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中国历史上三人组合似乎一直都是历来的热门将相组合,比如汉初三杰,比如刘关张结义。


  在中国近代也有一个响彻全国的三人组合,那就是新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


  这三原属不同派系,但是最后却凝聚成为了一个非常具备凝聚力的小团体,并以此成立了后来纵横天下几十年的桂系。


  在几十年的历程中,这三人经历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也经历了蒋介石无数次的分裂和挖墙脚,但却始终一心一意。


  从北伐开始,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当全国几乎所有地方军阀都被蒋介石平定了,桂系却仍然可以和老蒋分庭抗礼,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在于这三位。


  这三个原属于不同派系的人,为何能够聚在一起,而且凝聚力如此之强?这也是让许多人为之惊讶的点。


  今天我们就聊一下桂系三巨头。


02

  要说桂系就不得不提到新旧桂系之分。


  其实当时在全国各地军阀中几乎都存在新旧之分,旧军阀以满清时期的武官为主,满脑子封建思想。


  新军阀则大多是留下国外或者辛亥革命后才逐渐掌握大权的新时代军官,往往比较倾向于革命。


  广西原本的旧桂系领袖是陆荣廷,但是在旧桂系统帅陆荣廷第一次下野时,桂系因为群龙无首开始四分五裂。


  其中许多军阀都成立了自己的所谓自治军,李宗仁这一支叫做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白崇禧和黄绍竑则却跟着马晓军模范团接受了广州革命军的改编。


  到1923年,孙中山的粤军撤回广东后,逃到越南的陆荣廷又卷土重来重新回到了广西,召集了两万多旧部。


  但是早就已经独立惯了的军阀们哪里肯继续听从陆荣廷的命令,于是此时的广东就呈现出了多股势力分裂的局面。


  其中旧军阀势力包括陆荣廷这位广西全省善后总办,以及旧桂系大将沈鸿英占据着桂林,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自治军。


  同时还有一部分新军阀势力,一支就是李宗仁的部队,占据着玉林一带,发展还不错。


  黄绍竑、白崇禧跟着马晓军在百色却混得比较惨,白崇禧摔断了腿,马晓军选择了离开广西,这支模范团就以黄绍竑为首了。


  李宗仁知道之后,一开始邀请黄绍竑去玉林跟他合作,同时收编了模范团,此时李黄二人算是顺利合流了,但是白崇禧却跑了。


03

  白崇禧因为到广州治腿去了,所以就没跟黄绍竑一起加入李宗仁的阵营。


  然而黄绍竑的模范团在容县待了七八个月之后,就受到桂军另一个派系沈鸿英的煽动,黄绍竑打算脱离李宗仁投奔沈鸿英。


  此时的沈鸿英因为受孙中山委任征讨陈炯明,不仅攻下了广州,而且名义上也是真正的属于孙中山的革命派系。


  沈鸿英终究是个旧军阀,虽然接受了孙中山的委任但是一直在和北方勾勾搭搭,李宗仁便劝诫黄绍竑不要跟沈鸿英为伍。


  如果不出啥意外或许两人就会就此分裂,再也不会有后来的桂系三杰,幸好此时白崇禧从广州回来了。


  白崇禧还带回了孙中山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的命令,这就是黄绍竑讨贼军的由来,黄绍竑也成为了有名号的人了自然也就不会再投奔沈鸿英。


  随后李宗仁帮助黄绍竑的模范团攻取了梧州,拿下梧州之后黄绍竑的部队改名为讨贼军彻底成为了一股独立势力。


  黄绍竑、白崇禧二人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同窗,也就是说白黄二人其实一开始才是一个派系的,李宗仁则是另外一路人。


  后来李宗仁和黄绍竑又互相合作,一起攻打盘踞在横县及平南一带的陆云高势力,掌控了整个桂东南。


04

  到1932年末陆荣廷卷土重来,李白黄三人便坐山观虎斗,看陆荣廷和自己原来的属下沈鸿英大战。


  李宗仁等人则在背后偷偷摸摸,兵不血刃占领了南宁,经过长期的相互配合的战斗,李黄两支队伍彻底融合在了一起,并统一整编为“定桂讨贼联军”。


  李白黄三个年轻人则因为彼此之间怀揣着重建广西的梦想,当众聚义宣誓道:


  “今后我们将领,誓当一心一德,服从李总指挥领导,如有口是心非、三心二意的,当如此杯!”


  在这个过程中黄绍竑算是做出贡献比较大的,原本他是孙中山任命的广西讨贼军司令,但是却选择了主动推李宗仁为首领。


  在黄绍竑的大度让步下,李白黄三人的关系越发紧密,最终依托桂东南开启了统一广西再造桂系的脚步。