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号下午,股民老李对着屏幕算来算去:手里的中信证券涨了3%,卖了怕节后踏空,拿着又怕8天休市出风险。刚打开券商APP,就被首页的研报砸了眼——中信、中金、华泰7家机构一起发报告,清一色喊“持股过节更划算”,还贴了张十年数据图:国庆后5个交易日A股上涨概率超85%,平均涨幅3.1%。


持股过节能拿国庆礼?机构实锤:节后涨概率超85%,这3板块最稳

  群里早吵翻了,有人截着研报喊“跟着机构准没错”,有人怼“这是让散户接盘”,还有人急着问“哪类股能拿节后红包”。今天是国庆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到底该不该信机构的话?节后真能涨?哪些板块能送“国庆礼”?咱们先扒透机构力挺的底层逻辑,再拆节后机会,最后给实在的操作办法,看完保准不纠结。

  先扒逻辑:机构喊持股过节,不是忽悠,是3个“底”凑齐了

  很多人觉得“机构只会喊多”,其实这次力挺持股,是算准了“资金+政策+估值”三个底都到了,不是空口白话。

  第一个是“资金底”:节前资金没跑,在蹲守

  今天两市成交额1.18万亿,看着缩量,其实是资金“不愿动”不是“不想来”。截至午间,主力资金在券商、新能源里偷偷加仓——中信证券净流入12亿,宁德时代净流入9亿;北向资金只净流出8亿,比昨天的45亿少多了。还有个关键数据:节前逆回购规模超1.2万亿,这些资金10月9号就到期,节后一准回流股市。机构比谁都清楚,节后资金一进场,市场肯定放量涨,现在持股就是“占坑”。

  第二个是“政策底”:活跃资本市场的利好,还在落地

  节前刚出了“拓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的消息,养老金、险资的入市比例可能再提;假期里很可能还有佣金优化、IPO节奏调整的政策跟进。券商是直接受益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都能沾光;新能源有产业政策托底,中游电池企业的订单还在涨。机构研报里明说:政策托底的时候,市场跌不到哪去,空仓踏空的风险比持股大。

  第三个是“估值底”:现在的A股,便宜得很

  上证指数PE才12倍,创业板指PE28倍,都在历史30%分位以下——啥意思?比过去70%的时间都便宜。中信证券PE15倍,美的集团PE14倍,宁德时代PE25倍,这些龙头股的估值全在地板上。机构手里攥着大量这类股,根本不怕假期波动,反而盼着节后资金来抬轿。

  再看历史规律:过去10年,只要节前市场是震荡调整(比如今年),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就超85%,2021年、2023年都是这样——节前磨一磨,节后资金一冲就涨。所以机构喊持股,不是忽悠,是算准了“三个底+历史规律”,节后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再拆机会:节后哪些板块能送“国庆礼”?机构偷偷买这3个

  信了“持股过节”的逻辑,接下来最关键的是“买啥”。别乱追热点,机构研报里反复提、资金偷偷加仓的这3个板块,最可能送“国庆礼”。

  第一个:券商板块——政策喂饭,资金早进场了

  券商是“活跃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受益者,经纪业务靠交易佣金,投行业务靠IPO,资管业务靠资金入市,现在政策把这三块的路都铺好了。节前券商已经开始动了,中信证券涨了5%,东方财富涨了7%,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亿。

  机构研报里特意标了:节后要是佣金优化落地,券商股至少还有10%空间。而且券商估值太低,中信证券PE15倍,比很多消费股还低,就算涨不动也跌不到哪去,安全又有弹性,适合持股过节。

  第二个:新能源中游(电池、组件)——业绩稳,节前被错杀

  新能源上游(锂、钴)可能波动大,但中游的电池、组件企业,业绩是真稳。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涨15%,某组件龙头净利润涨22%,这些数据都摆在那。节前因为成交量缩,不少优质股没涨透,比如某电池材料股,PE才20倍,比历史低位还低8%,这就是“错杀”。

  资金已经在偷偷捡:今天午间,新能源中游净流入15亿,比上游多8亿。节后资金一回来,肯定先抢这些“绩优+低估值”的票——毕竟新能源是政策赛道,业绩稳、估值低,不涨都难。

  第三个:消费白马(白酒、家电)——假期催化,估值修复刚开始

  消费股节前有点“安静”,但机构早盯着“国庆消费数据”了。往年国庆后,白酒、家电都会因为“假期消费超预期”涨一波,2023年国庆后白酒板块涨了8%,就是因为旅游、餐饮数据爆了。

  现在消费股估值也在地板上:泸州老窖PE28倍,美的集团PE14倍,都是“捡漏价”。节前资金已经加仓,消费板块净流入11亿,就等假期里“旅游人次破纪录”“白酒销量增长”的消息,节后直接高开涨。而且消费股抗风险强,就算外围波动,也跌不动,适合想稳的散户。

  这三个板块不是瞎猜,是机构“用研报投票、用资金投票”的结果——券商靠政策,新能源靠业绩,消费靠催化,每个都有“涨的理由”,节后大概率送“国庆礼”。

  别踩坑!最后一天,持股过节要避开这2个错

  知道了“该持股”“该买啥”,更要知道“别做啥”。节前最后一天,犯这2个错,就算节后涨,你也赚不到钱。

  第一个错:别满仓追题材股

  有人觉得“过节赌一把”,满仓买没业绩的题材股,比如纯概念炒作的算力、AI股。这些股节前可能蹦跶两下,但没业绩撑着,假期一旦出利空,节后直接低开套人。机构说的“持股”,是持“绩优+低估值”的股,不是持“题材股”,这点一定要分清。

  第二个错:别空仓怕踏空

  也有人被“节前缩量”吓住,想着“先清仓,节后再买”。但你想啊,节后资金一进场,市场很可能高开,你空仓了要么追高,要么踏空。2023年国庆后第一天,上证指数直接高开1.2%,很多人空仓后只能高价接,反而亏了。要是怕风险,可以减仓(比如从8成降到5成),但别空仓——留部分仓位在绩优股里,比啥都强。

  最后一天操作建议:手里有券商、新能源中游、消费白马的,不管赚没赚,都拿着过节;手里有题材股的,减仓换成绩优股;空仓的,小仓位买1-2只低估值龙头(比如PE20倍以下的),别满仓也别空仓。

  最后说句实在话:持股过节赚的不是运气,是看懂“机构的底气”

  其实机构喊持股过节,不是“帮散户赚钱”,是它们自己也拿着大量绩优股,知道节后资金会来抬轿。但对散户来说,能不能拿到“国庆礼”,关键不是“信不信机构”,是“能不能看懂机构的底气”——资金蹲守、政策托底、估值便宜,这三个点才是节后上涨的核心。

  那些说“机构忽悠接盘”的,大多是手里拿着题材股,怕节后跌;那些急着满仓的,大多是没看估值,瞎追热点。真正能赚到钱的,是拿着绩优股、稳得住的人。

  国庆8天长假,与其天天盯外围慌,不如趁着假期好好研究手里的票:有没有业绩?估值高不高?政策支不支持?把这些想明白,节后不管涨多少,你都能稳稳接住。

  你打算持股过节吗?手里拿的是券商、新能源还是消费股?觉得节后哪个板块能最先涨?评论区聊聊,互相给点参考,一起等着收“国庆礼”。

  我是好运相伴,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