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第一书记
记者唐煜通讯员刘丽英张国强
昨日,市治庸办召开今年“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新闻通气会,7个中心城区通了“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问题整改情况。
充实更新村(社区)“两委”班子
江岸区对208名村级组织班子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并从问题发现、问题处理、岗位责任、追责问责等4个方面建章立制,督促全区相关街道、部门和村级组织承诺整改。
硚口区围绕提升联系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能力等,对村级组织班子成员开展专题培训。
汉阳区针对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单一、整体活力不强等问题,抽调20名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整改社区和企业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推进整改工作。同时,结合社区“两委”换届,在考评的基础上及时调整24名不合格的社区、企业班子成员,对1153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的党员日常管理、党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定期学习等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武昌区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年初的公开承诺进行年底述职测评,测评结果受居民群众监督。对群众评价为“不称职”的干部,立即依照程序进行调整,提高服务群众的团队水平。实施“领头雁计划”,遴选不少于50名社区主职或后备人选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培育,提升“两委”成员能力素质。今年以来,11个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实现升级。
青山区针对村干部能力水平不足问题,邀请新城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从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农村基层党建、村务公开等方面,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培训18次、176人次。
洪山区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实施考评评价,先后对4名作用发挥不好、履职不到位、群众意见大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撤换调整,选配一批专职副书记、选派一批“第一书记”、选聘一批年轻干部、选录一批大学生,充实更新8个“两委”班子。
村改制企业建立突出问题清单整改
江岸区成立村级“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完成28个村(社区、企业)2015年财务公开和专项检查工作,下达了“三资”问题整改单,对照问题逐一进行整改;指导涉农街道制定村集体(“城中村”改造后成立的企业)“三资”年度审计计划工作、指导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建立主职干部、主要负责人审计对象动态信息资料库。
江汉区为进一步加强对“城中村”改制公司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财经建设,出台多项制度、规定,建立健全促进改制公司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工作专班每周到相关街道、改制公司进行一次督查,每周对居民、股民进行一次走访,督促街道上一篇周,撰写一篇工作动态,结合工作进行一次研判。截至目前,共通了10起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
硚口区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每月公示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党员群众对村级组织重大事务、重点项目和“三资”问题的监督。各村及村改制企业按照群众提、自己找、对照查等方式,建立突出问题清单。目前,各村及村改制企业查摆的197个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
汉阳区成立区、街整改企业“三资”监督委员会,指导村级组织开展财务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各整改社区、企业前期承诺的352个突出问题已有327个得到有效整改。
武昌区对“城中村”重大项目建设及福利、大宗物资的采购和主要资产的处理,设立24小时投诉热线,对涉及村级组织和村民权益问题的投诉及时办理和回复;对“城中村”的“三资”进行全面清理,每季度在村民中公布财务情况,每年底向村民(股民)告资产运营情况。
青山区对村级组织“三资”清查中票据使用及原始凭证不够规范、村级财务公开程序不够健全、内容不够细致、公开栏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改,规范财务公开程序、内容、时间、地点,严格财经管理办法,村收支票据得到全面规范。目前,12个村在村级组织运行、事务公开公示、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洪山区为杜绝“城中村”改制社区干部在财务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上犯错,出台5项制度,全覆盖实施财务代管,并采取第三方独立审计、专家复核评审等方式对村里的账本逐一“过堂”,发现并严肃查处6名违法违纪的社区干部。
村干部护照及通行证实行集中管理
江汉区对5家“城中村”改制公司党委委员、董事会成员和财务人员的34本护照、21本港澳通行证集中到街道进行统一管理。凡因公、因私出国出境者,需提前向街道党工委告,审核后方可领取护照,出国、出境归来后需及时归还护照。为5家改制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逐一建立廉政档案,街道党工委定期组织开展廉政谈话,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
硚口区对13名村级组织负责人进行廉政谈心或诫勉谈话,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教育学习体会交流等146次,强化警示教育。
洪山区对339名村(集体公司)干部护照进行集中管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