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企业正“拔节生长”
日前,第十届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圆满落幕,黄渤海新区在本届大赛中表现突出,共有烟台思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匠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荣获“最具成长潜力创业企业奖”,充分展现出新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劲实力。
走进烟台匠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对一批为中小企业定制的贴合设备进行最后组装与检测,完成后将迅速发往全国各地。
“该设备可精准替代人工进行贴合组装,操作人员只需放置产品至流水线,既显著降低劳动强度,又实现了高精度自动化作业。”匠为电子CEO沈建忠介绍,公司核心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灵活组合,有效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面向3C电子制造、空间太阳能电池组装及半导体封装等领域的整线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匠为电子凭借全球首创“超声-气动复合清洗技术(USC)”荣获“最具成长潜力创业企业奖”,该项技术还成功入选烟台市“卡脖子”技术攻关清单,攻克了光学镜片5μm沟槽清洗的世界难题,实现95%的产品良率(国内平均水平为80%)和±5μm的动态精度。
自2017年成立以来,匠为电子已实施100余个自动化项目,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获得20余项专利授权,其中5项为发明专利,并成为中国航发、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30余家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展望未来,沈建忠表示:“公司将在光学与航空航天制造领域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与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拓展市场,力争2027年建成标准化光学装备智造基地。”
在黄渤海新区,另一家企业烟台思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历经八年技术攻坚,突破国外声发射技术垄断,解决了该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公司副总经理陈伟介绍:“声发射技术可实时捕捉材料形变产生的高频应力波。我们创新性地将声发射技术和AI技术相结合,推出声发射实时监测系统,适用于数控机床、风电设备、管道阀门泄漏等高精度场景,自研AI算法故障诊断准确率超9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以机床刀具监测为例,传统方式依赖人工经验定期换刀,易导致刀具寿命浪费和生产效率降低。思源智能的声发射实时监测系统可实时捕捉刀具加工信号,准确判断磨损、崩刃、断刀等状态,极大提升生产安全与效率。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一汽、东风汽车、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产品性能远超国内外同类产品。
企业勇于创新的背后,离不开黄渤海新区强有力的创业陪跑支持。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组建了专业化创业陪跑导师与专员队伍,根据项目发展阶段与产业特性,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方式,为企业提供精准匹配和全程陪伴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确保陪跑专员作为第一对接人,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一陪到底’。”
在政策赋能方面,黄渤海新区整合各类创业扶持政策,构建创业政策资源库,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信息化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精准服务。同时,优化服务流程,高效办成创业“一件事”,提升企业获得感。
下一步,黄渤海新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级创业陪跑工作机制,推动“一站式”创业陪跑空间建设,强化导师与专员队伍建设,提供包括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对接、载体孵化在内的全要素赋能服务。并建立“人社统筹、部门联动、服务贯通”的“接力式”陪跑模式,助力企业梯度成长,推动区域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
采编:姜珊
通讯员:张骏鹏 王伟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