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小区里炒股十年的张叔聊天,他说这两天手机快被消息炸了——全是问“周一A股会不会跌”的,有人说技术面出了风险信号,有人说节前资金要逃,还有人说要清仓避险。张叔笑着说:“每次市场一有点波动,恐慌情绪就传得比啥都快,其实真不用这么慌。”2025年9月29号这个周末,不少人被“风暴将至”的说法搞得心神不宁,今天就先拆上周五的盘面真相,再讲老股民“管住手、稳下心”的逻辑,帮大家把周一的应对思路理清楚。

  

周一A股要慌?老股民劝你:手别乱动,心更要稳住,这几点才关键

  先把上周五的市场实况说透,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数据,不是空口吓人。9月26号(上周五)A股三大股指确实走得弱:上证指数低开后震荡下跌,收盘跌0.65%,收在3828.11点;深成指跌得更明显,跌1.76%收13209.0点;创业板指跌幅最大,跌2.6%收3151.53点。个股方面,上涨的只有1805家,下跌的却有3414家,赚钱效应不到35%,大部分人手里的股票都没逃过回调。

  

  板块分化也很突出:少数板块逆势走强,风电设备板块涨3.04%,化纤、化肥板块也小涨0.5%左右,主力资金往这些防御性板块流了些;但前期热门的科技板块成了调整主力,游戏板块跌4.2%,消费电子跌3.8%,互联网服务、电子元件也跌了2%以上,资金流出比较明显。成交量上,上周五两市成交2.1万亿元,比前一天少2242亿元,属于“缩量下跌”,说明市场里追跌的人少,观望情绪变浓了。

  

  技术面上确实有几个需要注意的信号:15分钟级别的MACD指标下穿0轴,30分钟MACD死叉后还在向下发散,60分钟MACD有形成死叉的迹象;日K线的KDJ指标走平,120分钟MACD向上动力减弱,还有人说大盘有“圆弧顶”的苗头,创业板指还有个未回补的缺口。这些信号叠加节前效应,难怪会有人喊“风暴要来了”,但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张叔说,他见过太多次这种“恐慌行情”,其实大家怕的无非三件事:节前资金出逃、技术面走坏、后续没支撑。但这三件事都有“另一面”,看明白就能稳住心。

  

  第一,节前资金不是“出逃”,是“谨慎观望”。确实有资金会在节前减仓,怕假期出政策变动或外围波动,但这种减仓大多是“小幅调整”,不是“砸盘式出逃”。上周五虽然缩量下跌,但没有出现“放量暴跌”的恐慌场景,北向资金全天只净流出18亿元,比上周某些交易日的流出幅度小多了。张叔说,2024年国庆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也有人喊资金出逃,结果当天上证指数只跌0.2%,节后还涨了1.5%。现在的资金更理性,不会因为“过节”就盲目砸盘,更多是“少动多看”,所以周一不太可能出现“风暴级”下跌。

  

  第二,技术面信号要“结合环境看”,不是单看指标。很多人盯着MACD、KDJ死叉就慌,但技术指标也要结合市场环境——现在A股整体估值不高,上证指数市盈率才12倍左右,比历史上70%的时间都低;而且政策面一直在稳增长,9月刚出了支持新能源、消费的政策,这些“基本面支撑”能对冲技术面的短期调整。张叔举了个例子,去年11月也出现过类似的技术面信号,当时大家也怕跌,结果因为有政策托底,指数调整两天就反弹了。现在的情况类似,技术面调整是短期的,基本面没坏,就不算“风险信号”。

  

  第三,“管住手”比“乱操作”更重要。张叔说,他见过最多的亏损,不是因为“跌了”,而是因为“慌了乱卖,涨了乱买”。上周五很多人因为跌了就割肉,结果可能割在低点;要是周一稍微反弹,又会忍不住追高,来回折腾反而亏更多。他的建议是:手里有优质股票(比如有业绩支撑的消费、新能源股)的,周一别随便卖,短期调整不影响长期逻辑;手里要是题材股,之前涨多了的,可以趁反弹减仓,但别在下跌时砸盘;没进场的,周一也别急着抄底,等盘面稳了再动,“少操作就是少犯错”。

  

  更关键的是“管住心”——别被网上的情绪带偏。周末很多“喊跌”的消息,其实是为了博眼球,不一定有逻辑支撑。张叔说,他从不看“标题党”消息,只看三个东西:政策、业绩、成交量。现在政策稳、业绩有支撑、成交量没崩,就不用慌。很多新股民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比如看到有人晒清仓截图就跟着卖,结果卖了之后才发现是“假信号”。其实炒股就像开车,别人喊“前面有坑”,你得自己看路,不能光听别人的。

  

  总结下来,周一A股大概率是“短期调整,不会风暴”,核心应对策略就是张叔说的“管住手、稳下心”:别因为短期波动乱操作,别被恐慌情绪带偏,多关注基本面和政策面,少看噪音消息。炒股是长期的事,不是比谁“反应快”,而是比谁“看得清、稳得住”。

  

  你们周末有没有被“周一跌”的消息影响?手里的股票打算周一怎么操作?觉得周一能稳住吗?

  

  我是秘境,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