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连跌3月,中字头砸盘!4大利空是真凶?机构:机会已现
9月29号下午,股民老林盯着账户里的银行股,眉头拧成了疙瘩。屏幕上,38家上市银行里35家飘绿,重庆银行、苏州银行跌超2%,自己持仓的那只已经从7月高点跌了快20%,连亏3个月。更让他揪心的是,本该护盘的中字头也在砸盘,中国中铁、中国交建跌超1%,上证指数被拖得在3800点附近反复晃悠,差点就撑不住了。
群里早吵翻了天,有人截着跌幅榜喊“完了,4大利空要崩了”,有人急着问“割肉还是扛着”,也有人说“都跌出股息率了,该抄底了”。今天不跟着情绪跑,先拆清楚那4大利空到底是不是真吓人,再看看盘面里藏着的反转信号,最后给实在的应对办法,不管手里有没有票,看完都能心里有谱。
先拆“利空”:传得沸沸扬扬的4个说法,到底站不站得住脚?
大家慌的根源,是所谓的“4大利空”,但掰开揉碎了看,有些是夸大其词,有些早成了“旧闻”,根本没那么可怕。
第一个说法:“净息差收窄,银行赚不到钱了”。这确实是长期挑战,但不是突发利空。银行净息差从去年就开始慢慢收窄,今年二季度已经企稳——6家国有大行净息差平均在1.7%左右,比一季度还微升了0.02个百分点。而且央行一直在通过结构性工具帮银行“开源”,比如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截至9月已经有近600亿元申报,涉及近5700笔贷款,这些定向贷款能帮银行拿到稳定收益,净息差的压力早被市场消化得差不多了。
第二个说法:“资产质量恶化,坏账要爆了”。这完全是过度担心。从半年报看,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在1.18%,比年初还降了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高达230%,意思是银行早备好“坏账准备金”了。更关键的是,银行现在重点支持的服务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贷款不良率不到0.8%,比传统行业低得多,资产质量根本没恶化,反而在优化。
第三个说法:“资金全跑了,机构在砸盘”。这只说对了一半,是“调仓”不是“出逃”。7月以来市场风格偏成长,不少资金从银行这类稳健板块,跑到了涨得快的科技股里,但最近已经开始回头了——9月23号那天,银行板块逆势获主力净流入45亿元,南京银行还涨超4%,说明配置型资金已经在偷偷抄底了。
第四个说法:“中字头砸盘是系统性风险”。这更不靠谱。中字头这次下跌,主要是前期涨多了回调,加上部分工程类订单节奏放缓,但根本面没出问题。而且财政部3月刚给国有大行补了5000亿核心资本,中字头背后的资金实力、政策支持都在,砸盘只是短期波动,不是风险要来了。
所以说,这4个“利空”里,要么是长期问题早被消化,要么是短期波动被夸大,根本不是能“崩盘”的大风险,没必要自己吓自己。
再看盘面:跌出来的3个“机会信号”,很多人没注意到
恐慌的时候,大家只看跌幅,却忽略了盘面里藏着的反转信号。银行和中字头的下跌里,其实早有资金在“悄悄布局”。
第一个信号:估值跌到“地板价”,股息率成了“安全垫”。截至9月28号,A股银行股平均静态PB(市净率)跌到了0.61倍,比7月高点的0.71倍降了14%,意思是现在买银行股,相当于用6毛钱买1块钱的资产。股息率更诱人,平均达到4.33%,有10家银行甚至超5%,比余额宝收益高两倍多,长线资金肯定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第二个信号:股东高管集体增持,用真金白银给信心。8月以来,光大、南京、成都等8家银行的股东或高管都在增持,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9月19号刚增持了成都银行0.2695%股份,南京高科也增持了南京银行0.99%。这些人最了解银行的真实情况,他们敢花钱买,说明内部都觉得现在股价被低估了。
第三个信号:资金开始“逆向布局”,银行成了“避风港”。最近大盘波动大,但银行板块反而成了资金的安全屋。9月23号那天,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100亿,银行板块却逆势流入45亿,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还涨超3%。中字头也一样,下跌时成交量没放大,说明不是资金集体出逃,只是短期震荡,一旦市场稳下来,很容易反弹。
中信证券最近也发研报说,银行股的绝对收益空间已经显现,不管是慢牛行情的板块轮动,还是长线资金的配置需求,现在都是机会。这些信号摆在一起,说明下跌已经快到尽头了。
别瞎操作!现在该割肉、抄底还是扛着?分情况说清楚
搞懂了利空是虚的、机会是实的,接下来最关键的是“怎么操作”。不同持仓情况,办法完全不一样,别瞎动。
如果手里拿着的是国有大行(工行、农行、建行等):
完全不用慌,扛着就行。这些银行股息率普遍在5%左右,跌不动也跌不快,7月以来农行、邮储甚至还涨了,是板块里的“压舱石”。要是浮亏不多,根本没必要卖,拿着还能吃股息;要是浮亏超过10%,补仓也别太急,等上证指数站稳3800点再动,分批加,别一下满仓。
如果手里拿着的是优质中小行(南京、成都、宁波等):
重点看业绩,别只看跌幅。要是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10%、不良率低于1%(比如南京银行),现在跌就是“错杀”,可以拿着等反弹,这类银行弹性比大行大,反弹起来涨得更快。但要是业绩增速低于5%、坏账率还在升的中小行,趁反弹减点仓,换成绩优的,别死扛。
如果手里是空仓,想抄底:
别追着跌得最狠的买,选“高股息+低估值”的。优先看股息率超5%、PB低于0.7倍的,比如建行、交行,安全边际高。也可以小仓位试试股东增持的银行,比如成都银行、南京银行,有资金托底,风险小。但记住,现在别满仓,先拿3成仓位试水,等成交量放大了再加,避免抄在半山腰。
最不该做的是“割肉在底部”。很多人跌了3个月,熬不住割了,结果一割就反弹,这是最亏的。银行和中字头都是大盘的“基本盘”,政策托底、估值够低,根本不会一直跌,现在割肉,就是把便宜筹码让给别人。
最后说句实在话:跌出来的是机会,慌出来的是风险
其实这次银行和中字头下跌,根本不是什么“崩盘前兆”,而是市场风格轮动带来的正常调整。7月大家都去追科技股,把银行股抛了;现在科技股涨高了,资金自然会回头买便宜的银行股,这就是A股的“轮动规律”。
那些喊“崩了”的人,要么是没看估值和股息率,要么是被短期跌幅吓住了;真正赚钱的人,都是在别人恐慌的时候,看清逻辑、稳住心态的人。银行股现在的估值和股息率,已经把风险释放得差不多了,再跌就是送机会。
现在最该做的不是慌着卖,而是梳理自己的持仓:手里的银行股业绩怎么样?股息率高不高?要是都不错,扛着就行;要是不好,趁反弹换股。市场从来都是跌出来的机会,慌出来的风险,稳住心态,才能接住后面的行情。
你手里有银行股或中字头吗?浮亏多少了?打算扛着还是补仓?评论区聊聊,互相给点参考,一起避坑抓机会。
我是好运相伴,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