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第四季不仅记录了


  古镇上的风土人情


  更探寻和梳理了古镇的文化脉络


  不仅能让观众看到古镇的美景


  更能让观众了解古镇文化之美


  观众看过节目后纷纷表示


  想要前往节目拍摄地


  切身感受那些隐藏在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力量


  为此,小编特意为大家


  整理了《记住乡愁》第四季


  60个古镇的系列旅游攻略


  为你深扒节目中出现的美景、美食


  带你探索古镇文化现象背后的浓浓乡愁


  带上这份攻略


  跟着小编


  一起畅游古镇吧!


  第三站 嵩口镇


  古镇概况


  嵩口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的西南部,是福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镇总面积257平方公里,人口3.2万。地处四市五县结合部,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绕镇区而过,地理位置十分突出,有“小荆州”之美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1.气候与游季


  嵩口古镇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38摄氏度,最低气温-1摄氏度。年平均温度20摄氏度。


  2.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3.交通信息


   可从福州乘坐班车到达永泰城关,再从永泰城关乘车到嵩口镇区。


   可乘坐福州发往德化方向的班车,途经嵩口镇区时下车。


   可直接从福州北站乘坐班车到嵩口镇区。


  古镇景点


  1.张元干故居


  张元干故居位于嵩口镇区的月洲村,名为“半月居”,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原为土屋,系张元干出生地。现存建筑由张元干子孙于明末(1643年)重建,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拥有保留完好的“弧形墙“。“半月居”也是《记住乡愁》第四季《嵩口镇——急公好义》的重要拍摄地,节目中为大家讲述了张元干的故事……


  北宋靖康元年,嵩口人张元干在开封陈留县担任县丞,对中原早已虎视眈眈的金兵大举南下,准备攻打京城开封。


  当时金兵过了黄河,朝廷中人心惶惶,宋徽宗急于把皇位传给儿子,带着大臣往东边逃跑。这种情况下,张元干也可以随大流逃跑,但他没有跑,却向朝廷上了一封要抗金的却敌书。


  然而,宋王朝的统治者无心恋战,张元干抗金的呼吁被淹没在逃跑的洪流之中。眼看着城池接连沦陷,百姓陷于水火,这个身材瘦小的七品文官留了下来,和其他抗金义士一起,安炮台、设弩床、备火油,一次次打退金兵的进攻。在他们的坚守下,京城暂时得以保全。


  看着破碎的河山,流离失所的百姓以及偏安江南一隅无心收复失地的朝廷,张元干愤而辞官,并写下了千古绝唱《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字里行间饱含着悲愤之情,忠义之心。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2.古渡口


  古渡口位于嵩口镇区的直街。其门楼和廊柱保存完好,石阶边还可泊船。渡口处有4块石碑:明朝嘉靖年间的“林带溪植榕碑”、清宣统元年的“重整义渡碑”、清“奉宪永禁溺女碑”和清代为处理林陈争水而引起人命案而立的“奉抚宪碑”。


  其中,“重整义渡碑“是以石刻碑记形式保留下来的“义渡法规”。在碑上明确划定了渡船收费标准,如“喜轿过渡只收花彩钱肆枚,棺柩过渡不准索取花彩钱分文”等。并规定了渡船安全要求,“渡船无论新旧,如有损坏,须修理坚固,不准糊涂滥用”。渡口的渡船按照石碑上的规定,把一代代人渡过大樟溪。在《记住乡愁》第四季节目中,还为大家讲述过毛羽丰兴办义渡的故事……


  古时候的嵩口设有官渡,百姓过河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到了明末清初,随着古镇的繁荣,过河的人越来越多,为谋取暴利,有人在溪水两岸私设渡口,哄抬价格,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次,一位名叫毛羽丰的嵩口人在外出途中,看见几名百姓因为付不起过渡钱而冒险涉水过河。当时,大樟溪上游连日暴雨,水流湍急,转眼间,涉水的百姓就被河水吞没,不幸溺亡。看到这幅场景的毛羽丰心里十分难过,回家后就与家人商量,捐出自家的五十亩土地作为义田,买来一艘渡船,并招募了几名诚实可靠的船夫,用义田所得的收益支付工钱,免费渡百姓过河。


  民间就把毛羽丰的义举称为“义渡”,它有别于当时以盈利为目的的私渡。后来官府知道了这件事,就为毛羽丰立了这块碑,大加赞赏,并且在这碑里面有个告示,不允许在这码头上再出现私渡的情况,一旦发现,百姓可以举。


  毛羽丰的义举,不仅得到了当地官府的认可,更是得到了嵩口百姓的尊崇。从那以后,义渡就在大樟溪两岸蔚然成风。许多大户人家纷纷效仿,尽自己所能捐出田地,买船养渡,帮助百姓渡河。从嵩口渡到溪口渡、洑溪渡,一个个渡口,一叶叶扁舟,护佑着人们平安渡河。“义”,在大樟溪上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连接起两岸,也连接着人心……


  古镇文化


  1.虎尊拳


  根据《永泰县志》所载,乃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永福县李元珠在牛法、狮法基础上创下虎尊母拳。清末,嵩口人郑步恭吸取永泰虎尊拳精髓,加以发展提高,“日月连环腿”是其杰作。后日本琉球人上地完文求教于郑步恭,虎尊拳因之传到日本,发展为实力雄厚的“上地流空手道”,并传到西欧和北美。因永泰是虎尊拳等十几种南拳的发源地,1992年,被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嵩口是虎尊拳的重要传播地。


  2.“陈埔纸狮”


  在明末清初,由陈姓祖先在自娱自乐中创造的一个娱乐项目,距今已有300多年,当地群众多在春节、元宵期间进行,意在消灾驱邪、祈求吉祥、和顺、丰收。纸狮表演是全国不可多见的民间娱乐项目。


  古镇美食


  1.蛋燕


  蛋燕是嵩口地道的风味小吃,嵩口人逢年过节都会备上一大碟。把地瓜粉和鸡蛋搅拌成粘稠的糊状,然后放置平底锅中,摊成薄皮状,固定成型后捞起放凉。然后,把大块的薄饼切成粉条状,香喷喷的蛋燕便制作完成。蛋燕有各种烹饪法,可做成炒蛋燕、煮蛋燕、拌蛋燕、清汤蛋燕等。


  2.九重稞


  九重粿是一种由九层米浆合成的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九个等量。因此粿共九层,故名九重粿。


  3.麻菇


  麻菇,俗称嵩口松茸,生长在松树下的野生菌,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无法人工栽植,故而弥足珍贵。嵩口麻菇性味凉,具有益肠胃,补气血之功效。


  古镇住宿


  近年随着古镇改造,嵩口镇陆续开出几家客栈民宿,满足不同的住宿需求,以老屋改造再利用为特点,十分具有当地风格。


  编辑 | 王昕彤 樊东媛 刘晨


  更多精彩,请观看完整视频《嵩口镇——急公好义》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