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里提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美味可口,枳味道苦涩。


  试想,如果有人卖枳时贴上“淮南”之类的商标,使消费者误以为其是产自淮南的橘,结果误购,买回去才发现全然不对,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怎样一种尴尬和苦恼啊!


  产地是消费者对商品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如果商标中有与真实产地无关的地名信息,那么很可能会引起消费者误认甚至误购,损害消费者利益,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产地误导公众类不良影响案件,我们准备了一些数据和案例,以飨读者。


  ·数据明灯


  在2003-2014年全国一审共1630件涉及“不良影响”案件中,产地误导公众类案件共80件。



  在这些案件中,法院维持商标评审委员会决定的有45件,撤销决定的有35件,由此可以看出,法院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在产地误导公众这一类案件的裁判尺度上有比较大的分歧。



  具体到法院认定结果,有不良影响的案件有42件,无不良影响的有22件,未适用16件。



  在2007-2014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全部782件二审案件中,原料误导公众类不良影响案件有31件。



  其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判决的有25件,撤销一审判决的有6件。



  一审和二审关于“不良影响”的认定结果,如下图:



  ·案例宝典



  (2009)一中行初字第1632号


  (2009)高行终字第1437号



  年画,曾经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代表,起于汉,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其中,木版年画是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天津名镇杨柳青镇出产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被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


  曾经有一件“杨柳青”商标行政案件。


  商标申请人在第16类年画、剪纸等商品上的商标申请在复审阶段被商标评审委员会驳回,驳回理由是,杨柳青年画在我国影响深远,申请人未证明其与杨柳青镇或杨柳青年画有关联,因此,申请人将“杨柳青”商标用在年画、剪纸等商品上,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产源造成误认,造成不良影响。


  商标申请人不服,上诉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院维持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申请人不服判决,上诉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2009)一中行初字第1910号



  上图中,挺拔的塔和“小吧黎”文字会让你想到什么?


  不少人会想到巴黎和巴黎标志建筑埃菲尔铁塔。


  此商标曾引起一次很有意思的辩论:


  商标评审委员会:“吧黎”与“巴黎”文字近似,塔状图形容易使人联想到巴黎。


  商标申请人:商标名称中“小吧”用于咖啡馆或酒吧,已经将类似“巴黎”的部分拆开。


  最后,商标申请人上诉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做出了结论:“小吧黎”是偏正结构,“小”是形容词,修饰“吧黎”,“吧黎”容易使人联想到巴黎,容易使消费者对产地产生误认,造成不良影响。



  (2009)一中知行初字第2764号


  (2010)高行终字第469号



  “纽约克”,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不知道,小知也不知道。


  “纽约克”这件商标也有过一段故事。


  商标申请人是日本企业株式会社大同,申请注册的商品品类是第25类服装鞋靴类商品,该商标在复审阶段被商标评审委员会驳回,驳回意见是:“纽约克”中包含美国最大城市纽约的名称,而且整体未形成新的含义,容易使公众认为商品与纽约有关联或产自纽约,造成不良影响。


  申请人不服,先后上诉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但其上诉主张都未得到支持,法院维持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


  ·小结


  如开头所言,南橘北枳,不同的地域产出的特产也不同,虽然地不分贵贱,但是一些地域产出的商品让消费者很信赖,这使得该地域元素的出现成了商品品质的保障。


  但是商家应该在商标上贯彻诚信原则,不应该打“擦边球”来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否则,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自身品牌的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