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综合实力“坐五望四”:2035年中心城区扩至880平方千米
现在聊起全国城市的综合实力,杭州能稳稳排在第五位,还在朝着第四的位置努力。不过得说实话,它和北京、上海比,还有明显差距——北京是首都,不管是政治地位、文化资源,还是全国性的交通枢纽功能,都是杭州比不了的;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全球各地的企业、资金、人才都往那聚,国际影响力也远超过杭州。
但和深圳、广州比,杭州就不是“落后”,而是“各有优势”了。比如杭州的数字经济、互联网产业特别厉害,阿里、网易这些知名企业都扎根在这,连路边的小店都能用移动支付,数字化生活特别方便;而且杭州的电商产业带特别多,不管是做服装、美妆还是小家电,都能通过电商快速卖到全国,这是杭州的强项。
不过广州、深圳也有自己的优势:广州是“千年商都”,做外贸、批发零售的历史特别久,全国很多批发市场的货源都来自广州,商贸底蕴比杭州厚;深圳的科技创新活力更强,很多做高新技术的小企业能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密度都比杭州高。所以说,杭州和这两个城市是“各有所长”,互相学习着发展。
最近几年,杭州一直在忙着“扩大主城范围”,2035年中心城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明确了——到时候中心城区面积会扩容到880平方千米,不只是原来的老核心区,还会把周边几个区的核心板块也拉进来,一共覆盖8个区,以后这些地方会联动起来一起发展。
先说说大家熟悉的“传统老四区”: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这四个区是杭州的“老底子”,藏着杭州最核心的资源。
上城区有钱江新城,江边的高楼一栋接一栋,银行、保险公司这些金融机构大多在这,还有西湖文化广场,不管是上班还是休闲都很方便;
拱墅区有武林商圈,以前杭州人逛街都爱来这,现在还有大运河文化带,沿着运河散步能看到老桥、老房子,既有繁华的商业,又有老杭州的味道;
西湖区更不用多说,西湖景区就在这,春天看桃花、夏天看荷花、秋天看桂花,一年四季都有美景,还有浙江大学这样的好学校,科教资源特别丰富;
滨江区是杭州的“数字经济摇篮”,华为、海康威视这些科技公司都在这,路上走的很多都是做IT的年轻人,到处都是创新的氛围。
除了这四个老区,这次扩容还把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的核心板块也纳入了中心城区。这四个区虽然以前不算“传统主城”,但这些年发展很快,核心板块已经有了“主城范儿”。
萧山区的核心板块离钱江新城很近,过个江就到,现在建了很多高端小区和商业体,还有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很多大型展会都在这办;
余杭区有未来科技城,阿里的总部就在这,还有很多做人工智能、云计算的企业,年轻人特别多,地铁3号线、5号线都能到,交通很方便;
临平区的核心板块靠近杭州东站,不管是坐火车去外地,还是在市内通勤都很顺,而且这几年建了不少学校、医院,生活配套越来越全;
钱塘区有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很多做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的大企业在这建厂,是杭州重要的产业基地,以后会和主城的产业联动起来,一起做大做强。
这次扩容不是“随便划块地”,而是要让这些区域“拧成一股绳”。比如以后地铁会修得更密,从余杭的未来科技城坐地铁到上城区的钱江新城,可能不用换乘太多次;学校、医院这些资源也会共享,比如西湖区的好学校可能会在余杭、临平开分校,让住在这些区域的人不用跑到老城区也能上好学、看好病。
对老百姓来说,中心城区扩容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住在萧山区、余杭区核心板块的人,以后出门就能享受到和老城区一样的配套,不用再羡慕“住在主城”的人;对企业来说,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在滨江区做科技研发的企业,可以把生产基地放在钱塘区,上下游产业链能更快衔接。
总的来说,杭州现在的综合实力已经能排到全国第五,和北京、上海有差距,但和广深有来有回;未来借着中心城区扩容的机会,8个区的核心板块联动发展,不管是城市规模还是综合实力,都有可能再上一个台阶,离“坐四”的目标越来越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