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在即,7家企业突破高能量密度瓶颈
2025年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爆发的关键元年:国内半固态电池装车量突破15万辆,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良品率普遍提升至90%以上,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提升40%以上。随着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企业相继启动量产交付,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年内突破200亿美元,7家A股上市公司在电池制造、电解质、核心材料等环节实现技术突围,攻克高能量密度与量产兼容性难题。
宁德时代(300750) 以双技术路线领跑行业,凝聚态电池已实现商业化量产,能量密度达500Wh/kg,配套蔚来ET9车型实现1300公里续航。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同步推进,专利储备超2000项,计划2027年启动小批量生产,与华为联合开发的电解质界面修饰技术,将界面阻抗降低60%。2025年一季度固态电池业务营收占比已达12%,成为技术迭代核心受益者。
赣锋锂业(002460) 构建全路线技术矩阵,是国内唯一同时布局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电解质路线的企业。重庆基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线已投产,成本较日本同类产品低40%,配套东风岚图车型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与中科院合作的锂镧锆氧材料通过车企验证,2025年上半年固态电解质营收同比增长185%,形成“锂资源-电解质-电芯”全链条优势。
国轩高科(002074) 凭“金石电池”打破技术壁垒,这款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通过200℃极端安全测试,单次充电续航超1000公里。首条0.2GWh中试线良品率达90%,干法混料、叠片等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大幅降低量产成本。已与奇瑞签订2GWh供货协议,配套星际2025车型,同时获大众MEB+平台认证,2026年量产在即。
中创新航(300073) 以高能量密度树立标杆,自主研发的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配套产线已正式投产,成为国内首批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的企业。在新兴场景持续突破,与小鹏汇天达成eVTOL电池供应合作,人形机器人专用固态电池项目实现阶段性里程碑,2025年相关订单金额超30亿元。
上海洗霸(603200) 攻克氧化物电解质量产难题,是国内唯一实现LLZO氧化物电解质吨级量产的企业,良品率超98%,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50%。主导制定《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国标》,产品独家配套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项目,2025年产能将扩至2000吨/年,深度绑定头部电池厂供应链。
金龙羽(002882) 抢占硫化物量产先机,作为国内唯一实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吨级量产的企业,已供货比亚迪试验线,半固态电池中试线投产并计划2025年达GWh级产能。技术团队源自清华研究院,开发的复合硫化物材料解决空气敏感难题,在无人机领域实现商用订单突破,成为材料端国产替代关键力量。
东方锆业(002167) 垄断电解质核心原料,作为全球最大的固态电池用氧化锆供应商,市占率超50%,高纯度纳米氧化锆是LLZO氧化物电解质的关键成分。2025年Q2投产的1万吨纳米氧化锆产线,可满足全球30%的电解质原料需求,深度配套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企业,上半年相关营收增长45%。
当前固态电池已从实验室走向产线,形成“电池厂牵引、材料商突破、设备商协同”的产业生态。这7家企业覆盖从原料到电芯的全链条,凭借技术突破与量产准备,正加速推动固态电池从概念走向应用。随着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冲向1.2万亿美元,头部企业将持续收割技术红利,重塑锂电产业格局。
声明: 本内容仅为股票投资的观点分享与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要约或承诺,文中涉及的股票、行业分析等均不代表任何金融机构立场;股票投资存在市场波动、政策调控等多种风险,投资者据此操作导致的盈利、亏损或本金损失等所有后果均由其自行承担,本人及发布主体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内容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法律责任、赔偿责任或连带责任;投资者应结合自身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独立判断,必要时咨询专业金融顾问,若不同意本声明,请勿阅读或使用本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