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两个信号明显了,接下来,大盘会继续反弹吗
节前A股悄悄上演了一场“分裂”大戏:三大指数全线上涨,但一半股票在笑,一半在哭。 这两个关键信号,或许藏着市场下一步的方向。
连续几天,A股市场就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 上证指数在3800点上方反复震荡,创业板和科创50却一路高歌猛进。 9月24日至25日,沪深京三市成交额从2.34万亿元缩减至2.31万亿元,减少约1839亿元。
个股涨跌比例也出现明显变化,9月24日4222只个股上涨,87只涨停;而到了9月26日,上涨个股不足1800只,超3200只下跌。 这种分化格局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
科技股内部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洗牌”。 半导体板块表现抢眼,神工股份、江丰电子等20余只个股涨停,半导体整体涨幅达4.6%。 光刻机、半导体材料等细分领域同步走高,芯片龙头ETF单日上涨5.13%。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人工智能部分热门筹码出现高位滞涨现象。 资金在科技板块内部快速轮动,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面临压力。
新能源赛道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固态电池概念强势崛起,海目星涨近14%,骄成超声涨超10%。 光伏板块在海外装机需求提升的推动下,TCL中环等龙头涨停。 机器人概念股延续强势,上纬新材、豪能股份等多股涨停。
科技与非银金融成为当前市场的两大主线。 券商板块在9月25日午后异动,湘财股份涨停,大智慧涨超5%。 市场呈现“科技领涨,金融跟进”的格局。
成交量变化揭示资金谨慎心态。 沪深两市成交额从前期高位回落,9月25日成交2.31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839亿元。 这种缩量反弹现象在国庆长假前较为常见。
节前效应是成交萎缩的主要原因。 随着假期临近,部分投资者选择离场观望,留下的资金更倾向于持股待涨。 市场缺乏强劲的增量资金入场,导致上攻动能不足。
从历史数据看,缩量常出现在快速上涨后的调整期。 自2024年9月24日牛市启动以来,沪深两市成交额低于1.2万亿元的情况出现过7次,多对应阶段性底部。 当前成交水平虽高于地量,但仍显谨慎。
技术面显示短期压力与支撑并存。 沪指收复短期均线,形成“一阳包三星”的看涨形态,但3856点成为多空争夺焦点。 创业板指逼近3200点,60分钟MACD指标重新金叉,但若无法突破前高,可能形成顶背离。
政策面对科技成长股形成有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十五五”时期要开辟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新赛道,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发布文件,提出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
半导体产业迎来多重利好。 盛美上海推出首款KrF工艺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并已交付客户使用。 存储芯片领域出现涨价潮,三星对DRAM和NAND闪存产品提价幅度高达30%。
阿里巴巴宣布加大AI投入,在3800亿AI基建计划基础上追加投资。 公司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覆盖数据合成处理、模型训练等方面。
“924新政”实施一年来,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A股总市值从71万亿元增长至104万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单日成交额常超过2万亿元,成为“新常态”。
资金流向显示偏好变化。 主力资金在新能源、半导体等前期热门板块呈现净流出态势,反映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 市场分析认为这与监管层引导“慢牛”节奏有关。
外资对A股兴趣回升。 对冲基金加大对亚洲股市的投资意愿升至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中国内地和香港占地区资金流入的近一半。 人民币升值缓解了外资对汇率波动的担忧。
行业表现差异明显。 旅游及酒店板块逆势飘绿,CPO板块因短期技术调整出现下跌。 房地产和有色金属板块盘中有所护盘,但未能扭转整体跌势。
市场波动性有所增加。 9月26日,贵州茅台连续第十一个交易日收阴,对指数形成拖累。 前期涨幅较大的小盘股因消息面影响出现回调,拖累大盘进一步走低。
从指数表现看,成长股明显跑赢价值股。 科创50指数在近一年涨幅达111.91%,创业板50涨幅116.14%,远超大盘价值指数17.19%的涨幅。 小盘成长指数涨幅70.86%,超过大盘成长指数的56.54%。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