗馥莉又有大动作,明年起娃哈哈改用新品牌娃小宗

  宗馥莉接任娃哈哈董事长的消息,是在2024年初宗庆后去世之后才公开的。作为宗庆后唯一的亲生女儿,宗馥莉从美国留学归来后便开始在父亲企业中接受锻炼,最终走上了掌舵人的位置。但她的这一步,并没有得到集团内部所有人的认同。

  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复杂,既有国资,也有职工持股。其中,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集团作为国资股东,掌握着不容忽视的话语权。宗庆后在世时,通过高超的平衡术维持着集团内部的稳定。但他去世后,这种平衡迅速打破。

  核心问题出在“娃哈哈”这三个字的品牌归属上。娃哈哈品牌,估值高达八百亿甚至九百亿,堪称整个集团的金字招牌。宗馥莉希望将品牌转让至自己全权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提出的价格却是区区一亿元,遭到国资股东的坚决反对。

宗馥莉又有大动作,明年起娃哈哈改用新品牌娃小宗

  这场“品牌争夺战”就此拉开帷幕。在谈判破裂之后,宗馥莉开始推进自己的计划:启用新品牌“娃小宗”。据内部文件显示,这个品牌将从2026年开始全面替代娃哈哈,并由宏胜集团负责运营。新品牌的首款产品“凝香乌龙”已经曝光,采用国风水墨包装,明显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宏胜饮料集团并不是一个新公司,而是宗馥莉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第二战场”。从最初的代工厂,到如今拥有完整产业链的饮料企业,它承担着宗馥莉“独立自主”的梦想。早在2016年,她就曾推出过另一个品牌“KELLYONE”,主打0糖0卡,但市场反响一般,线上销量不尽如人意。

  这次“娃小宗”的推出,可以说是宗馥莉再次挑战市场的关键一战。“娃小宗”这个名字一经公布,立刻引发网友热烈讨论。不少人觉得这个名字“山寨气息”太重,甚至有人当场表示“喝不下去”。

宗馥莉又有大动作,明年起娃哈哈改用新品牌娃小宗

  但从商标注册信息来看,宗馥莉并没有半点犹豫,已经将涉及饮料的所有品类都进行了全面注册,涵盖茶饮、水、果汁、植物饮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从法律层面上讲,宗馥莉此举是为了避险。在现有的股权结构下,使用“娃哈哈”商标,必须得到所有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都无权私自使用这个品牌。这种限制,使得她在宏胜集团的运作中处处受限。为避免日后陷入法律纠纷,干脆另起炉灶。

  除了对外的品牌问题,宗馥莉在集团内部的改革也异常猛烈。她上任不久,就对宗庆后时代的高管团队进行了大面积清理,包括不少核心老臣。她还公开批评旧代言人王力宏“太老”,主张更换更年轻的形象代言人,以贴近新一代消费者。

宗馥莉又有大动作,明年起娃哈哈改用新品牌娃小宗

  更敏感的是宗庆后生前留下的家族信托问题。宗庆后曾希望为三个同父异母的子女分别设立信托基金,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但宗馥莉在完成继承手续后,却迟迟不配合信托设立,最终把家事闹上法庭,甚至波及到宗庆后的公众形象。

  这些纷争,让娃哈哈的“家事”不断曝光在聚光灯下。宗馥莉虽然强势,但也因此陷入了与老员工、亲戚、国资股东、甚至消费者的多重博弈之中。家族内部的矛盾、企业内部的改革、品牌使用的法律风险,这些问题像是三座大山,压在她的肩膀上。

  从产品层面看,“娃小宗”面临的市场压力也不小。无糖茶饮料虽然近年增速迅猛,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健康选择,但市场早已被东方树叶、元气森林等品牌占据。娃哈哈虽然也推出过无糖饮品,但多数销量依赖品牌影响力。换一个全新品牌,是否还能维持销量,是个未知数。

宗馥莉又有大动作,明年起娃哈哈改用新品牌娃小宗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渠道端。娃哈哈在全国有庞大的经销商网络,这些经销商多年来靠着“娃哈哈”三个字赚钱。现在突然换品牌,利润能不能维持,产品能不能畅销,他们心里都有疑问。如果宗馥莉不能赢得他们的支持,很可能会遭到系统性的“抵制”。

  目前来看,宗馥莉的计划更像是一场豪赌。她试图用“娃小宗”来摆脱娃哈哈品牌的束缚,用宏胜集团取代娃哈哈的市场地位。但问题是,娃哈哈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代中国人的记忆。它的成功,不只是靠产品质量,还有宗庆后几十年如一日的经营积累。

  资本层面也并不支持她轻易“切割”。娃哈哈的品牌转让曾在内部进行过操作,早年品牌曾作为无形资产注入过由宗馥莉掌控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因为未通过公开程序,导致转让被叫停。这也让宗馥莉意识到,想完全掌控娃哈哈,不是靠“内部操作”就能实现的。

宗馥莉又有大动作,明年起娃哈哈改用新品牌娃小宗

  从宏胜的企业愿景来看,宗馥莉意在打造一家“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现代饮料企业。而娃哈哈的企业宗旨则更注重“全民健康”和“家庭欢乐”。两者的理念差异,也预示着新旧管理风格的彻底分化。

  她的改革,也不是没有成效。宏胜目前已经建立了16大生产基地,44家子公司,104条现代化饮料生产线。但没有“娃哈哈”这块金字招牌,这些硬件设施能否发挥最大效能,仍待市场验证。

  从整个事件来看,宗馥莉的做法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一代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她更关注品牌独立、法务合规、商业效率,但在处理国企股东、老员工、家族成员关系时,缺乏宗庆后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智慧。

宗馥莉又有大动作,明年起娃哈哈改用新品牌娃小宗

  品牌之争,其实背后是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宗馥莉想要的,不仅是一个新的品牌,更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而娃哈哈这个老品牌,在没有国资妥协、没有股东让步的前提下,她暂时无法完全掌控。

  她选择用“娃小宗”来试水,是迫不得已,也是战略布局的一环。成则自立门户,败也可回归谈判桌时多一份筹码。她的选择,是一种现实的博弈逻辑。

  未来的关键,在于她是否能协调好股东关系,争取到更多内部支持。如果不能让老员工安心、经销商有利可图、消费者继续买单,那么“娃小宗”再好听,恐怕也难以走得远。

  毕竟,一个品牌的成功,从来不是靠改名,而是靠市场认可。宗馥莉的“娃小宗”计划,是继承也是背离,是冒险也是策略。她试图用新品牌打开新局面,但要复制“娃哈哈”的辉煌,还需时间检验。品牌能否成功,不在名字,而在背后能否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口碑。

  信息来源:

  宗馥莉或另立门户 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2025-09-13 17:32·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