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税6.51亿,千余资产被查封, 融侨流动性危机全面失控
来源:文轩观察
当下,融侨集团及其他困境中的房企首要解决的是如何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未来。
融侨集团的危机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一份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的《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显示,这家老牌闽系房企因累计欠税6.51亿元,其名下1,111套房产及千余车位被查封,并将被强制拍卖。
这纸公告,成为了融侨集团自2022年危机显现以来,流动性彻底枯竭的最有力证明。
查封
2025年9月29日,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侨集团”)公告:公司收到国家税务总局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以下简称“福州高新区税务局”)出具的《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拍卖/变卖适用)》,涉及欠缴税款金额累计达6.51亿元。
截至2025年8月28日,融侨集团累计欠缴税款金额高达651,429,107.02元。由于公司未能按此前税务文书要求缴纳税款或提供担保,福州高新区税务局决定采取强制措施,拟对其名下不动产进行拍卖或变卖,以抵缴其所欠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款。
根据公告,融侨集团共有1,123套未售房产被查封,实际被查封资产合计约1,111套。查封范围涵盖多个重要不动产项目,包括台江区新港街道六一中路161号融侨国际公馆4#楼1层01集中式商场、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燎原路136号融侨水都花园五区相关不动产、仓山区金山街道闽江大道167号融侨水乡酒店等物业,以及约1,069个车位等资产。
这些资产的查封对融侨集团来说无疑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困境。
激进
融侨集团的流动性危机早在2022年就已初现端倪,随后迅速恶化,短短三年间累计亏损高达205.6亿元,其发展脉络令人惊叹。
2022年6月,公司因资金紧张,宣布对其发行的20亿元“19融侨01”债券进行展期,将所有未偿付本金的兑付时间延期一年。几乎同时,其子公司武汉融侨置业也未能按期偿还平安信托5.99亿元本金及对应利息的借款。
为缓解资金压力,融侨集团副总裁及以上级别人员主动提出暂停发放2022年5月至12月期间的薪资,这一举措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当时面临的严峻现金流困境。
进入2023年,融侨集团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根据其披露的2022年审计报告,公司净亏损高达93.42亿元,净资产因此被严重侵蚀。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逾期本金已达5.31亿元,并涉及多起诉讼,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和财务压力与日俱增。
2024年,融侨集团的财务危机进入全面爆发阶段。根据2024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公司总负债高达366.58亿元,而净资产仅剩约5亿元,已濒临资不抵债的边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24年财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结论,这是财务风险的最高级别警报。数据显示,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累计亏损额高达205.6亿元,公司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5年,融侨集团的经营困境进一步加深,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逾期的金融机构贷款本金余额已扩大到约40.15亿元,商业承兑汇票未能兑付2063.62万元。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的合约销售额仅为3.399亿元,对于庞大的债务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主要现金流来源基本断裂。大量的债务逾期必然伴随着法律纠纷。
截至2025年6月底,融侨集团已披露的诉讼和仲裁案件金额合计已超过43亿元,这些诉讼会进一步冻结公司资产、消耗管理精力,使其经营陷入恶性循环。
梦幻
融侨集团的创始人林文镜,是一位怀揣深厚家国情怀与商业雄心的企业家。1989年,他在福州创立融侨集团,以“为居者着想,为后代留鉴”为精神内核,致力于打造承载理想的百年建筑。他的事业版图从福建延伸至印尼、新加坡等多地。
图源|网络
在他的引领下,融侨集团不断攀登高峰。2018年,企业站上发展的高点,实现销售额792.2亿元,林文镜先生也以245亿元财富跻身胡润全球华人榜。彼时,集团正式提出“三年千亿”的战略目标,立志在2020年突破千亿合约销售额。
2018年林文镜先生离世后,企业交由其长子林宏修及孙辈林开启、林开杰接棒。新一代掌舵人延续了家族的扩张雄心,采取高溢价策略积极拿地。例如在2016年,融侨以42.18亿元、溢价率约140%竞得厦门翔安区地块,成为当时厦门“单价地王”。在其推动下,集团销售业绩持续攀升,2017年达562亿元,2018年权益销售额达792.2亿元,千亿目标似乎触手可及。
与此同时,融侨开始多元化布局。自2015年提出“融侨+”战略后,集团逐步明确了“地产+”多元发展方向,重点投入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在林开杰主导的产业板块中,医疗与康养成为新重点,包括入股同道医师集团、携手国外医疗机构,并曾计划投入超10亿英镑构建大健康医疗体系。
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融侨的千亿梦想最终未能照进现实。2020年,集团全口径销售额为859亿元,未能达成目标;至2021年,销售额大幅回落至303.69亿元,2023年更降至42.26亿元。这一路下滑的数字,不仅标志着一个扩张时代的落幕,也折射出企业在行业转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活下去
当前,融侨集团正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协商分期缴税方案,并承诺根据进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然而,在销售停滞、融资受阻的现实困境下,企业的偿债能力与持续经营正面临严峻考验。
作为老牌闽系房企代表,融侨曾凭借激进的扩张策略实现快速崛起,却也因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革而陷入流动性危机。其发展轨迹深刻揭示了同类企业在行业转折期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在市场变革中及时调整航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融侨集团的困境恰是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在政策调控常态化、市场需求结构性转变、融资渠道持续收紧的多重压力下,整个行业正在经历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过去依赖高杠杆、高周转的粗放式增长,转向追求稳健经营的高质量发展。持续低迷的销售表现与巨额债务本息,已成为压垮那些曾经激进扩张的房企的关键因素。
当下,融侨集团及其他困境中的房企首要解决的是如何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未来。
未来,房地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力打造、运营效率提升和财务结构优化三个维度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这要求企业不仅要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业务模式,更要建立稳健的财务体系和灵活的运营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在行业深度洗牌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